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

一段不幸的婚姻,很多时候都是从妈宝开始的。如果鲁迅一开始不做妈宝男,坚决拒绝母亲安排的婚姻,他和朱安的婚姻灾难是否就能避免?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放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洞房就是他们的活死人墓,墓中祭奠着的,是四千年的旧中国。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1)

朱安与鲁迅

一、生不同眠

朱安的家族是浙江绍兴有名望的大族,是鲁迅本家叔祖母玉田夫人的侄孙女,说起来朱安和鲁迅家还是沾亲带故的。玉田夫人回娘家时,经常把朱安带到鲁迅家。少女朱安眉清目秀,行止有礼,给鲁迅母亲鲁瑞留下了好印象。当时正好鲁迅的父亲去世,家境落魄,鲁瑞的三个儿子又都不在身边,总感觉寂寞,便选朱安作为自己的大儿媳。1899年,17岁的鲁迅正在南京求学,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就被订婚了。

鲁迅不同意,想要退婚,但是母亲认为这门婚事是自己主动向朱家提出来的,现在毁婚有损两家声誉,况且朱安若被退婚,以后就难再嫁人了。母亲刚刚失去丈夫,鲁迅是个孝子,他不忍心违拗母亲,只好说服自己接受母亲送给自己的这个“礼物”。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2)

鲁迅故居

鲁迅虽然对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深恶痛绝,但一旦应承下来,还是努力去经营。他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朱安放足,一个是朱安去学习,接受新式教育和新式思想。遗憾的是,这两个条件,朱安都未能答应。一来,她的小脚已经定型了,不可能再放大;二来,她认为到学校上学有失体面。

1906年,鲁迅和朱安在绍兴举办了婚礼。鲁迅是新派人物,而婚礼是彻头彻尾旧式的,连新娘都是旧式的。他只是陪着家人和新娘表演了一场旧式的仪式。鲁迅心里想着:“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新婚之夜,没有春宵一刻,鲁迅是流着泪度过的,一夜未睡。第二天就搬进了书房。第四天,就撇下朱安,和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

婚后的鲁迅老得很快,一方面是国难,一方面是家愁,双重的压力使他拼命喝酒、抽烟,三十而立的年纪,看起来像个小老头。朱安老的也很快,这面这张照片摄于1917年,朱安才39岁前额就秃了。悲剧是鲁迅的,也是朱安的。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3)

朱安像

二、体面逐妻

鲁迅1912年就从绍兴到了北京,他的经济状况还不错,完全可以将妻子迁来北京同住,但他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一个30岁的青年,生理的欲望是很活跃的,鲁迅也不例外。他曾跟郁达夫讲过,他寒冬腊月只盖一床薄被子,就是为了克制性欲。

直到1919年,鲁迅才将母亲和朱安迁来北京八道湾同住,一同生活的还有他的二弟周作人一家。夫妇两人终于团聚,但却分房睡。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因为家庭纠纷反目,因此打算搬往砖塔胡同住下,说是搬家,其实并不包括朱安。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4)

朱安和婆婆及小叔子一家合影

鲁迅把朱安喊到跟前,说:“我决定暂时搬到砖塔胡同去,你是留在八道湾,还是回绍兴娘家去?如果回绍兴,就按月给你寄去生活费用。”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哪有搬家不带妻子的,除非他另有想法。他的想法在问话中已经表露无遗,就是希望朱安回娘家,他按月寄生活费。一个已婚妇女明明有婆家,怎好无端地回娘家去住呢?他只是不想带着朱安再过那种毫无精神交流的婚姻,他很想体面地把朱安打发会绍兴老家。这份体面,既不让自己显得过分无情,也能过分伤害朱安的自尊心。

不知朱安是否体会到了鲁迅的画外音,反正她铁了心,要做好这件“礼物”。她说:“绍兴娘家我不想去,你搬砖塔胡同,横竖总要替你烧饭、缝补、洗衣、扫地的,这些事我可以做,我想和你一起搬去。”朱安的话,道尽了一个女人的委曲求全。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5)

北京西三条故居(朱安1923-1947年居于此)

鲁迅的朋友都知道他过着有名无实、合法却不合情的婚姻,劝他离婚。但是鲁迅了解朱安,她性格软弱,一旦离婚,很有可能走上绝路。所以,他只能将这场婚姻灾难进行到底。这既是无情,也是慈悲。

这次搬家,是鲁迅和朱安夫妻单独生活的最长的时间,没有其他人的叨扰。朱安很用心地服侍鲁迅,希望自己像蜗牛一样,一点点往上爬,总能爬到顶的。悲哀的是,她没能爬到顶,即便爬到顶了,也于事无补了。因为鲁迅和许广平同居了。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6)

鲁迅、许广平及儿子

鲁迅和许广平同居,鲁母和朱安的感受截然不同。朱安失落,而鲁母却很骄傲,一来男人纳妾不算啥事,二来这意味着自己就能抱上孙子了。

朱安虽然是旧式女子,却活得很通达。丈夫和许广平同居,她很快就想开了。其实早在1914年,她就跟鲁迅说过让他纳妾,好为周家传后。当时鲁迅还说她荒谬,现在自己倒是荒谬起来了。哎!

三、死不同葬

鲁迅和朱安能够维持30年无爱的婚姻,与其说靠的是两人的忍耐力,不如说是双方的人品。他们像朋友一样相互敬重,像亲人一样相互关心。1925年,朱安慢性胃病复发,鲁迅亲自带她去日本医院诊治,一度怀疑她得了胃癌,内心深处很是不安。1934年,朱安准备把自己的娘家侄子接到北京来住,写信征求鲁迅意见,鲁迅回复说:“可请太太自行酌定。”充分肯定她作为女主人的地位。对比一下徐志摩和张幼仪,做人的差距是真大。

鲁迅不爱朱安,但却一生供养她。朱安说:“看来我这辈子只能服侍娘娘(婆婆)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来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尽管这场婚姻无爱,朱安却说鲁迅“对我并不算坏”。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7)

鲁迅母亲和朱安

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朱安很想南下参加葬礼,但由于婆婆年过八旬,行动不便,她未能成行,只好在家里摆上祭品,对着鲁迅像,无言地寄托哀思。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8)

鲁迅先生塑像

鲁迅去世以后,鲁母和朱安的生活费主要是许广平负担。1943年,鲁母去世,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此后,许广平虽然仍然寄钱来,但是日寇控制下的北平,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异常艰难。鲁迅二弟周作人给她支了个招,出售鲁迅藏书。当时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许广平听说后,委托朋友跟朱安说,鲁迅的书不能卖,这是鲁迅的遗物要好好保存。朱安尖锐地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来人告诉她,许广平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饱受酷刑折磨,海婴也病了,朱安愣住了,自此以后再也没提过要卖书。

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人士很多给朱安及生活费,但是朱安一分钱都没要,她不愧是鲁迅的夫人,尽管没什么文化,铮铮铁骨也是宁折不弯。从这以后,朱安和许广平经常通信,把许广平和海婴当作家人,多次邀他们北上同住。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北上和师母相见。许广平后来离开北京,朱安一度非常难受。

1947年6月28日,朱安病入膏肓。鲁迅的学生宋紫佩来看她,她委托紫佩转告广平,希望死后能够葬在鲁迅身边。生不能同眠,哪怕死后才被鲁迅接受,也算成全了自己“周家媳妇”的名分!第二天,朱安孤独地离开了人间。

鲁迅前妻朱安(鲁迅妻子朱安生是鲁迅)(9)

1947年7月29《新民报》刊载了朱安去世的消息

然而,她的遗愿遭到许广平的反对。许广平希望能在婆婆周老太太墓旁买一块地,安葬朱安。北京的亲友设法去办,但最终没能如愿。朱安寂寞地活着,死后又被寂寞地葬在了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后来,朱安墓惨被破坏,如今已经找不到一点痕迹了。当然,许广平死后,也没有与鲁迅合葬。

文史君说

鲁迅、朱安和许广平,都是光明磊落之人。要说有错,那也是旧时代、旧思想的错,所以没有人去指责鲁迅出轨、许广平夺爱,有的只是理解。爱情的自私使人无法顾及他人感受,但他们三人在尽量厚道,这是他们的可爱可敬之处。鲁迅死后,两个女人共同完成了保护鲁迅书稿的历史责任,因为两个女人的努力,鲁迅的精神遗产才没有散佚,否则将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了。

参考文献

王锡荣主编:《上海鲁迅研究 2013 夏》,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乔丽华:《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朱安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曾智中:《三人行 鲁迅与许广平、朱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青骢马小史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