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1)

诸位看官老爷们,大家好!

准时准点,准点准时,土鳖君又来陪您聊天了。

今天土鳖君先跟大家唠个远嗑,咱先把目光暂时从民国回到大宋初年。

话说,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宋朝开国大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衲表称臣,肉袒出降,封为违命候,被赵匡胤幽禁在汴京的一座小楼之中,过着垂泪对宫娥的囚徒生活。

某个深秋,一场暴雨袭来,后主自梦中惊醒,看着花落枝残、想起当年的雕栏玉砌,思绪翻滚,悲恨相继,人花对泣,无语凝噎。

转身回室将满腔凄凉化作那句脍炙人口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转眼一千年之后,一位17岁的北漂青年在汉口斗室之读到了这支满怀悔恨的《乌夜啼》,回想起自己的曲折离奇、命途多舛,提笔在自己第一部小说上写下了张恨水三个大字。

本期大师芳华呢,土鳖君就想跟大家一起聊聊民国第一写手,言情小说之王,民国报刊界翘楚,鸳鸯蝴蝶派一代宗师—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2)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了解张恨水何许人也。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原著作者就是张先生。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张先生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将中国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开一代先河。并一生笔耕不辍,大概有七千万字的著作。

现在网文的创作者一天一万字就可以算是高产,按这样的劲头要写上整整二十年,土鳖君一天三千字的速度,要写一个甲子。

好了闲话少叙,咱们开始张恨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3)

很少有人能够想到,民国排名第一的畅销书作者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据说,张爷爷天生神力,能像捏石子一样将百斤石锁随意拿起,还有百步穿杨之能。

太平军祸乱安庆,张爷爷组织乡勇奋起反击,后被路过潜山的曾国藩相中,收入湘军营中,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十几年间,张爷爷跟随湘军出生入死,转战东西,冒着枪林弹雨换了个顶戴花翎,等张恨水出生的时候已是正三品的参将1。

张爷爷极其宠溺大孙子,无论是喝酒吹牛还是会客聊天,时常把他挂在身边,张恨水从小便听了一肚子与绿林好汉、江湖游侠、铁甲将军和吹角连营有关的趣闻故事。

张爸爸名钰,从小跟随家中老太爷习武、尤其善使一把丈八蛇矛,人送外号 “潜山小张飞”。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张爸爸二十来岁就跟着老爷子南征北战。后来也因军功混了个把总2的顶戴。在江西新淦县任职期间,曾单枪匹马制止了两个宗族之间的大规模械斗。

当时,某村二大族之间因联姻的问题产生矛盾,各族16岁以上的男儿郎悉数上阵,手持长矛利刃在村头郊野上对峙。

作为地方治安长官的张联钰问讯之后,恐怕流血冲突无法收场,慌忙单骑赶到现场。

到达现场之后,张爸爸也没说话,而是将长鞭一震,蛇矛一抖,急催战马直奔人群之中的那几个新扎的稻草人而去。

众人只觉眼前一阵银影翻飞,眼花缭乱,待回过神来再看那些稻草人,各个胸口多了个碗口大的枪洞。众人大窘,纷纷退后给他闪出一条空隙来,张把总这才翻身下马,游说左右,将对峙的人群劝说回去。

后来张恨水将很多祖、父二人的习武轶事、传奇经历写入《啼笑因缘》等小说之中,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翻翻看看。

张爷爷仙逝之后,张爸爸也告别了行伍,转任文职。因为打的一首好算盘,被调到户部下辖的税务部门充任税监,在江西、安徽之间宦游,小张恨水自然也是随父四处漂泊。

人常说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张爷爷的那些英豪往事,亲眼看到的大好河山和人生百态,为他成为高产作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日后抗日题材的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4)


张恨水大小便是读书的种子,据说他记忆力极强,几乎达到了过目成诵的水准,教书先生嘱咐回家背诵的作业,他当堂便能背下来。

据说,他母亲曾经找来一本他没见过的书籍,用纳鞋底狠狠的刺穿半部,她让张恨水回去背诵被锥子穿透的页码。第二天一早张恨水便在全家之前一口气将半部书全部背了出来,众人慌忙查看,竟然一字不差。

在四处奔波的路上,小张恨水总是拿出一本小章回说打发时间,无论是从叔叔那里借来的《隋唐演义》还是从私塾先生书架上偷来的《三国演义》皆能让深入其中,如痴如醉、废寝忘食。

为了体验一下《聊斋志异》中书生秉烛夜读引来貌美画皮的场景,他还跑去戏楼要了个包厢,嘱咐伙计撤了梯子,自己在包厢中点灯读书,专等那狐仙女鬼。

与别人家的孩子不同小张恨水看小说不只是看热闹,他更喜欢看门道。

别人家的孩子一般只看书文,沉醉于金戈铁马、灯红酒绿之中,而小张恨水则是书文、旁批一起读。

那些旁批基本上都是才子的考据文章,特别喜欢用偏僻的典故和佶屈聱牙语句,读起来十分枯燥,而小张恨水却乐在其中。

后来张恨水曾经说过此处,他说,看旁批,妙处不亚于文章本身,不仅能从中学到很多不了解的历史典故,更能学到很多奇妙的遣词造句的方法,这些都是旁批者搜肠刮肚想出来的,能让我的文章更胜一筹,比如形容一个健硕貌美的女子,就可以用“合分露垂,杏花烟润”这等绝妙的笔法。

读了一肚小说的小张恨水,时常化身说书先生,将书中的精彩章节添油加醋的说与小伙伴们听,见小家伙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的高声较好,他慢慢的萌生了自己也写一部的想法。

13岁那年,他开始写自己第一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能使180斤铜锤的小家伙,他把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江湖趣事一通加工,掰开揉碎扔了进去,竟写的十分精彩。

这部小说花了他三天的时间,写完之后就跑到后堂说与弟弟、妹妹、母亲、保姆们听。据说这部书足足说了一个时辰左右,竟无人肯中断离去,见自己的幼稚首作如此受欢迎,张恨水暗自决定把写文当做自己终生的事业去追求。

14岁,张恨水正是进入新式学堂读书,在读了大量传统章回体小说之后,也接触了不少欧美小说作品,他十分喜欢欧美小说中那种由心理向外在,再由外在入心理的人物刻画,这种技法在他日后的小说创作中被大量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金粉世家》。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5)

17岁时,张爸爸因病离世,张恨水扶着父亲的灵柩,跟随母亲返回祖籍潜山3。由于张家祖、父二人为官清正,两袖清风,并没有置办下多少田产。吃俸禄的人去世之后,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张恨水也只好放弃了早已规划好的赴日留学行程,在家自行耕读。

次年,在二伯家堂兄张东野的资助下,他报考了苏州的蒙藏垦殖学校4,一人远赴姑苏读书。在此间结识了同盟会元老、报人郝耕仁先生。这是张恨水青年时代最具收获的一次相遇,此后一生,他受郝先生影响颇深,直到晚年张恨水还在感慨,“没有郝大哥,就没有我张恨水”。

但是好景不长,蒙藏农垦学校随着中山先生“二次革命”的失败被迫关闭,校长陈其美也被袁大脑袋逼走他乡,张恨水再度失学,回乡。

在家困居数月之后,在汉口当报纸编辑的本家小叔张犀草喊他到自己任职的报馆做事,张恨水又收拾行囊再度出发。

这类小报馆无外乎检校勘核,写写旁白这样的工作,收入不高,但胜在轻遐。

闲来无事,张恨水经常拿起纸笔在三镇之间四处采风。当时的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水旱码头鱼龙混杂,中国人、洋人、有钱人、穷人、读书人、江湖客迷乱如麻,绘成一幅以中西交融、贫富交织为特色的民国市井画。这给了张恨水一个近距离观察王侯将相、贩夫走卒生活的机会,给他的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张恨水也偶尔在自家小报上发表几篇几篇文章,在文章上他启用了自己第一个笔名—恨水

此时,自己那位身为中山先生信徒的堂兄也被袁大脑袋逼出了苏州。他与郝耕仁一起成立了一支名为“文明”的戏剧团,文明戏剧团是一家新式剧团,主要排演以“三民”为主题的话剧,常年在安徽、湖北一带走穴。

随着剧团来到武汉的张东野与张恨水在汉口畅谈了一番,随后张恨水便加盟了剧团。这段剧团的经历给张恨水日后的创作生涯很大的帮助,在文中卡壳的时候,他经常对着镜子演戏给自己看。

短暂的剧团生涯也让张恨水染上了爱看戏、爱唱戏的雅好,经常跑去票友堂会粉墨登场。

当时话剧并不被人接受,小剧团经费紧张,张恨水的收入自然也高不到哪去,呆了没几个月,张恨水便心生退意,又回到潜山老家。

当了戏子的张恨水在家过的也十分不痛快。贫困潦倒不说,当过戏子的不光彩经历,让这个参将老爷家的长孙在乡里乡亲面前十分抬不起头来。

恰好郝耕仁先生也不想在剧团中厮混下去了,于是写信邀请张恨水与他一道化作《老残游记》5中的老残,在尘世之间游历一番,一切用度由他承担。早已在家坐不住的张恨水马上应承下来。二人相约在安庆会合,扮做行脚商人,一起徒步经苏、鲁、冀奔京师而去。怎奈这趟充满了理想的徒步旅行只进行了一半,走到扬州境内便因战事无法再往前一步,二人只好打道回府。

从扬州返回后,郝先生介绍他到自己先前任主编的《皖江日报》担任文艺副刊主编,由此正式开始了“报人”生涯。也正是在此间,他创作了自己第一部中篇小说《紫玉成烟》,也正式走上了他一生所追寻的通俗小说之路。

在此期间张恨水还回乡结了第一次婚,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好戏,这是后话,稍后再表。

新文化运动之后,深受鼓舞的张恨水典当了所有家伙事北上京师,按照他的计划他先到北大去旁听,带来年开考看看能不能成为正式学生。但家里已经无钱供他念书,只能先找点事情做做。

北漂的生涯确实难熬,报社的菲薄收入,只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有时甚至身兼数值,读书更是遥遥无期。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6)

在帝都当了5年京漂的张恨水来到《世界晚报》6的文艺副刊《夜光》担任责任主编,由于该副刊刚刚创刊没多长时间,知名度很小,没有多少外人投稿,张恨水几乎包办了《夜光》所有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论、剧评种种文章。

为了提高销量,张恨水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浑身解数,当他看到别家报纸的小说连载受人追捧时,他也萌生了自己写长篇小说的想法。

一番准备之后,他的第一篇章回体小说《春明外史》在自己的副刊上发表,每日连载五六百字,竟用了5年时间才收梢,甫一出手,便是百万字。

《春明外史》采用了张恨水最擅长的“一男对多女”的故事模式,由新闻记者杨杏园与梨云、李冬青的三角恋入笔,写尽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大喜大悲十分勾动人心,张恨水自己称其为,用《石头记》的笔法作《儒林外史》。

此书已经推出让张恨水一夜成名,大有当年洛阳纸贵的架势,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读者们的心跟随着情节忽上忽下。当故事写到第二十一回,女主梨云重病缠身,几乎危在旦夕时,读者纷纷写信请愿留梨云一命,更有甚者竟写信给梨云开就了救命的药方。

据说,此书还成就了一场姻缘,太原交通军司令潘宜之的偏房因看了《春明》,爱屋及乌对新闻记者产生好感,后来与报人张慎之一见钟情,二人披荆斩棘,突破层层阻力,终成眷属。巧合的是,后来张慎之也进入了同一家报馆。

《世界晚报》也一跃成为当时最畅销的报纸,一大早,读者便守在报摊门口等待开售。有的人干脆到报馆门口排队,只为先睹为快,这支队伍竟然坚持了5年,无论寒暑、风雨无阻。

后来,《世界日报》报社还为这部小说出版了单行本,刚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再版数次也是紧缺。

当时人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讨论小说中的原型,有人把书中的人物与当时叱咤风云的曹坤、张宗昌、张学良、胡适、徐志摩等风云翘楚联系在一起,也有人将主角与张恨水本人联系在一起,两派各执一词,还经常在酒馆、茶肆等各种场合争论不休。

最牛《春》粉当属少帅张学良,为了提前了解情节,他专程上门拜访了张恨水。一番交谈之后,想聘请他到奉军司令部担任自己的秘书,被被张恨水以公务繁忙,无力写作之由谢绝。少帅见张家实在寒酸,便给他挂了一个司令部文化参赞的职务,每月发放薪饷,权当资助。

后来,少帅邀请张恨水在沈阳《新民晚报》上连载一篇类似的长文,张恨水欣然从命写下了《春明新史》。

在北方作者的大力推动下,张恨水的名声传到了上海。在读者的反复要求之下,世界书局将《春明外史》结集出版。在开售之前,世界书局包下了《申报》的整版,刊出全书86回回目,轰动了上海滩,吊足了作者的胃口。

如同北京一样,连续再版多次,均被抢购一空。

在当时的文坛,北派、海派分野明显,不只作者之间,相互轻视、贬低,连读者也互不买账,而张恨水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分野,成为第一打入十里洋场的北派作家。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7)

《春明外史》后期,张恨水的创作一下就进入了井喷期,《金粉世家》、《春明新史》、《剑胆琴心》等六部小说同时开笔。这六部小说有言情、有武侠,主人公的处事风格,时代背景、篇幅长短,完全不同,但张恨水却能穿梭其间,应付自如。儿子张伍曾经问过他,你同时写这么多小说,单人物就得500以上,你自己不会乱吗?张恨水说,我的小说是分开写的,今天写这部凑够了几天连载的字数,再写另一部,而且我把每个人物的姓名、性格都分好明细一一罗列出来,贴在墙上,开笔之前先仔细看一遍,就不会乱了。一个有经验的厨子,将各道美食的配菜、佐料一一准备好,并根据火候的需要,精准的算好下锅时间,这样七八种菜肴一一下锅也不会慌乱。

张恨水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几乎废寝忘食,从早晨九点开始动笔,就除了出恭之外一刻也不停笔,一直写到下午5点,吃饭、休息片刻再度动笔,一直写到12点,登床之后再拥被夜读一个小时。如此夜以继日的像拉磨的驴子一样连轴转,连女儿得猩红热早夭也只停了一天。而且他几乎不用打草稿,也很少修改,每天晚上九点,报馆的人准时到张宅等候,张恨水趴在书案上运笔如飞,洋洋洒洒数千字一气呵成,然后将各份文稿各给其主。

据说有次过节,他打牌上了瘾,坐在牌桌前面一刻也不想离开,而这时上门催告的编辑已经安座。无奈何只能左手麻将,右手钢笔,几圈打完,文章收笔,让编辑惊掉了下巴。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8)

六书一同连载之后,张氏小说的销量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还有些地方出现了“张恨水专卖书店”,有些出版社也只出张恨水的小说。某些不法商人,甚至专靠盗版、伪版发了大财,据统计当时市面上以张恨水新著、《春明外传》等命名的伪作多大100多种,竟然种种都十分热销。

如此高产的创作也让他收入颇丰,仅《金粉世家》一部就让他收入了80000多大洋的稿费,还有每月500大洋的定期稿酬,这在当时跟胡适之、蔡元培、陈寅恪几位顶级教授的薪水大致相当。对此他十分骄傲,逢人便说,自己那三十多口人靠自己的一支钢笔养活,而且过得还不错。

张恨水靠自己的稿费在二环以内的砖塔胡同里置办了一套前后七进的大宅子,据说还是前清某位贝勒爷的宅邸。张恨水爱花,见院中宽阔,便在其中遍植牡丹、芍药、菊花等名卉,搁笔休息片刻,漫步在花园中,听听虫鸣鸟叫,点上香烟,吞云吐雾之间寻几处灵感,不亦乐乎。有时还讲菊花轻轻摘下,细细冲洗,攒个菊花锅子,呼朋喊友,来二两小酒,也不亦快哉。

张恨水热爱水墨,以稿费创办了华北美术专门学校,请来刘半农出任校董,并请来齐白石、李苦禅、于非闇等画坛巨匠充当教师。学校创办之后,报名踊跃,短短四年存续,培养了张仃、张启仁等一大票丹青高手。

张恨水小说尤其受女读者的追捧,不管是情窦初开的女学生还是芳菲落尽的老太太。

据张恨水的妹妹回忆,《啼笑因缘》连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张宅门口总有位面容姣好、打扮摩登的曼妙女郎左右徘徊。家人十分纳闷,便上前去盘问,女郎什么也没说,只留了一封信给张恨水,打开一看是一首蹩脚的小诗。第二天,又留下了一方手帕,第三天留下了一只象牙钢笔和50块钱,便梨花带雨而去。

后来张恨水多方打听,了解到女郎情况,原来是某位军阀的姨太太,读《啼笑因缘》入了迷,觉得自己的经历跟文中沈凤喜一角颇为共鸣,几次想找张恨水倾诉一番,但也一直未能如愿,后来军阀下野被迫南下,是专程过来告别的。

张恨水的母亲也是他的铁杆粉丝,每日饭后,必喊其妹拿《晚报》过来,把当日的连载读给她听。

如此这般的还有鲁迅先生的母亲,每逢张恨水的新作上市,鲁迅先生便第一时间跑到书店,买回来寄给绍兴。

陈寅恪先生也是张恨水的铁杆书迷,在西南联大期间,已双目失明陈先生抱病在床,还喊自己的老友吴宓先生到图书馆借来《水浒新传》,让人读给他解闷。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9)

东北陷落日寇之手后,张恨水便不再创作风花雪月、鸳鸯蝴蝶题材的小说,而是拿起刀笔怒斥日本人为窃国之贼,为抗日疾呼。

作为记者,他曾经在报纸上高声呼吁建立西北抗日基地,带领报馆同仁亲赴西北20多县考察。在考察之中,他一次又一次亲眼目睹了民生的疾苦,亲眼目睹了世态的悲凉,亲眼目睹了大活人被活活饿死,亲眼目睹了大姑娘像牲口一样被贩卖。这些所见所闻都化作对侵略者的无尽仇恨,成为一部又一部的传世名作被后世铭记。

作为小说作者,他奋笔写下《热血之花》、《太平花》、《燕归来》、《弯弓集》等一系列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昔日鸳鸯蝴蝶的言情小说变成以笔做枪的抗日小说作家。在《弯弓集》的自序中他愤然写下“今国难当头,必兴语言,唤醒国人。”

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圆贤二曾命人携带《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上门索取题签,被他换成抗战题材的《啼笑因缘续集》送了回去。土肥圆因此大怒,将他列入抗日人士名单。

后来张恨水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伪军警压上囚车,恰被路过汉奸同乡瞧见,一把将其拽下,怒斥了几声土夫子凑什么热闹之后,放其离开。

从此之后,北平已无法安放张恨水先生的书桌,他只能被迫南下南京,创办了《南京人报》,在他的坚持下报馆的同仁们冒着日机的轰炸,顶着日军的刺刀,为抗日摇旗呐喊,直到沦陷前4天才宣告停刊,四散而去。后来张恨水还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近距离的记录下大屠杀的暴行,并以此为题材写下了小说《大江东去》。

南京沦陷之后,张恨水携家带口返回安庆,47岁的他毅然加入抗战队伍,并以担任队伍领导的三弟为原型,写下了小说《巷战之夜》,以图激励更多青年加入救亡的队伍。

入川之后,张恨水担任了《新民报》的主编,他在重庆南温泉租了三间茅庐,取名为“北望斋”,以寄哀思。在此庐之内,他奋笔写下了《游击队》、《水浒新传》、《冲锋》、《潜山雪》等十几部爱国主义小说,并签字让麾下的《新民报》发表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


张恨水最好的长篇小说(民国第一畅销作家张恨水与三任妻子的啼笑因缘)(10)


曾有人问过张恨水择妻的标准,他曾经风趣的说道,“言而总之,统而言之,要一个能了解我的。”

张先生一生经历了四段感情,三段婚姻,最后终于找到了那个了解他的人。

再说姻缘之前,土鳖君先说一段关于冰心的绯闻,曾经在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说,张先生起“恨水”这个笔名是因为爱慕女作家冰心,遂以“恨水不成冰”取名恨水,但这个说法均被张、谢二位先生否认。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由母亲包办的,结发妻子姓徐名文淑。

说到这门亲事,还有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十八岁那年,急着抱孙子的老太太,把尚在苏州读书的长子喊回家,说是给他相中了一门亲事,让他去看看。

老太太知道自己的儿子从小喜欢才子佳人。还特意花了大价钱托人物色一位书香门第出身的清秀小姐。

媒婆一番打听之后,回来跟老太太说,私塾先生徐家有两个女儿,老大到了出阁的年纪,让老太太趁徐家村演社戏的时候去瞧瞧。

老太太很高兴,跟着媒婆就来带徐家村,到了戏台下一看,徐家两位姑娘正并肩坐在台下,一位相貌丑陋,另一位则眉清目秀,媒婆一指二位姑娘跟老太太说,正是漂亮的那位。

老太太很高兴,赶紧下了聘礼,定了日子,单等儿子回来。

单纯的老太太怎么也没想到,这媒婆是个吃里扒外的主,她给老太太指的是小女儿,但是聘的却是老大。

早先结婚,不到摘下盖头那一刻,双方根本不知道对方什么样,但摘下盖头之后就是猪八戒的妹妹也得认了。

成亲那天,张恨水喜滋滋的跟新娘拜完堂,手牵手走入洞房之内,带二人在床上坐定之后,他双手揭开了新娘的盖头。在盖头打开那一刻,张恨水震惊了,眼前的新娘哪是母亲说的美若天仙?简直就是···。

张恨水感到十分耻辱,十分悲愤,他扔下盖头拔腿便跑,全家出动才从火车站把他拽回来,在全家人的劝说下,他也只能认怂了,后来含恨写了小说《青山泪》。

话说回来,虽说这徐文淑姑娘生的不好看,但是心地极其善良,而且操持家务绝对是一把好手。把婆母幼弟照顾的无微不至,把这个已经中落的贫寒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

结婚不到半年,张恨水便去了武汉,一直不肯回家。等他在京城立足之后,徐氏也跟随张家去了北京,一直侍奉婆婆,但这时张恨水已经有了第二任妻子。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从贫民习艺所7捡回来的。当时还是外勤记者的张恨水到“习艺所”采访,看到所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许多大姑娘的照片,他不解的问所长,为何如此?院长说,这是所里年纪比较大的女孩,如果有人来参观,相中了女孩,可以娶回家。

张恨水盯着照片看了一会,相中了一个姓胡的小姑娘,马上交上押金,留下照片,回家等消息。

几天之后,习艺所便让他讲胡姑娘领回家,帮她起了个“秋霞”的名字,并把她寄养在一位年长的同事家中,待小姑娘成年之后,去登记结婚。

这位胡姑娘是重庆人,小时候被人贩子拐带到上海,卖给了一位姓杨的商人家中当丫鬟,因不堪毒打,从杨家跑了出来,一番辗转之后来到北京,在巡警的帮助下来到习艺所安身。

后来他还把胡秋霞的这段经历写成小说《落霞孤鹜》,并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拍成了电影。

张恨水跟女孩结婚之初,二人生活尚且和睦,此正值他的高产时期,胡秋霞悉心的照料其饮食起居,张恨水也十分满意,不久,胡夫人便身怀六甲,生下长子,张晓水。

张晓水是早产,生下来就没有呼吸,一通猛拍之后,终于有了啼哭,但也通体冰凉,命在旦夕之间。

还是心地纯良的徐文淑将孩子抱了过去,把孩子搂在衣服之内,就这样抱着暖了整整一夜,孩子才慢慢回温。

胡姑娘的硬伤在于她不识字,虽然张恨水多加教导,但终目不识丁。后来还染上了打牌、酗酒的毛病,这让张恨水逐渐心生厌恶。

此时,一位美国归来的摩登女郎闯入了他的生活,一番往来之后,二人心生暗愫,很快二人便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这位女郎是位教徒,只认一夫一妻,跟张恨水结婚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他先休掉徐、胡二人。但张恨水思量再三,觉得一旦离婚,二人将彻底没有生活依靠,只能作罢。

与摩登女郎的旧情未灭,与女学生的新情又生。在36岁那年,张恨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

那是一个雨后的深秋,著名票友张恨水在同事的撺掇之下,登上了赈灾义演的舞台,披挂上阵准备来一折《女起解》中的老差役,联袂唱苏三的则是春明女中的学生周淑云。

同张恨水类似,周淑云出身于一个中落的官宦家庭,一样是穷困潦倒之下苦苦求学,一样是满肚子风花雪月。周淑云身姿窈窕,婀娜善舞,还写得一手好字,画的一笔好画。在张恨水看来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金玉良缘。

从舞台上下来,张恨水便对年仅17岁的周淑云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小女孩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哪受得了风流才子的你侬我侬,更何况是自己痴迷的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

很快周淑云便不顾年龄的差距,不顾张恨水还有家室,甚至不要名分的跟了他。

当张恨水回家跟徐、胡二位夫人商量要娶周淑云过门时,徐夫人依然没有表示出任何反对的意思,而胡秋霞则坚决不同意,继而大吵大闹,将家里的东西打砸一空。

无奈之下,张恨水只能另觅他处,以“外室”的身份迎娶了周小姐。

婚后,张恨水取《诗经·国风》中的周南8二字为周小姐更了名。他终于享受到追慕已久的红袖添香夜读书。

从此之后,无论是南渡南京还是逃亡重庆,周夫人始终伴张恨水左右。而徐、胡二位夫人则带着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潜山老家,直到胜利后才得以团聚。

抗战期间张恨水先行只身入川,周南携子冒着兵荒马乱,从潜山辗转到重庆千里寻夫,二人一只生活在“望北斋”之内,女学生出身的周南竟也学会了放猪、种菜,将生活照料的井井有条。后来,这段经历也被张恨水写进了救亡小说《蜀道难》之中。张恨水一生都爱周南,这个满足他情感理想的女人。周南死后,张恨水天天把她的照片放在床头,其后十多年也没有再娶。

看张恨水的三段婚姻,冷落原配,背弃第二任妻子,以现代女性的观点,张恨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其实设身处地,把你放在哪个时代,大概选择也是一样的,没准儿,一般人还做不到张先生的地步,厚养原配,善待第二任,忠贞的面对第三任。

也许啼笑因缘一词真是对这三段婚姻最好的注解。

注释:

1.参将,明朝之时设立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官,一般为正三品,辖三千人,相当于现代的旅长。

2.把总,明朝设立的低阶军事指挥员,一般为正七品,辖500军户,主要负责县级防务,相当于现代的营长。

3.潜山,安徽安庆下辖县级市,古城舒州,境内有天柱山等风景名胜,据说是大小二乔的故乡。

4. 蒙藏垦殖学校,中山先生在苏州闾门外盛宣怀家祠中创立的新式学堂,由时任革命先驱、上海都督、陈其美担任校长。

5. 《老残游记》,清末作家刘鹗所著的讽刺小说,文中以人称老残的游方郎中铁英在四处游历中的所见所闻为主线,揭露了当时晚晴社会的阴暗面。

6.《世界晚报》,由著名新闻家、报人成舍我在京都创立的新闻类报刊,其文艺副刊《夜光》因刊登了《春明外史》一炮而红,后改名为《世界日报》,连载了张恨水著名小说《金粉世家》。

7.贫民习艺所,清末时,主要负责收容贫困者和流民。由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效仿伦敦模式在天津创立,后在全国各地推广。

8.《国风·周南》,诗经开篇第一部分,共收录了十一篇洛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民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关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