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欲学周易先学系辞)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
一阴一阳就是道。
继承这个道的人是善良的,成就这个道的人是有性格的,仁慈的人看到这个道会认为它是仁慈的,知识渊博的人看到这个道会认为它是知识渊博的,而普通人日常使用它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因此君子的道很难被发现。
它展现了仁慈,藏匿了实用性,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它的德行盛大到了极点!
学问德行乃至天下万事万物的具足富有,就是伟大的事业了,日新又新,就具足了盛明的德行了。生生不息,变化前进不已,就是“易”,成就现象就是“乾”,效法而行就是“坤”,极尽数术的推演,知道将来的变化就是“占”,通达变化之道,就是“事”,能运用阴阳之道,至神奇奥妙,变化莫测的,就是“神”。
阴阳之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最初出自《系辞》第十一章,阐述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系辞》是对《易经》的阐述与总结,这段话体现了阴阳为根本的思想。
老子所著《道德经》中也有对道的阐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原本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整篇道经是对自然规律的解释。
从无极到太极,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如“现在人们广泛认可的宇宙大爆炸理论,通过广义相对论将宇宙的膨胀进行时间反演,得出宇宙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曾经处于一个密度和温度都无限高的状态,称之为奇点”。这个状态下的宇宙指的就是无极,无极代表一切事物的起源,太极指的是处于混沌状态,阴阳未分之时。如宇宙大爆炸初期,宇宙急速扩张,物质未形成,当宇宙冷却,物质形成,物质能量趋于稳定,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运转,可以理解为天地初分,阴阳趋于平衡,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变的中间态,阳中有阴(少阴)、阴中有阳(少阳)以及纯阴、纯阳为四象。
阳的符号“——”,阴的符号“— —”。两仪用一横一断表示,四象是阴阳组合一断一横两两组合而成。两仪衍生八卦,八卦则用三表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道德经所述的三生万物一致。经与经之间相互印证。三极之道,指天、地、人。也映射出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以及人在天地变化中所受到的影响。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无阴滋则不能生成万物(孤阳不生),阴无阳煦则不能长养万物(独阴不长)。阳衰至极,必得阴则和;阴衰至极,必得阳则平。阴与阳,必须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关系,一动一静则出现消长关系。
阴无阳则万物不生,阳无阴则万物不长。阴与阳不能单一的存在,二者均以和它相对的一方为存在条件。如果没有相对的一方(阴与阳相对,阳与阴相对),它本身这一方亦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这就是相互依存关系。阳得阴助才能健壮发展。如禾苗的成长(阳),必得雨露土湿(为阴)的滋助才能旺盛。寒湿雨水(阴)若无阳光的煦照,只有结冰而万物则不能生。可见阴必以阳为用,阳必以阴而生存。依存为用,不等于止而不动的长期如此,而是相互转化的,阴到极点则化为阳,阳极则阴生。如冬季寒冷之极,由时间的推移,则转化为阳。可见春暖花开到万物繁盛的夏季来临。阳盛至极,又转化为秋凉冬寒。这都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有这种依存为用,不停的转化的现象。坏事可变好事,这必须在人事上创造其转化条件,条件达到则可转化。
仁善、德行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文言传》云:“元者,善之长也。”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是孔子理论思想的核心,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
继之者善,继承的人是仁善的,认为道是善的,因为万物生在其中。由阴阳来看,善为阳,恶为阴。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佛家:”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诸家都引人向善。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中多数卦辞都包含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君子指人格高尚、品行兼优之人,在古代君子也是地位的象征,君子重德,且有九思四不:
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四不: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理解同一件事物会有差异性。理解一段话,一个道理,一些现象,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认知达不到,或者超出我们认知的范围,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故君子之道鲜矣,所以君子之道鲜为人知。
生生谓之易
“生生”体现了《易经》文化的核心。天干甲为先,《史记·律书》说:“万物剖符甲而出也”。符甲即物体的外壳,如一粒种子,外面的皮壳即甲,种子内心精华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则剖符甲而出也。故甲代表阳气始发,万事万物始生之意。地支子为首,《汉书·律历志》说:“孳萌于子”。子,为“籽”之意,犹言种籽开始孳萌。因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更移消长,则子月一阳生,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开始萌动孳生,它象征着胎儿孕育于母腹之中,代表阳气始生之象。由天干地支可以体现“生”的文化核心。从中西方文化看,《论语·里仁》有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注重现世,生时得到满足才会死而无憾。西方认为死亡是可以上天堂,离开现世是解脱。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易经》的理、数、象之前文章都说过了就在这不说了,根据《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对应的数去占卜,占卜想要准确是极不容易的,占卜方法有很多,但是人所处空间时间是不断变化的,空间的概念可以指周围生活环境比如说居住的房子环境,工作的环境,但你说所在城市是哪里影不影响这次占卜的结果,我想说也是影响的吧。所以把所有的变数都算进去是极难的。占卜结果不准也是正常的,理性看待算命这种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