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

《知否》里,最厉害的人应该是祖母了,脑子清醒,想做啥都能做成。

其实她的身份多少有点尴尬,不是盛纮的亲娘,大娘子动不动就说:果然不是亲生的。

林小娘和墨兰则开口闭口都是:寿安堂那个虔婆子。

嫡母这个身份,让她在盛府受尊重程度大打折扣,要是亲娘试试。如兰低嫁,性子又蛮横,面对亲生的婆婆,依然不敢不尊重呢。

再加上盛纮这个人自私冷漠,表面上孝敬嫡母,博一个孝顺的美名,内心里,其实根本不想听嫡母的话。

但祖母把这些人都拿捏住了,特别是盛纮,被她拿捏得死死地。每次盛纮不想听话时,祖母总有办法说服他,让他乖乖听话。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祖母说服人的说法。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1)

1

拿核心利益要挟

盛府的小事儿,祖母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不关系到核心利益,说了也没人听,何必呢。

再说,核心利益也要悠着点用,不能天天挂在嘴边,说多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只有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祖母才会拿核心利益要挟盛纮,逼着盛纮心甘情愿听话。

最典型的一次,卫小娘死后,卫姨妈找来要说法,祖母狠狠训斥了盛纮,怪他宠妾灭妻,才弄出今日的祸事。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2)

盛纮并不服,还阴阳怪气地说: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祖母提出来,把明兰养到她房里,盛纮还是不愿意,说墨兰听话乖巧,不如养墨兰。

祖母反驳,没有把苦主的女儿扔到一边,养凶手女儿的道理。

够有道理吧?

可盛纮还是不愿意,继续争辩,说只是担心母亲太累啥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同意你养明兰,你还是养墨兰吧。

属于油盐不进了这是。

真是跟明白人说明白话,跟不明白的人说什么都是废话。

道理讲不通,祖母只能祭出大杀器,跟盛纮说:你以为卫家来干什么的,他们不是想要明兰,而是希望明兰有个好去处。出事以后你把仆人都发卖了,谁看不出来有问题,万一卫家告你一状,你以为还能顺顺当当地升职?

这句话一说,盛纮立即额头冒冷汗,对嫡母恭恭敬敬,赶紧答应把明兰放到祖母屋里。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3)

这一招,后来明兰在审康姨妈下毒时,也是一用再用。

她知道父亲爱面子,所以一再拿面子的事儿要挟。父亲不想审大娘子时,她说那就去府衙递状子。

父亲不想这事儿闹大没面子,只能逼问大娘子。

父亲不想抓康姨妈时,明兰说:如果不把人抓来,万一王家不交人,难不成我们拿着海捕公文满大街找人。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4)

父亲一听,这不行,那不是丢人丢大发了吗?只能听明兰的。

一个人最在乎什么,就拿什么相要挟,只要要求不过分,让他觉得没必要翻脸,他一般都会听。

如果要求的事太大就不灵验了,比如说,让盛纮杀人,不然就让他丢人,那他估计会选择丢人算了。

但是,祖母要求把明兰养在屋里,明兰要求审大娘子抓康姨妈,都不伤害盛纮,他又没什么损失,自然愿意答应。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5)

2

用其他方式代替

三个姑娘私闯前厅那一次,如兰和明兰被罚跪祠堂,大娘子准备了酒菜,放下姿态伺候盛纮,想让盛纮放了如兰。结果并不奏效,还被盛纮一通教训,说她不会教育女儿。

盛纮作为主君,既然已经明确说了要怎么罚人,肯定不能中途更改呀,不然他的威信何在?

想通过求情让他朝令夕改,肯定是不现实的。

但事情可以通融,只要别人说不出什么来,又不拂主事人的面子就行。

祖母想的方法,是请孔嬷嬷来家里教如兰和明兰规矩,以此当作惩罚。同样是惩罚,光跪祠堂没收获,学规矩还能有点收获,免得以后犯错给盛家丢脸,怎么看,这个替代方法都更合理。

祖母没有偏私,没有让盛纮下面子,还一心为盛家着想,盛纮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6)

后来盛纮自己也用了这一招。

墨兰殴打明兰,盛纮同样罚她跪祠堂。林小娘求情,放人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能不给林小娘面子,再说,他自己也心疼女儿呢,于是把惩罚改成闭门思过,时间延长到三个月。

惩罚力度轻了,但时间延长了,也合情合理,所以就算祖母也不好说什么。

生活里面,这一招也可以用。

比如父母想送你一辆车,你不想要,那就改成其他东西,并说出其他东西比车更适合你的理由。

领导罚你钱,你可以提议,能不能罚你多做一个项目,不要提成,这样还能多为公司创造收益,只要不违反公司制度,领导肯定高高兴兴地答应。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7)

3

把后果讲清楚

祖母被下毒后,明兰一心想杀了康姨妈,祖母醒来后劝明兰就此作罢,在明兰这个讲理的人面前,她的说辞又不一样了,真是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

先是说:

要她命简单,但日后我们和王家还要做亲家的,抛开这一层关系,不做亲家了,别忘了,王家还有一个配享太庙的父亲,他人虽不在了,但千丝万缕的关系还在,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

昔日项羽无敌,韩信十面埋伏围他,却一定要网开一面,留个空子,不肯将局围死,你道是为何?是要叫败军看到生的指望,才不会背水一战狗急跳墙。

这里其实在告诉明兰,你如果执意要杀康姨妈,可能事情会有反转,你不一定杀得了她,还可能被王家围攻,结局难料啊。

祖母比明兰看得远,明兰只看到眼前,她确实抓住了康姨妈的把柄,也有实力杀人,但她没有看到更严重的后果,这个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呢?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8)

祖母接下来给了答案:如今姑爷在外头查盐税,你在里面大着肚子,宫里太后虎视眈眈地盯着皇帝,皇帝全仰仗着咱们柏哥儿和你姑爷查清盐税,才能赢得这一局,如今他们公事未清,擅自回京,追究起来已经是一道罪名了。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王家只要拿这个说事儿,长柏和顾廷烨都有罪,都要受到处罚。

二是耽误了查盐税,皇帝输了这一局,盛家和顾家前途堪忧,毕竟他们都在协助皇帝查盐税了,想不站队都不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明兰执意要杀康姨妈,轻则长柏和顾廷烨被惩罚,重则盛家和顾家灰飞烟灭。

不杀康姨妈,则可能大家都平安无事。

明兰心里接受不了不杀康姨妈这个现实,但又知道,必须为大局着想,所以她一边哭,一边还是决定了不杀康姨妈。

祖母用的方法,就是把结果摆出来,让你知道继续下去有多严重,你接受不了后果,就只能接受我的建议。

知否祖母死前说真相 知否祖母总能三言两语说服别人(9)

生活里,我们想劝别人放弃某个念头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老公想投资创业,你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都分析一遍,老公帮婆婆欺负你,你把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也给他分析一遍。

很多人做事不考虑后果,情绪一上头就去做了,你帮他分析后果,带哄带吓的,他就被你说服了。

以后想要说服别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

对于欲望强、很多东西都很在乎的人,用核心利益要挟。

对于理性的人,就给他分析严重后果。

对于爱面子喜欢一言九鼎的人,就用其他方式代替。

这些也要多练才能掌握,可以先从身边的人下手,把一家人都说服了,你就有了和祖母一样的家庭地位。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