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瓦窑游玩景点推荐(宝极河山集生命记忆)


桂林瓦窑游玩景点推荐(宝极河山集生命记忆)(1)

生命记忆 • 情满八力寨

(11)

因为要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下八力村唱秦腔的事情,最近几天不停的刷与秦腔有关的视频,真的感谢社会和科技进步,有了互联网一切都变得顺利和有趣。

名家唱段是必须要看的,但越来越喜欢刷普通人参与表演的秦腔视频,最初觉得有点搞笑,刷着刷着却再也笑不出来,秦腔对于西北人而言绝不仅仅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它更是我们西北人魂魄精神之所在,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也无论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是如此。

一直寻找一个可以充分彰显秦腔特点的经典唱段,考虑过李爱琴《周仁回府》的“哭墓”,特别是“人神共鉴”那个泪点,但的确过于悲情,也考虑过《铡美案》中包公的唱段,但包公的形象在很多剧种中大同小异,选来选去我个人觉得《下河东》里面“王站立在营门珠泪涌”这个唱段最能体现秦腔表演的艺术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索欣赏。

一句“王站立在营门珠泪涌”让西北乡亲们演出了万般风情,不管表演水平如何那股劲和精气神确实是一模一样的。


桂林瓦窑游玩景点推荐(宝极河山集生命记忆)(2)

八力草原风光

实事求是地说当年下八力村的秦腔表演水平远远不及专业表演团体,原因有二,首先是师傅不行,其次是乡亲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未接受过训练,有些甚至五音不全,一部分不敢张嘴,敢张嘴的也不怎么着调。

村里教戏的第一任师傅是我外公,他这师傅当着当着就降级为顾问和参谋了,因为虽然很卖力气,但缺陷是明显的,我外公不会唱旦角自然也教不了旦角,大净他也唱不了,高音上不去,也没有挣破头的气势,只能教一点须生唱段或武生出场的简单程式化动作,所以教着教着这师傅的工作就算半自动下岗了,尽管他还有点恋恋不舍乃至不服气。

入了腊月眼看就是春节,几折戏排的还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好些角色实在没有合适人选,就连膀大腰圆身高接近一米八的壮汉都要试唱秦香莲了,那可以装五十斤粮食的大棉裤包裹着的大粗腿和大屁股要学着走秦香莲小碎步的模样着实能把你牙给笑掉。

总体说来包公、王朝、马汉、韩琦、杨延昭、杨宗保等角色还好解决,佘太君之类的老旦也能凑活,而青衣、花旦和刀马旦是真的不好弄,你让天天握锄把布满老茧的大粗手非要做一个兰花指亮相动作确实强人所难。

开戏的既定时间正月初六越来越近,望着推推搡搡乱七八糟的排戏现场,大舅可是真急了,再这么弄下去正月初六还怎么唱?

大舅在他这一辈人里那是公认的硬气人,他有多硬气告诉你一个细节你就知道。方头铁锨在八力主要用于铲松软的家肥或熟土,圆头铁锨则主要用于翻铲坚硬生地,这需要先用脚将铁锨使劲踩着插入生土,干活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脚下的力量。

无论质量多好的圆头铁锨只要到了大舅脚下,用不了几个月就能给你活生生的将铁锨踩到卷刃,他是个干活不要命,做事不服输,既有理想也有标准不愿意将就的人,他绝对不想在正月初六那天丢人现眼,这是改革开放后下八力村第一次组织的唱戏活动,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唱戏本身,下八力人能不能干成点事,正月初六见。

很多年后在自己也做了点小事之后常常想大舅当年可是给自己整了个苦差事,唱戏这事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高,很难弄好,但要是弄成了,散了的人心又能重新凝聚,大舅也许图的还就是这个,所以对于他而言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

为了尽快让下八力村的泥腿子庄稼汉们尽快提高表演水平,大舅下血本花了大约200元公款请岷县秦剧团的刘师来村里教戏,刘师是尊称具体名字不详,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他和大舅的约定,刘师要在十多天内把下八力村排练的几出戏全部捋一遍,最起码达到不让人笑话的程度。

如果刘师能完成这个任务,200元算是挣到手了,当然包吃包住,几个重要角色扮演者牛娃、杨兴保、虎彩云等积极分子轮流抢着解决刘师吃住问题,因此好吃好喝好招待,吃住的事自然不在话下。

刘师中等个总是笑眯眯的样子,两片门牙比较大,说话很和气,嗓音清亮,不沾烟酒,是个生活简单文质彬彬非常斯文客气的人,遇到我们小孩子纠缠请教他也会兴致勃勃地教你几个动作。

记忆中刘师到达村里的当晚先教的是打马鞭,就是武将出场后随着鼓点抡着马鞭表演的程式化动作,这些动作在剧情中是有含义的,主要表现武将率军前往某地征战,壮怀激烈有壮怀激烈的走法,大败而逃又有大败而逃的走法,但总之就是程式化的步伐配合表情再适时抡几下马鞭来完成剧情表达。

武将出场是要带四个小卒的,这些小卒有时候先于武将出场,有时候后于武将出场,总是少不了,所以我和小明自然就是小卒的合适人选,因此上场如何跑位,如何抡刀,如何站立,如何摆姿势下场,这些刘师都是手把手教过的,再加上我和小明无比的“天资聪慧”,一学就会,常常得到刘师的夸奖。

因为演过小卒的缘故,现在看电影或戏剧时特别在意跑龙套配角的表演,如果配角很差劲主角演得再好一般都没有兴趣再往下看了,至今还记得刘师的教导,他说舞台上不管你是唱戏的还是打鼓的、拉琴的、拉幕的、伺候穿戴戏服的、打杂跑腿的,全都很重要,一场戏表演的好不好不仅仅在于主要角色的表演,更在于所有参与者的默契配合。

那个时候理解不了他的话,总觉得小卒又没戏词,上场跑几步以后就得像木桩一样干站着,心里很是不爽,你看看人家武将,扎着靠子还插四面小旗,头戴亮银盔,脚蹬厚底靴,威风死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和伤害,我很不甘心就演个小卒,这事慢慢地成了心事,开始琢磨争取出演哪个重要点的角色,最起码有点台词吧。

后来觉得演个杨宗保还是不错,武将,又帅气,还有点唱词,别的角色唱词太多记不住,可问题是杨宗保由武兴保扮演这是早就定好的啊!因为他表演的最好,刘师也很满意,怎么办?怎么才能把这个角色搞到手?

琢磨好几天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最后在某夜排戏散场各回各家时,我鼓起勇气追上武兴保问他能不能把杨宗保让给我演?月光中武兴保摸摸我的头说“娃啊!你现在连靠子都撑不起来靴子也穿不住你咋演?再吃几年饭一定让你演!”

那一夜,失望和落寞一直反复纠缠我直到黎明。

外公和大舅等人似乎也看穿了我那点小心思,答应演出《铡美案》的《杀庙》一折时由我和小明扮演秦香莲的一儿一女,这算是鼓励也算是对我鼓起勇气讨要角色的一种补偿,还真别说这个安排也让我美了几天,毕竟不是小卒啊!

就这样张张罗罗的在刘师指导下当年准备演出的几折戏算是全部排完了,有《杀庙》,有《辕门斩子》,有《二进宫》,有《放饭》,有《游龟山》,有《五家坡》,有《四郎探母》等等,因为没有足够的戏装,也没有那么多能唱戏的演员,第一年只能唱折子戏,这是大人们早就商定了的。

在很多人将刘师送到村口启程返乡时,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就连厨房里飘散出来的炊烟都与平时大不一样,充满了年的味道。

杀年猪,炸哈嚓,做油饼,备年食,试新衣,打扫庭院,打浆糊,往墙壁和顶棚上糊报纸,家境好的人家还要贴窗花,即使没有窗花也得用一张崭新的白纸糊一下窗户图个新气象,这些事让村里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是一片忙活的景象。

更让人兴奋不已的是我们下八力村今年也要唱大戏了,只要一想起这个,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尽的幸福与喜悦,就连那扬扬洒洒漫天而降的片片雪花似乎也充满了笑意,变得温柔婉转起来。

盼望着,盼望着,年越来越近,偶尔响起的一两声爆竹都会让人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每每想起那些往事都会让我泪眼朦胧,我知道这是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幸福时光。

(特别说明:为了叙事方便文中直接使用长辈们的名字非常不敬,在此特表歉意)


桂林瓦窑游玩景点推荐(宝极河山集生命记忆)(3)

陇南宕昌八力风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