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古诗词(铁马冰河入梦来)

绝美古诗词(铁马冰河入梦来)(1)

再过几天,就是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盛大节日。作为一名曾经在这支军队里服役过9年的老兵,而今的退伍军人,回首往事,不胜感慨。

自己出身在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在上学时,就看《星火燎原》《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等读物。还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电影,被其中的英雄人物所感染,心向往之。受父辈影响,耳濡目染,渴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军人,为国戍边,杀敌立功,报效国家。

1970年冬,赶上部队招兵,正在陕西临潼上高中的我,辍学应征入伍。心想事成,当拿到入伍通知书时,喜上眉梢。

穿上新军装,坐着闷罐车,一路拔涉,来到江苏无锡空军航空兵某部。经新兵连一个月的训练,半年的业务学习,被分配到某团机务大队2中队,成为一名机械员,维护歼-6战机。

这个部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老部队,它的前身是陆军,建国后改编为空军,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记得刚入伍不久,便组织新兵参观本部队战史陈列室,有许多图片资料,反映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二级战斗英雄、后为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的韩德彩就在这个部队。当年,年轻的韩德彩飞行时间只不过几百小时,而对手则长达数千小时,论飞行技术,肯定不如对手。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韩德彩敢于空中拼刺刀,猛打猛冲,最后愣是把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爱德华给打下来了。耳濡目染,通过参观,对部队的光荣传统留下深刻印象。

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但是平时军事训练是严格的。我下到部队不久,便遇到一次严峻的考验。在一次飞行训练结束后,飞行员反映飞机发动机参数不正常,需要排除故障。当时,部队的口号是故障不过夜。一天的训练结束了,别的机组人员把飞机拉回机窝,做完飞行后检查,给飞机盖好蒙布都回家了。可我和我的机械师却留了下来。

5月份,仲夏时节,天气已经比较炎热了。夕阳西下,斜晖脉脉。跑道两边的草地绿茵茵的,间或长着几朵黄色的野花,在晚风吹拂下随风摇摆。

跑道起飞线的停机坪上,一架银色的战机孤零零地停放着,那是我们的飞机。机械师张锦新带着我,还有机械分队的分队长王道义,正在排除故障。根据飞行员描述的故障情形,分队长在调整了发动机主燃料泵的有关调节器后,进行试车,看发动机参数正常没有。

张机械师坐在座舱里试车,王分队长在边上看着。我站在机头左边的地面上,观察周围的情形。在发动机点火后,推油门,很快进入额定状态。立刻,飞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尾部喷管喷出长长的火舌。

那次的发动机故障比较少见,属于疑难故障,排除难度比较大。几经调试、试车,都不见效。

夜幕降临,机场上空,星汉灿烂,繁星点点。晚风吹来,感到有一丝凉意。可是,三番两次进行调整,一次又一次进行试车,故障还没有排除。

我当时还年轻,没有熬过夜,夜已经深了,我坐在地面的工具箱上,困得直点头,到后来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张机械师见此状,关心我,让我躺在机翼上休息一会儿。

他和分队长仍然在发动机舱边上忙着调试,我则爬到飞机的机翼上,倒下就睡,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到醒来时,天已经快亮了,机械师说:“你睡得真香啊,连发动机试车都没有醒!”

又困又乏,睡的是香,可是没想到由此闹了一场大病。也许是晚上着凉了,也许是过于疲劳,第二天我感到不舒服,呕吐,连着几天浑身无力,吃不下饭,小便发黄。到卫生队一检查,说是黄胆肝炎,为此,到上海空军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的院。

好在黄胆肝炎来得快,好得也快,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我在部队继续服役,并在1974年提干,任机械师。

部队是随时准备打仗的,1977年2月,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所在的某团奉命转场来到福建西部的连城机场参加入闽轮战。

6月的一天,我负责维护的飞机在机场参加战备值班,中午,在值班室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一阵短促刺耳的警铃声响起,有情况!我猛地坐起,翻身下床,大步流星朝停在起飞线的战鹰飞奔而去。

我和机组人员很快来到飞机跟前,我顺着梯架登上飞机,打开座舱盖,飞行员随即赶到,“哐噹”一声跳到座舱里。我迅速打开有关电门,开关,帮助飞行员穿好救生衣,很快做好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这时,飞行员耳机里传来点火起动的指令,飞行员松开油门,按下红色的起动按钮,很快,发动机起动起来。这时,塔台方向两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两架银色战鹰一前一后,滑向跑道,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两架战鹰如离弦的利箭,刹那间,飞向蓝色的天空,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我和机械员小李带着牵引杆、梯架,坐牵引车来到着陆线等待战机归来。大约一小时后,银色的战鹰着陆了,我把梯架放好,登上飞机,座舱盖打开,飞行员探出头来,兴奋地说:“今天还可以,干掉一个气球!”

原来那是海峡那边台湾当局向大陆施放的心战气球,里面放有传单,顺风飘过来,到处抛撒。我们曾在部队驻地的低空看见过这种气球,乳白色,体量很大,下面吊着一个吊篮,是放传单的。据飞行员说,击落一个气球比击落一架飞机要难得多,因为气球飘动的速度很慢,飞机的速度很快,待发现目标时,留给瞄准射击的时间非常短,稍纵即逝。

因为这个战果,我所在的机组荣立集体三等功,得到团司令部的嘉奖,还发了一个笔记本作为纪念。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感到那段军旅生涯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收获是,在部队期间结识了几个有文学素养的朋友,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我与一个叫彭文莽的北京兵成为好友,他有一本《唐宋词一百首》,借给我看,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多优美的诗句啊,音节响亮,朗朗上口,真是绝佳的精神食粮!比如苏轼的那首《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气象万千,令人神往。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活生生的一幅军旅操练场面,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令人遐思无限。还有岳飞的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作者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与家国情怀溢于言表,看了后,不禁让人血脉贲张,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我对这本小书爱不释手,看了许多遍,想买一本。可当时在文革时期,搞极左,这样的书新华书店不见有卖的。书借了是要还的,可对那些诗词实在是喜欢,便抽空将其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没事时,便朗读、默诵,读得多了,有许多首词都背下来了。

文学作品是有感染力的,以这本《唐宋词一百首》为开端,引发了自己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自此以后,自己不但读古典诗词,还看散文、随笔、小说。文史不分家,以后还看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看得多了,便萌发了想写作的欲望,试图像有名望的作家那样,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遂走上了一条业余创作的道路。多年来,坚持笔耕不辍,虽然没有成名成家,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却也自得其乐。

在部队一直服役到1979年,之后转业回到陕西,在西安北郊的一家国防工厂工作。至今,虽然已经退休,仍然坚持读书,时不时有感而发,写点东西,发在各种媒体上。

离开部队快40年了,在建军9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首自己的那段军旅生涯,期间的一些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们的祖先尚武,特别是在汉唐时,东汉的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立下大功。马援以报效国家,血战沙场,马革裹尸而还为荣。他们的事迹历来为人传诵。唐初诗人杨炯说:“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其铁血男儿的本色,激励着许多后来的读书人投笔从戎,杀敌立功。

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劳而言,但还是为自己有这么一段从军经历感到自豪。因为,这支军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在90年的历程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为曾经是它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并期望着它在当今,在未来,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