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诗僧寒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问世后,于百年来寒山寺的钟声不绝于历代文人学士的篇章诗文。相传寺因著名诗僧寒山曾来此住持而得名,因而寒山子的名字亦不胫而走。至今苏州寒山寺内还保存有寒山和他的朋友拾得的石刻象呢。

台州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诗僧寒山(1)

寒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创作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下面就现存的资料作一介绍。

寒山大约生活在七世纪末至八世纪末,其事迹最早见于宋代初期编纂的《太平广纪》卷五十五引《仙传拾遗》(此书已佚),但极其简略,只说“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桐柏征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十余年忽不复见…...。“

而现在流传的《寒山子诗集》前那篇相传是唐初台州刺史闾丘胤所作的序(实际系后人伪托),则把寒山子描绘成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闾序说他“状如贫子,形貌枯悴”,“桦皮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吃的是寺庙里的“残余菜滓”,经常“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顺,自乐其性”,是“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著火”的烧火打杂僧人,地位当是很低下的。

序作者曾“亲往寺院,躬问禅宿”有关寒山子事迹,但寒山子并不理会,并“连声喝胤”,最后“入穴而去,其穴自合,莫可追之”,没办法,闾丘胤“乃令僧道翘等,寻其往日行状,唯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人家厅壁上所书文句三百余首,及拾得(寒山子的友僧)于土地堂壁上书言偈,并纂集成卷”。

台州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诗僧寒山(2)

寒山子隐居出家前的情况,据明代白珽说,“唐之士人,尝应举不利,不群于俗”(《湛渊静语》),即年轻时亦曾想获取功名利禄,想有一番作为。

这些在他的诗歌中有较多反映,如说“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为此,他“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一为书剑客》),“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寻思少年日》),要求自己“努力莫端坐“。

当他读了“满卷才子书”后,认为自己已是“手笔太纵横。身才极瓖玮“(《手笔太纵横》),具有“才艺百般能”的本事,与他人相比,自是“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神气卓然异,精彩起众群”(《世有聪明士》)。

正当他“文武各自备,托身为得所”,要“梦去游金阙”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忽然“根遭陵谷变,叶被风霜改”(《有树先林生》),使自己落到“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疏”(《少小带经锄》)的地步,不仅政治上遭到同辈的责难,家庭也被拆散了,不得已而隐沦寒岩,过着“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长伴白云闲”的隐士生活。最后竟沦为国清寺的著火僧人。

台州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诗僧寒山(3)

他真算得是一个“不得志而逃于禅者”(王宗沐序)。出家入释后,他仅过着“一瓶一钵”的云水生涯,常常是“瓮里长无饭,甑中屡生尘”,“累日空思饭,终冬不识襦”,“寒到烧软火,饥来煮菜吃”,住的则是“左倒复右倾”的“百年屋”,最后在困厄中“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寒山诗植根于下层劳苦人民的土壤,又是在深山野庙里长成,自然带有它特有的野气。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历史的转折点,此后便是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国势日衰,各种矛盾复杂混乱,人民饱受动乱之苦,这些在寒山诗中都有反映。

他的诗讥讽时态,毫不容情。如《常闻汉武帝》诗说:“常闻汉武帝,爱及秦始皇。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借咏史以讽刺最高统治者追慕神仙,以求长生不死的荒唐。在《我见百十狗》中,他说:“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良面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经常演出狗咬狗的丑剧。在阶级社会里,贫富不均,为富不仁,贪得无厌,在青黄不接时,富人虽已是“仓米巳赫赤”,仍然“不贷人斗升”,过着“吃鱼犹未止,食肉更无厌”的生活。

他讽刺道:多少般数人,百计求名利。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不过七十年,冰消瓦解置。死了万事休,谁人承后嗣?水浸泥弹丸,方知无意智。

他的诗也劝善戒恶,富于哲理。在《我见瞒人汉》中说: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我见被人瞒,一似园中韭。日日被刀伤,无生还自有。

他对那种“护即敝成好,毁即是成非”的社会丑态深恶痛绝,要求人们做到“心真出语直,真心无背面”,“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程德全在《寒山子诗集跋》中指出,唐王朝“传未数纪,遂螗沸云扰,天下乱作,故寒山子凛霜冰之履,抱杞人之忧,托迹方外,伴狂徽世,自放于山巅水涯间”。虽然如此,疾苦亦不能忘怀。

在《出身既扰扰》中他说: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舍流俗,所以相追访。昨吊徐五死,今送刘三葬。终日不得闲,为此心凄怆。

战乱中,尸骨遍野,大地几乎成了坟场!“我行经古坟,泪尽嗟存没。冢破压黄肠,棺穿露白骨”。(《我行经古坟》)

贫苦人民则是“新谷尚未熟,旧谷今已无,就贷一斗许,门外立踟蹰。”(《新谷尚未熟》)真是“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闻道愁难遣》)

台州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诗僧寒山(4)

寒山诗属白话诗,虽明白如话,但“俚语俱趣,拙语俱巧”(沈德潜《古诗源·例言》),耐人寻味。

有的则表现清幽冷淡,如《茅栋野人居》诗说: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寒山诗中还有比喻生动的句子,如“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似聚沙一处,成团也大难”;“黄连揾蒜酱,计是苦辛”等等。

对仗工整的诗句,如“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等等。

叠字连用更是寒山诗的一大特点,如《杳杳寒山道》诗: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碛碛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有时则情景交融,都如“信手拈弄”,“机趣横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九),如《相唤采芙蓉》诗: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浪捧鸳鸯儿,波摇鸂鶒子。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

台州历史文化深度解读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三诗僧寒山(5)

总之,寒山诗以“诙谐谩骂之辞,寓其牢愁悲愤之慨,发为诗歌,不名一格,莫可端倪”(程德全跋),“如空谷传声,乾坤间一段真韵天籁也”(王宗沐序),在唐代已广为流传。

他自己说“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虽经唐末大乱,世事更迭,到南宋刊刻时,仍存诗三百一十一首。目前国内所存寒山诗版本尚有十多种。元代已传入朝鲜、日本,并被译成日、英、法等国文字。

《义门读书志》载:“寒山诗乐天多效之,荆公(王安石)集中有拟寒山诗十二首”,继而有南宋《慈受深和尚拟寒山诗一百四十八首》,而历代拟作则屡见文人学士集中,被称作“寒山体”。

有的佛弟子对之还顶礼膜拜呢(程德全跋引甘尔翼语说:“亟亟焚香盥手,讽咏寒山子,敬礼寒山子”)。应该说,诗僧寒山子及寒山的诗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在白话文学史上是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


【声明】

此文版权归原作者和《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一书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只提供文章参考交流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往期系列:

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之一丨智顗与天台宗(朱封鳌)

台州历史文化名人之二丨台州文化教育的启蒙者郑虔(杨叔威)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椒江文艺志愿者协会”招会员】

-END-

【文字:钟文 载自《台州历代文化名人》一书】

【图片:百度百科】

【整理:里长】

【里长整理 若要转载请找“里长”授权】

【“道台里20000 ”爆文

一、万济池的真正来历

二、东山头有家神奇医院,五代行医,有留学博士,也有赤脚医生

三、日本飞机堕葭沚,大将命丧椒江

四、送大暑船出海全过程(视频)

五、“里长”方言配音“一江两岸宣传片”

六、里长栅浦游记

七、椒江的同学们,你还记得25前母校的模样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