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的娃(别再错怪粘人的孩子了)
作者:亲宝宝育儿,筱恬
一
甜甜两岁未满时,有阵子特别粘我。
当时,但凡我周末休息在家,小家伙便会开启粘妈模式,吃饭要妈妈坐在旁边看,玩耍要妈妈一起参与,睡觉要妈妈抱着哄……事无巨细都是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其他人一概不要。
情况严重的时候,娃恨不得24小时让我陪在她身边,稍有一点脱离视线,就哭声震天。
有时甚至是我上厕所那么短短几分钟时间,娃都不肯给我喘息的机会——她会嚎叫着使劲拍打厕所门,逼着我手忙脚乱草草完事。
面对这份爆棚的依赖,我真是既受用又无奈。
娃的专宠,一方面让我这个老母亲倍感欣慰——嗯,总算没有白疼孩子;但另一方面,我也实在有些吃不消。
拿这事跟好几个有娃的闺蜜吐槽,她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对!一模一样!我家也是!”
看来,这样的小家伙们还真不少,在如何处理孩子分离焦虑的问题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该理论将依恋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前依恋期(0至6周)、依恋形成期(6周至6-8个月)、依恋明确期(6-8个月至18个月-2岁)、交互式合作期(18个月至2岁和以后)。
意思就是,6周之前的小婴儿基本上不怕生,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妈妈(或主要照料人)的依恋会逐渐加深,并在两岁之内达到分离焦虑的顶峰;
之后,随着孩子认知能力与语言水平的提高,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分开与离别是怎么回事,并且能够承受父母短暂的离开,因此分离焦虑又逐渐降低,亲子关系将变得更为稳固。
上述时间表放到每个宝宝身上可能会有个体差异,但普遍趋势都是一样的。
拿甜甜来说,她在半岁之前总是对我的离开丝毫不以为意,我当时一度以为这是个没有分离焦虑的娃。
可渐渐的,甜甜变得越来越粘人,只要我在,就只认准我一个人;尤其是一岁半以后,文章开头描述的情形是常态。
对此,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的分离。而克服由此伴随而来的焦虑感,则是孩子走向独立与成熟的第一步。
成长道路上很多的事情节点,妈妈重返职场、断奶、孩子上幼儿园等,则犹如催化剂,若处理不当便会加剧孩子分离焦虑的产生。
心理学者李雪在她的著作《当我遇见一个人》里分享过一个断奶的例子:
“还记得我给儿子断奶的时候,奶奶和姥姥都跑来把我和儿子强行隔离。才7个多月的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了,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像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而面对孩子平日里的粘人,有些妈妈也会认为这是一种不独立的表现,选择用严厉责骂或刻意疏离的方式来应对。
上述这些做法绝非个别现象,看似高效决断,实则冷酷无情,将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一直以来依赖的怀抱与庇护忽然不复存在;当最最亲爱的妈妈一下子消失不见。
当想享受妈妈的爱抚却被生生拒绝,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该有多大,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这,是何等残忍无情!
安全感消失殆尽的孩子,又怎会不焦虑呢?
三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呢?其实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试试看。
1.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
分离焦虑的出现,其实是源自孩子安全感的缺失。而获得安全感的关键,则是和谐的亲子关系。
儿童心理学博士陈忻的一段话让我特别赞同:
“安全感并不会因为一次分离就缺失,也不会因为某一段时间的相处就必定稳固不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宝宝从小和父母的互动当中一点一滴形成的。”
因此,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最重要的便是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只有被爱充分滋养的孩子,内心才会构建起自信的堡垒,才不会被暂时的分别扰乱心绪。
因为他们坚信,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他,永远不会离开他。
正如马伊琍前段时间那条获万人点赞的怒怼育儿专家的微博所言:
“那时候的育儿理念多是从小训练独立啊、延迟满足啊、挫折教育啊,现在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说回文章开头提到甜甜特别粘人的那段时间,事后我想了一下,才恍然发觉那其实也正是我上班特别忙碌的阶段。
工作日早出晚归,加班频繁,每天与甜甜在一起的时间锐减。
陪伴的缺失,让小家伙觉察到了我对她的忽视与疏离,所以才在周末难得的共处中,拼命向我靠近,生怕我离开;并通过不断的试探来反复确认,我依旧爱她。
想到这里,我的眼角湿润了。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的话萦绕耳边:“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四
2. 面对分离,巧用方法
有时候,当我们不得不面临与孩子的分别时,妥善处理也能大大缓解他们的焦虑。
首先要做到的一点便是,跟孩子好好说明事情的原委,郑重道别。
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千万不要为了怕孩子哭闹而选择不辞而别。
这方面,《爸爸去哪儿5》里杜江的做法为我们家长做出了表率。其中有一集,孩子们将暂时与爸爸们分开,去摘火龙果。
对此嗯哼大哭不已,非常抗拒。面对嗯哼的分离焦虑,杜江没有打骂也没有直接离开,而是与儿子在房间里进行了一场心平气和的谈话——
“爸爸的离开不会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与伤害。”
“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是一个小小男子汉,爸爸期望你能成长。”
既如实告知了将暂时离开的事实,也强调了这件事非常安全,安抚了嗯哼的紧张情绪。最后又表明了对嗯哼的信任与期待。
整个过程温柔却满是力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充分运用游戏力,能让分离这件事变得轻松有趣起来。
在我们要去上班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闹钟,告诉他:“你会暂时跟妈妈分开,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时间很久的躲猫猫游戏,当闹钟响起时,妈妈就会出现啦!”
在孩子要去幼儿园的时候,对孩子说:“妈妈其实一直都关注着你呢,只不过我跟老师有个约定,这是一个秘密行动,你看不见我。”
同时,可以把老师发给家长的幼儿园照片或视频给孩子看,让他们觉得,哇,原来妈妈真的一直都在。
此外,主题类绘本也能来帮忙。
今年九月甜甜即将去幼儿园了,为了缓解她的焦虑,我给她买了幼儿园相关的一系列绘本,如《我爱幼儿园》、《幼儿园的一天》、《魔法亲亲》、《我不要上幼儿园》等等。
让她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了解与接受“上幼儿园”是怎么一回事。
五
3. 稳定情绪,从家长自身做起
其实很多时候,不止是孩子,我们大人也会有焦虑之情,并会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更加焦虑。
记得产假结束即将重返职场前,我曾经焦虑不已。
担心家人照顾不好甜甜、生怕我离开之后小家伙哭闹不止、也怀疑自己的身心状态没有调整到位。
最后的结果是,我回奶了。不仅丝毫改变不了事情的发展,还影响了随后好几天孩子的口粮,得不偿失。
因此,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是多么重要。
内心温和、坚定、从容、冷静。这是一股强大的能量,能化作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对调节孩子的心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别担心,妈妈在呢”,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安心的呢?
随着孩子长大,分离焦虑会逐渐消失。但是你可曾想过,成长不可逆,如此亲密无间的时光,其实真的只有那么短短几年。
因此,无论你是正享受着宝宝的依赖,还是被他的霸占折腾得苦不堪言,都好好珍惜吧。
因为,这都是专属于你跟孩子独一无二的宝贵回忆;因为,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你们家的宝宝也粘人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