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5 4500u打游戏怎么样(买不起显卡怎么玩网游)
由于虚拟货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因此显卡在2021年年底仍不见大幅下调。如GeForce RTX 3060的售价还是在4500元左右,AMD Radeon RX 6700XT的售价也在5000元以上。同时由于芯片代工成本的上涨,近期仍未见有显卡售价降低的迹象。对于预算有限的玩家而言,依然很难购买独立显卡。那么如何解决玩游戏的需求呢?
我们认为对于少数只玩3A游戏大作,追求极致画质的玩家而言,可能还是只有继续等待显卡、虚拟货币售价的降低。而对于大部分其实只玩LOL、CFHD、“吃鸡”等热门网络游戏的玩家而言,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采用内置显示核心的处理器。而恰巧在今年,两大处理器厂商英特尔与AMD都推出了这类处理器的新型号。
Zen 3 强大的显示核心AMD锐龙5000系列APU简介目前AMD方面的这类处理器新品就是它在今年8月推出锐龙5000G系列APU,由TSMC 7nm FinFET工艺打造,采用了AMD最新的Zen 3处理器架构,核心代号为Cezanne。AMD通过对缓存数据预取、执行引擎、分支预测、微操作缓存、前端架构、整数运算单元数据载入和存储六部分的改进,使得处理器的IPC性能较Zen 2架构提升了多达19%,并拥有更大的L3 缓存,而Zen 3新架构的采用也使得锐龙5000G系列APU可以轻松支持Windows 11。
同时,锐龙5000G系列APU还集成了规格不错的AMD Vega GPU核心。如旗舰锐龙7 5700G内置8组计算单元(CU),拥有512个流处理器、8个光栅(ROP)单元,以及8个纹理贴图(TMU)单元,核心频率为 2000MHz,规格已经可以与Radeon RX550这样的低端独立显卡匹敌。定位稍低的锐龙5 5600G的计算单元则减少到7组,流处理器数量为448个,核心工作频率则小幅降低到1900MHz,可以说只是小幅削弱了图形性能。
尽管锐龙5 5600G并不是定位最高的产品,但其内置的Vega 7显示核心也不可小觑,拥有多达448个流处理器。
目前市场上主要销售的锐龙5000G系列APU有8核心、16线程配置的锐龙7 5700G,6核心、12线程设计的锐龙5 5600G,前者的售价已经降低到2099元左右,后者的售价在1599元左右。对于预算有限的主流用户而言,锐龙5 5600G显然值得关注。
从配置上看,锐龙5 5600G在主流处理器中也相当有竞争力,它不仅采用6核心、12线程设计,其最高加速频率可达4.4GHz,并配备16MB三级缓存,集成Vega 7显示核心,内置448颗流处理器。而这款APU的TDP热设计功耗只有65W,同时还附送了幽灵潜行65W静音版散热器,省去了用户购买散热器的费用。
AMD锐龙5 5600G依靠内置显示核心就能够胜任日常应用与网络游戏,并附送幽灵潜行65W静音版散热器。
UHD 770 DDR5内存英特尔第十二代酷睿迎战英特尔方面,在今年11月4日带来了内置核芯显卡的新品—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这代处理器不仅采用了新的处理器架构、新的生产工艺,还集成了新的核芯显卡:UHD 770。从规格上来看,UHD 770相对于上一代UHD 750核芯显卡没有太大区别,仍只有32个EU执行单元,256个着色单元,支持DirectX 12 API。其最大的升级在核芯显卡的工作频率上,UHD 750的最高工作频率为1300MHz,而UHD 770的最高工作频率提升到1550MHz。不过,不同型号的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内置的UHD 770核芯显卡工作频率有所不同,其中酷睿i9系列的UHD 770最高工作频率为1550MHz,酷睿i7系列的UHD 770最高工作频率为1500MHz,而酷睿i5系列的UHD 770最高工作频率则降低到1450MHz。
由于处理器内部电气设计、外观都发生了大幅变化,要想使用英特尔第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用户必须搭配新的600系主板。
另一方面,UHD 770的最大升级就是可以搭配高频率的DDR5内存使用,由于处理器内置的核芯显卡都是与处理器共享系统内存作显存,因此对于显示核心而言,内存频率越高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显示核心的性能。目前DDR5内存的起步频率就达到DDR5 4800,明显比锐龙5000系列APU还在普遍使用的DDR4 3200~DDR4 3600内存要高不少。
UHD 770的具体技术规格,仍只有32个EU执行单元,最大的升级是提升了核心工作频率,可搭配DDR5内存。
为了验证哪款内置显示核心的处理器更适合用来运行网络游戏,我们特别采用锐龙5 5600G与酷睿i5-12600K进行了一场趣味的对比测试。为什么说是“趣味”呢,因为严格地来看,锐龙5 5600G与酷睿i5-12600K不在一个定位上,后者的售价比前者贵了约700元,与锐龙5 5600G定位、售价相近的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目前还未上市。
此外,由于缺货严重,现在一条16GB DDR5 4800内存的售价大约比16GB的DDR4 3600内存也贵了多达2000元,所以两个平台的组建成本是完全不同,差距很大的。接下来,我们就将通过实际的网络游戏对比测试、应用测试,看看到底哪个平台在只使用内置显示核心的情况下,更适合主流用户选购。
测试平台
主板:ROG STRIX B550-XE GAMING WIFI、ROG MAXIMUS XⅢ HERO
处理器:锐龙5 5600G、酷睿i5-12600K
内存:芝奇Trident Z RGB DDR4 3600 8GB×2、美光DDR5 4800 16GB×2
硬盘:WD_BLACK SN850 1TB
显卡:处理器内置显示核心
电源:ROG THOR 1200W
锐龙5 5600G拥有压倒性优势网络游戏实战对比
测试点评:结果让人惊讶,面对配备DDR5内存的十二代酷睿处理器,锐龙5 5600G仍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它不仅能在1080p全高清分辨率、最高画质或高画质设定下,非常流畅地运行《英雄联盟》《CS:GO》《坦克世界》《穿越火线:高清版》这些要求不高的网络游戏,还能在中等或标准画质设置下以高于30fps的帧率运行《绝地求生:大逃杀》《最终幻想14:晓月的终焉》这类对硬件要求较高的网络游戏。
酷睿i5-12600K的表现则不太理想,尽管有DDR5内存加成,但由于UHD 770内部变化不大,在只使用核芯显卡的情况下,它只能流畅地运行《英雄联盟》《CS:GO》两款游戏,较流畅地运行《最终幻想14:晓月的终焉》,而在《穿越火线:高清版》《坦克世界》《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中,则不具备可玩性。
锐龙GPU可加速应用执行速度
测试点评:由于目前不少软件都支持调用GPU来加速应用执行速度,因此我们也发现,凭借强大的VEGA显示核心,锐龙5 5600G在不少软件中的执行速度也比酷睿i5-12600K要快一些。如在Premiere 2020的视频编辑测试中,我们将对一段4K短视频进行编辑后,再导出为H.265 4K视频。编辑的工作比较简单,就是为视频加上CINESPACE 100色彩效果,调节素材的颜色饱和度,加强画面对比度,令视频具有电影般的质感效果。色彩调校完毕后,再将视频导出为H.265编码的4K视频,导出过程中软件将使用内置显示核心进行硬件加速。结果则是锐龙5 5600G的耗时比酷睿i5-12600K少用近9秒。而在《格式工厂》的H.264转H.265视频转码中也有类似的结果。
在《格式工厂》 转码软件选择“AMF”启用AMD显示核心加速后,可以大幅缩短转码时间。
在体现处理器应用性能的PCMark 10测试中,锐龙5 5600G也有明显的优势。原因同样是PCMark 10中会使用很多支持调用GPU加速的应用软件,因此内置显示核心性能突出的锐龙5 5600G自然拥有优势。如在PCMark 10电子表格处理测试中,锐龙5 5600G相对酷睿i5-12600K有39.4%的优势,在PCMark 10图片编辑性能测试中,锐龙5 5600G拥有26.7%的优势。
锐龙APU能耗比表现优秀
测试点评:接下来我们还测试了两款处理器的功耗与温度表现。从结果来看,借助新工艺,相对十一代产品,酷睿i5-12600K的工作温度的确得到有效降低,但其功耗尤其是满载功耗还是明显超过锐龙5 5600G,比锐龙5 5600G要多耗能近29.2%。因此对长时间使用电脑进行游戏或工作的用户而言,采用锐龙5 5600G的使用成本会更低一些。
锐龙5 5600G仍是主流用户的更好选择可以看到,尽管英特尔发布了新的十二代酷睿处理器,换用了新的内核架构,采用了新工艺,但由于核芯显卡变化不大,所以在使用内置显卡的环境下,它的游戏性能、GPU通用加速性能仍有不足。即使定位较高的酷睿i5-12600K在搭配价格极为昂贵的DDR5内存时,也无法战胜AMD锐龙5 5600G。更不要说那些规格被进一步削减,即将上市的非K系列十二代酷睿i5、酷睿i3处理器了。而且由于这些处理器面向主流平台,一般只会搭配DDR4内存,所以其性能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
选择锐龙5 5600G板U套装能获得更高的性价比
所以对那些预算非常有限,买不起显卡,又想畅玩各类网络游戏,并有图片处理、视频编辑等应用需求的玩家来说,AMD锐龙5000G系列APU仍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们也推荐一套售价仅4000元出头,采用高性价比AMD锐龙5 5600G板U套装,配备Wi-Fi 6无线网卡、高性能内存与SSD的主流电脑配置,希望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