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

11月16日上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五次会议,对“关于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五位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围绕市民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对市教育、财政、住建等部门进行现场询问。

“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是佛山市政府2020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20年,全市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68所,新增学位2.5万个;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9所(实际启动建设项目45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3万个(实际启动学位建设5.5万个)。

截至目前,学前教育建设计划已全面完成。

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52%

普惠性幼儿园园所占比80.1%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72%。

义务教育项目已完成27个项目,预计12月底前可再完成12个项目,合计可完成39个项目。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有6个项目进度预计将延后至2021年春季完成。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1)

询问现场

问题一:如何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刘宁:调研发现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的供求矛盾始终存在,教育部门对于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问题有何设想和规划?

市教育局:一是大力开展新一轮五年基础教育学位建设计划。据初步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新增在园幼儿5万人,新增义务教育在校生约22万人(其中小学12.5万人,初中9.5万人),新增高中阶段学位(含中职)7.3万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学位建设力度,应对即将到来的学位需求高峰期。

学前教育方面,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办学位。义务教育方面,重点是要继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进一步优化公、民办学位比例。

二是要加快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优质均衡教育。针对部分公办学校和相对薄弱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问题,将尽快出台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从体制机制、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缩小学校办学水平差异。

继续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重点打造一批“紧密型”办学集团,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和覆盖面。加快推动五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推动学校办学条件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2)

问题二:学前教育如何加大投入?

市人大代表聂莲:近几年,我市学前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但学前教育投入占全部教育投入的比例仍然偏低,生均一般公共预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请问财政部门对于加大投入保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何措施?

市财政局:一是做大教育蛋糕、做大学前教育蛋糕,坚持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新增教育投入优先用于提升学前教育发展。

二是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三是财政部门将按照轻重缓解原则,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学前教育痛点、难点问题,逐个突破,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资源增总量、调结构、提质量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问题三:如何应对教职工编制增大需求?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梁东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编制缺口较大,预计未来五年,随学位数增加,教职工编制需求不断增大。对此情况市教育局将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市委编办将如何应对?

市教育局:全市教育系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二是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三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四是补短创强。以教师资源配置、教师管理改革、教师培养培训供给侧改革、待遇保障机制等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加快解决名师群体不够大、结构配置不够优、体制机制不够顺等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

市委编办:今年省里已通过调剂增加佛山事业编制控制基数的方式,下达部分教职工专项事业编制,目前已全部落实到各区、各学校。今后五年,市委编办将继续积极向省争取增加事业编制控编基数,同时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推动高中富余编制向义务教育倾斜,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

问题四:如何打造教育设施报建“绿色通道”?

市人大代表傅会平:学校、幼儿园的新、改、扩建的审批流程比较长,有些地方甚至超过400天。规划、住建部门如何打造基础教育设施报建的“绿色通道”?

市自然资源局:对于政府投资的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及特殊教育建设项目可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项目清单,由申请单位作出书面形式承诺,行政审批部门完成公示后直接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为1个工作日。

市住建局:建议采用代建制。鉴于教育部门不熟悉相关业务,建议委托市、区代建部门组织建设。既解决了报建问题,又为工程建设过程提供了专业的管理团队,从而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质量、工期和造价,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3)

问题五:中心城区学位不足问题如何破解?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培英:禅城区城南、绿岛湖和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山新城等片区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公办学校、幼儿园学位均未能满足市民需要。有何对策破解中心城区学位区域性不足的问题?

市教育局: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中心城区学位供给保障,做好教育规划,借助村改契机,转换一批工业用地为教育用地;建立学位预警机制。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对出现学位供给紧张的片区,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提示,合理引导家长预期。建立健全片区学校服务范围调整常态机制,有序分流生源。及时迅速调整上述片区学校布局和规划建设,有效增加学位供给。市级层面,也会向这些区域发出预警函,提前指出问题,加强跟踪督办。

禅城区政府:目前城南片三块教育用地均取得进展,环湖小学西校区正有序施工,铁军小学东校区、惠景中学附属小学2个项目用地已明确归禅城区所有;绿岛湖片区规划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佛山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正开展前期工作。

计划在2020-2023年新建、改建9所学校,同时对7所原村办学校实施扩建工程和1所特殊学校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完工后可新增学位合计约1.89万个。

拟新增建设佛山市第二中学新校区、紫南实验学校(暂定名)、禅城区明德中英文学校、禅城区南庄中学附属学校、惠景中学附属小学、惠景中学新校区、聚锦小学二期,进一步加大学位供给力度。

组建由佛山一中、华英学校、佛山二中、佛山三中、佛山四中、惠景中学、环湖小学为核心学校的首批七大教育集团,由优质品牌学校辐射引领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和提升,从而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海区政府:对于桂城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全球创客新都市、省金融高新区等核心地域的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优先保障学校用地指标,基础教育用地向相对薄弱的三山东部地区、原村域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灯湖学区、映月学区、怡海学区倾斜。

2020-2021年,桂城街道计划利用城区新建、楼盘配建、村域集体土地改建及相对薄弱学校扩建的模式,计划将陆续完成20所学校的新建扩建任务,其中新建10所,改建扩建10所,总投入约53亿元,新增学位25020个。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4)

顺德区政府:针对佛山新城教育规划布局滞后的问题,乐从镇以实施“十大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学位不足、优质教育不够的问题。

至2025年,将投入包括社会资金在内的40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公办幼儿园4所,改扩建学校5所,共增加学位29295个。

2020年动工建设项目有:1.乐从建鑫家园小学(新增学位1080个)。2.乐从第一实验学校(该校被纳入顺德一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2021年9月正式开办,远期办学规模为108个教学班。小学60个班,初中48个班,可为佛山中心城区增加超5000个优质公办学位)。

2021年动工项目有:1.乐从桂凤初级中学和沙滘初级中学的扩建工程,分别新增宿位750个和2000个。2.佛山乐从华英新校和新隆片区规划学校的新建工程,分别新增学位、宿位2130个和2820个。

市长朱伟: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

市长朱伟表示,增加学位供给,是全市人大代表票选排名第一的民生实事,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各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增加学位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推进教育公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有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朱伟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按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位建设、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迎难而上。我们将认真梳理会议成果、形成整改清单,整改和推进情况要定期反馈。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5)

专题询问是监督法赋予人大的重要监督方式之一,是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有益探索。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珊表示,开展此次专题询问,目的是支持政府全力解决好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问题,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着力提升学前及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市和各区政府以及政府职能部门要把接受专题询问作为发现问题、听取民意、改进工作的动力,加强对专题询问会提出问题及整改措施的落实,努力把“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等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6)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7)

来源:民生直通车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8)

2022年佛山公立小学学位(佛山中心城区学位不足)(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