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

浣碧有个最大的特点: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

安陵容得宠,她觉得人家不配,宁贵人傲慢,她看不上人家那个轻狂样,孟静娴暗恋果郡王,她觉得人家痴心妄想。

因为带着这些想法,浣碧经常得罪人而不自知,而且,她永远都无法真正了解对方。

这也是她婚后很快就落入下风的原因,本来她的先天条件比孟静娴占优势,可很快就被孟静娴翻盘。

有一句话说:一旦我们认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就会变得片面。

浣碧就是这样,总是自以为是地给别人下定论,所以想法也会片面。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想法都片面了,自然无法知道别人全貌,斗不过别人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在这一点上,甄嬛正好相反。

对她说话夹枪带棒的人可不少,但她的情绪从来没有受过影响,也不会因为一句话不礼貌,就觉得别人轻狂。

戒掉情绪,更能看到深层的东西。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1)

1

不影响目标的人,不放在心上

甄嬛第一次和丽嫔打交道,就闹得不愉快。

太监康禄海本来嫌甄嬛不得宠才跑到丽嫔宫里,结果甄嬛得宠后,他又想回来,在御花园表达了自己想回来的意思。

这事儿被丽嫔和曹贵人抓个正着。

曹贵人说话是很礼貌的,但丽嫔就一副不太讲理的样子,冷嘲热讽地说甄嬛得了宠,就想挖她宫里的人,还当着甄嬛的面掌康禄海的嘴。

不得不说,丽嫔情商太低了,这不等于打甄嬛的脸吗?

好歹人家是宠妃,也跟你解释了并没有此意,犯不着说话那么冲,好歹让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嘛。

但丽嫔明显被情绪裹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该骂骂该打打。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2)

如果是浣碧被这么对待,肯定要说:我就见不得她那轻狂样,以为皇上多宠她似的!

但是甄嬛至始至终没有生气,一直微笑着,事后还说:我还挺喜欢丽嫔的性子,不藏着掖着。

通过丽嫔一连串的语言和行为,她没有觉得自己被冒犯而耿耿于怀,而是通过这些,看出来丽嫔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种人除了嘴上不饶人,其实没什么杀伤力,根本没必要理会。

后来小允子装鬼吓人,专挑丽嫔,还不就是因为知道丽嫔其实是个很情绪化的人,而且没啥主见。

但甄嬛吓丽嫔,不是因为讨厌丽嫔,而是为了把华妃拉下马。

甄嬛第一次失宠后,长街受辱,被齐妃打了耳光,还在冷风里罚跪了两个时辰。复宠后,她狠狠报复了富察贵人,却放过了齐妃。

也是因为通过一系列的言行已经知道,齐妃是个没主见的,只要没有人煽风点火,她就不会干坏事,没必要在她身上花心思。

甄嬛从来不会因为对别人有意见,就想方设法报复,她清楚记得自己的目标:她要在后宫得宠步步高升,又不是要处处树敌。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那些不影响自己目标的人,就算对她不礼貌,她也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为了让自己爽,就花心思去报复这些人,她顶多当场怼回去。

把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达到目标啊。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3)

2

不因个人喜恶下定论

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后,第二天就差点从轿上摔下来,原因是有人在路上放了鹅卵石,很明显,就是希望甄嬛滑倒流产。

嫌疑人直指储秀宫,储秀宫住着两个人,一个是祺嫔,一个是欣贵人。其实大家心里都认为这事儿是祺嫔干的。

因为祺嫔一直对熹妃很不尊敬,又是个飞扬跋扈的性格,而且,甄嬛父亲被流放,就是祺嫔父亲的功劳。

欣贵人正好相反,她和甄嬛没有仇,当初甄嬛因为纯元旧衣被禁足时,在御花园遇到欣贵人和祺嫔,欣贵人可是恭恭敬敬地行了礼,连芳若姑姑都说,欣贵人是个实在人。

所以,怎么看这事儿祺嫔嫌疑都比较大,而欣贵人几乎不太有可能。

但甄嬛没有因为祺嫔的跋扈,以及她和自己的仇,就认定这事儿一定是她干的,她同样也怀疑欣贵人。

当欣贵人有投靠的意愿时,她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拿出鹅卵石试探。这还不够,又偷偷找来之前碎玉轩的宫女佩儿,让佩儿留意欣贵人和祺嫔的消息,她要掌握更多的信息,这样才能判断欣贵人是否真心。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4)

整个过程中,甄嬛是戒掉了个人喜恶的。

单纯从喜恶上来讲,别说甄嬛了,是个人都讨厌祺嫔,更喜欢欣贵人。但不能因为你讨厌某个人,就在心里认定坏事是她做的,也不能因为喜欢某个人,就认定这坏事没有她的份儿。

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但甄嬛做到了,这也是她最后能当太后,浣碧却连个孟静娴都搞不定的原因。

个人喜恶会蒙住一个人的双眼,让人变得不客观。

这是真实的人性,浣碧表现得很明显,甄嬛却压制了这份人性。

3

不为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时间

祺嫔因为争宠,被甄嬛罚喝糙米薏仁汤后,气得在御花园大骂,正好被路过的甄嬛听到了。

这事儿要是换了华妃,必定会好好惩罚祺嫔,已经身居高位了,还要被别人骂,怎么能忍?

但甄嬛没有责罚,甚至没有生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小心隔墙有耳!

四阿哥觉得不能理解,甄嬛说:永远不要为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时间、心力。

这句话也说出了甄嬛的处世原则,祺嫔背后骂人,伤不了甄嬛,这么件小事也罚不了多狠,不如等她犯了大错一起罚,还能落得一个有格局的名声。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5)

也就是说,背后骂人,这是不值得的事儿,罚了她还显得自己小家子气,没必要浪费时间心力。

而对于值得的人和事,甄嬛是愿意浪费时间心力的。

第一次和宁贵人见面,宁贵人非常不礼貌,浣碧气得要命,眉姐姐也说最好不要搭理这个人。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6)

但甄嬛却挑了绿色的料子送给宁贵人。

这事儿说明什么?说明浣碧在关注别人态度好不好,甄嬛在关注别人喜好。

关注别人态度的人,被情绪裹挟,而关注别人喜好的人,更容易把别人拉拢到自己阵营里。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宁贵人就是个最强辅助。

她的态度,蒙蔽了太多的人,只有甄嬛通过态度看到本质,说她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这种人一旦认定某个人,就会不惜一切帮忙。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7)

4

现在看《甄嬛传》,我越来越喜欢甄嬛,她身上真的有太多优点,可惜啊,很多人犯了和浣碧一样的错,觉得她很绿茶,然后被情绪裹挟,把她贬得一无是处,再也看不到她的任何优点。

这世上,像浣碧的人多,像甄嬛的人少。

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态度,别人的一句话,觉得被冒犯,然后给别人贴上各种标签,甚至陷入无止境的争斗中。

其实完全没必要。

这世上人千千万万种,每个人的敏感点也不同,可能一句话在A看来稀松平常,在B看来就是越了界。一个眼神在A看来很正常,在B看来就是鄙视。

你若为这些事儿计较,可能计较了半天,计较了个寂寞。

就算有些话有些眼神,是实实在在的越界和鄙视,我们也不用因此情绪失控,要始终记得:

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跟这个人置气,对我的目标有帮助还是有损害?

这个人这件事,值不值得我上心?理会他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我讨厌的人就一定害我,我喜欢的人就一定不害我吗?

想想这些问题,就知道如何对待小人了。

浣碧为何忠于甄嬛(叶澜依态度傲慢)(8)

不是让大家忍气吞声,而是要算个账,看值不值。甄嬛惩罚富察贵人时,看起来很没有必要,富察贵人不值得,但好处是杀鸡儆猴,既收了曹贵人,又震慑了齐妃和其他嫔妃。所以这事儿甄嬛做了。

说到底,还是要有个目标,而不仅仅是:他让我不爽了,所以我要跟他斗!

只要不被情绪裹挟,你就不会为身边有小人而苦恼。

另外,不管你在哪个层级,都会遇到小人,所以永远别问:为什么我身边小人这么多!

人人皆会遇见小人,人人也都有可能成为小人。你不喜欢某个人,对他态度不够好,或者太累不想帮他忙,可能在他看来,你就是小人。

这么一想,是不是发现,完全没必要因为小人而情绪失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