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动词汇总(学会选用动词和名词)
经常读书写作的人,可以说没人不知道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就是来自这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到底是推还是敲。
现在可能有人觉得贾岛咬文嚼字了,如果现代人这么写文章的话,那效率岂不太低了。贾岛写诗,一首诗几十字,需要揣摩字句。现代人写白话文,用不着这么锤炼文字吧。
其实不然,《高 效写作课》里说要用准确的词语打动你的读者。比如写文章要用心锤炼你的动词;如果形容词可以从句子里抠出来,那就不要用;学会活用拟声词,让文字动听又动情。
这本书的作者是午歌,他说自己是个理工男,用了近20年时间转变成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他是韩寒“ONE”常驻作家。因为文笔风趣幽默又深情,被媒体评论人誉为“文学界的周星驰”。
这本书并不厚但内容很全。午歌在书中给我们解密了名作家们的写作秘密,简述了写作新手怎么炼成高手,还传授了新媒体的投稿技巧。
每一部分内容对写作者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不过作为想学写作,写好文章的人,书中关于准确词语的部分需要用心揣摩。
午歌说为了文章需要选用合适的词语打动读者,就是要选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找到准确的动词,就可以安心地写句子
动词选用得当,不但能令文字生辉,还能提升文章的气韵和烘托情绪。
比如,叶圣陶的《荷花》里有这样的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挨挨挤挤”和“冒”字就很传神,写得荷花很有灵气。
另外,动词的主观性、准确性和活泼性,直接决定了文章的意趣和冲击力,所以动词的锤炼是文学人物“人格外化”的法宝。
比如,《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里写武松打虎的一段,写猛虎发威,“一剪”“一扑”“一掀”;写武松的一连串动作,抡起哨棒,半空劈将……这段描写的动词很有场景感,所以非常吸引人。
如果你还体会不到动词的魔力,不妨读一读《水浒传》,书中108好汉各个武功卓绝,各具雄姿的风范,和施耐庵的描写是分不开的。
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巧用名词的意象,呈现凝练之美
汉语中的名词,很多都是象形字,有跟上的意象特征,不用定语修饰,当我们读到一连串的词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场景联想,不禁心生共鸣。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看,明月光和地上霜,给人一种明亮而寒冷的感觉,渲染了思乡之情。
再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一读这首诗里的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这些名词本身就很有意象,给人的场景遥远疏阔,28个字勾画出一幅荒郊图,读后韵味悠长。
诗人余光中晚年曾说,他想要去写用动词和名词组成的诗歌,尽量少用形容词来做修饰。这里说诗歌少用形容词,大概是因为诗歌讲究语言凝练,惜字如金,竭力避免修饰,所以“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我们不妨读一读余秀华的名作《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我要给你寄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裨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个裨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这首诗中大段的名词和动词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意象,丰沛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涌动着,诠释了“我爱你”的主题。
当你觉得自己写的文章不美,不妨多读名家作品,去体会作家是怎么使用名词和动词的。
午歌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先会读,再会写”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现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都有表达的想法,都想动笔写点什么。可开始写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文字干巴巴没有文采,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没有专门训练过写作,二是没有输入大量好的文本。
所以人人都会写,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写好。会写和写好之间还会有一段距离。
当下关于如何写作和阅读的书很多,几乎都是雷同,这本书也概莫能外。比如讲修辞手法,讲怎么写故事,举很多名家的例子,列自己的书单,新媒体写作投稿技巧等。
不过通读完这本书,打动我的还有“真诚”两字,在很多泛泛而谈的工具书和干货书里,这本书就像一朵小花,清新别致地开着,吐露清澈的芬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