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有多大(电商扶贫是什么)

(本文从新浪博客搬家过来,新浪博客上线时间:2014-10-08 15:48:53原文还有一个副 标题:——写给我国首个“10.17扶贫日”,因头条号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电商扶贫有多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电商扶贫有多大(电商扶贫是什么)

电商扶贫有多大

(本文从新浪博客搬家过来,新浪博客上线时间:2014-10-08 15:48:53。原文还有一个副 标题:——写给我国首个“10.17扶贫日”,因头条号标题有字数限制略去。)

三、电商扶贫,怎么看?

电商扶贫,涉及不少理论认识问题。这里,重点就以下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1、 电商扶贫与市场导向

不少人已正确认识到市场在产业扶贫开发中的关键作用。比如,湖南多地提出“四跟四走原则”,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陕西有的地方是另一版本:“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都是在强调产业扶贫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对此,我在微博上写道,应该再加一句:“市场跟着电商走,电商跟着用户走”。

或许有人会说,市场导向用不着区分线下线上、本地外地,特意强调线上、强调电商似乎多此一举。像那首民谣所唱,“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但是,大量实地调研告诉我,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往往受限于本地市场,而这个原因,又经常造成贫困户脱贫致富门路狭窄,产业开发收效甚微。

电子商务可以打破局部地域市场的限制:沙集的“高桌子、低板凳”,是靠电商才畅销全国,由此惠及一方百姓,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淘宝镇”;而刘鹏飞这个能带来跨境电商大订单的“他二舅”,跟在老家干活谋生的“他大舅”比,显然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强调扶贫开发要以电商对接线上广域市场,并不是故弄玄虚,这确实有助于贫困地区拓宽市场视野,破除本地狭小市场的束缚。如同我在微博上所说:“区域市场太局限,电商扶贫天地宽!”

此外,强调电商扶贫的市场导向,还有另一层意思。在研究《涉农电子商务与西部大开发》时,我曾引证麦肯锡的实证研究成果,指出它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即“线下商业基础设施发展越是滞后的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激发新市场需求的作用越突出,从而,线上市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也会越大”,其实,这对于扶贫开发同样适用。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如我在文中所说,“如果离开电子商务线上市场的导向,它不仅是不完整的,而且还会因此片面性丢失掉最重要的‘导航’信息。”因此,越是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的市场视野越应放开,越应充分认识电子商务的市场导向作用。

2、 电商扶贫与资源整合

除了受限于本地市场,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还经常受限于本地资源。电子商务另一大优势,就是可以突破资源的地域限制,一旦有了订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线下资源,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线上聚集的海量资源和外地资源,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以致在当地从无到有地形成一个由电商创生的产业群。

近年在各地调研,曾多次听到一些地方官员强调本地缺乏开展电商的资源条件,也非常理解地方上希望能依托本地已有的产业基础开展电商的愿望和想法。如有资源条件,如能结合已有产业基础发展电商固然很好,但我还是特别希望让他们了解,即使没有这些,一些地方也能把电子商务做得有声有色。

8月下旬,受沙集原党委书记、老友黄浩之邀,来到他现在任职的沛县调研电子商务。沛县两大产业开展电商的对比,发人深思。当地是有名的牛蒡产地,牛蒡及其系列产品的网销在那里起码有6年之久。但当地该产业领军企业之一的旺达王总仍直言:销售是他们发展的最大瓶颈。他告诉我,目前,网销在旺达占比只有10%左右,“没啥大效果”。问及原因,王总说,关键是“没人懂这玩艺儿”。

同在沛县,另一产业的情况却令人振奋:霆宇和隆杰是两家专营跆拳道用品的网商,他们走的类似于缙云“北山狼”的路数:一样是“自有品牌 网上销售 代工制造”,一样是从无到有的电商创生。不同的是,创业者黄霆雨和张俊杰比北山村的吕振鸿更年轻。86和88年出生的他们,各自已经成就年销大几百万、上千万的业绩,不仅网络销售远超牛蒡,而且已做成响当当的品牌,更可贵的是进取心有增无减!

缺乏人才,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开展电商和电商扶贫的主要困难之一。电子商务可跨地域整合资源的特点,为克服这一困难提供了思路。起码自两年以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老友梁春晓,就和我几次交流过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现在不少网商,由于各种原因,正在跨地域调配资源。比如,利用电商的特点,部署异地的客服中心、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贫困地区如能利用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资源,形成远端的电商营销系统,使之与本地的生产和供应系统对接,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贫困地区网销人才缺乏的制约,还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勤工俭学报效家乡的途径。这是电商扶贫可以提供的又一大便利。

3、 电商扶贫与赋能草根

电子商务让草根网商可以直接对接网上广阔的大市场,拿到订单就可以大范围整合资源从事生产和供给,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电商赋能。由此,草根大众可以具备此前所不曾拥有的能力,贫困户也可以因此快速脱贫致富。

今年2月末,我们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在浙江遂昌、缙云两县和江苏睢宁县沙集镇,就电商扶贫展开专题调研。我的同事周红记述下这样的故事--

“吴丰是遂昌湖山乡人,2006年考入嘉兴职业学院。因家贫没有完成学业,就加入了打工的行列。在工厂里每月1000元不到的收入,除了自己的必要开销就所剩无几了,帮不了家里多少。于是2009年她辞了工作,开起了网店,就卖家乡湖山的土特产。由于卖的都是原生态食品,特别受欢迎。这样,一年下来她就净赚了10 几万。通过几年的积累,吴丰已经在县城里买了价值50多万的三居室。这靠她以前打工的收入是难以实现的。如今已经结婚生子的她,住在县城的楼房里,一边在家带着孩子,一边开着网店,还请了两个人当帮手。现在,她很知足。”

还有,先前给沙集网商第一人孙寒打工学艺的朱晓猛,“现在已另起炉灶,也开起了网店,因销量大,到孙寒那拿货不够卖,就用赚来的钱买设备,开工厂。不仅满足了自己的供货,还能为支持乡亲们开网店提供货源。他生产的家具,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通过淘宝、京东、亚马逊这些网络平台,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去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0万,而以前四处打工的收入一年也就1-2万块钱,每年加入春运大潮能带回家1万块钱已经不易。”

还有,缙云北山村的吕振鸿,“17岁辍学后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在异乡靠烤烧饼、卖烧饼谋生。而如今这个昔日的‘烧饼郎’已变成了闻名遐迩的‘北山狼’。他在淘宝上的自有户外品牌‘北山狼’,已经被淘宝买家高度认可,去年的销售额也过了千万。给他做分销商的同村村民吕林,是个残疾人,干不了体力活,成为家人的负担。而开网店,坐在电脑前打打字对吕林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吕振鸿给他提供产品,家人帮他发货,他只负责网店的打理,现在他靠开网店的收入已经可以反哺家庭了。”[i]

记得中国扶贫基金会刘文奎秘书长在结束实地考察,临行前与地方官员、电商协会和网商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肺腑之言。他说,以前跟许多人一样,以为电子商务“高大上”,电商扶贫未免有些“理想化”,实地一看,让人深受教育。比较起来,以前扶贫都要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扶植农民种植、养殖,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对于没有资源的地方,难度则会更大。做电子商务,开网店的软件系统都是在网上复制分享的,投资少、见效快。

文奎秘书长所说的,其实就是电子商务的赋能效应。电子商务对草根大众的赋能,让电商扶贫不仅可行,而且意义重大。

4、 电商扶贫与电商生态

草根网商之所以能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网络赋能,除了他们直接对接市场,获得交易的自由,“我的地盘我做主”,从而激发起靠自己努力、靠市场订单就可以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电子商务以平台为基础带来的市场机会和低进入门槛,以服务商为主体的分工体系提供的经营便利,为电商减贫扶贫创造了重要的市场生态环境。

刘鹏飞本人的创业故事就颇具传奇色彩。他生长于农村,因家境不好,在九江学院上学时就尝试做过生意。2007年,24岁的他毕业了,为活得好些,来到人地两生的义乌。下火车后身上只剩区区5块钱。他找了个管住宿、包午饭,月薪1000元的工作,开始了在义乌的闯荡。他拼命学习一切在他看来有用的知识,寻找能够赚钱的门路,包括开淘宝店,包括孔明灯。几天前,听他向来访的朋友描述第一次见到孔明灯的情景,因为从没见过,他的第一反映竟然是直升机!“这玩艺太好玩了,成本又低,更重要的是当时上网一搜,有人求购,却没什么人卖”。此后,从倒卖起步,到办厂生产,短短几年,他成了全球产销量最大的孔明灯大王。2011年,我作为阿里巴巴全球网商大会的评委,亲历他毫无悬念地荣列“全球十佳网商”的全过程。

地域电商生态环境对草根网商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在义乌得到生动体现。义乌是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程度最高的地方,与之相应,义乌工商学院“无论是毕业学生创业人数,还是学生创业率,都是名列全国第一,而且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素有大学生电商创业“教父”之称的贾少华副院长坚信,“电子商务创业门槛低、风险小,很适合在校大学生创业。”去年,这个学院8000多名在校生中,有1800多名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有的做到年销上千万量级。[ii]贾院长还从历届学生创业的统计中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家境贫寒的在校生,电商创业的动力越足,成功率越高。

熟人社会,尤其有利于电商创业和电商扶贫。由于自身的经历,刘鹏飞在义乌组织了九江校友会并担任会长,凡学弟学妹来义乌创业就业,均提供一个月免费食宿,并倾心相助,帮他们渡过最艰难的起步期。现在,这个校友会已经发展到几千会员,刘博就是其中之一。在鹏飞的感召下,刘博创办了网店,取名“还不晚”,主营饰品、家居等品类。目前,在不同品类上他已拥有几个顶级金冠网店,旗下各网店年销售总额已过2个亿。刘博也成了这个校友会的副会长之一,和鹏飞他们一起,为更年轻的学弟学妹提供着帮助。

“淘宝村”电商生态对电商扶贫的作用,给了我们一个“农村版”的解释。在“淘宝村”调研,人们会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现象:那些最为普通、甚至看似不可能的农村弱势群体,如贫困户、残疾人、没什么学历的农村妇女等,只要有劳动能力,也能开网店脱贫致富。原因何在?

2010年研究沙集模式时,我曾提出过“双重社会资本”的观点:一是技术性的社会资本,比如技术进步以用语音对话代替电脑打字,平台提供各种技术和商业的便利等;二是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这是另一种社会资本,它有利于“领头羊”示范效应的发挥,成功模式的复制和致富知识在农村社区的扩散,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村电商减贫扶贫的难度。

5、 电商扶贫与价值发掘、市场认知

以前都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许多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没有赶上工业化的那拨“班车”。地理偏远、与世隔绝、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等等,都可能是这些地方被工业化“列车”落在“站台”上的原因。

然而,这些贫困地区却因祸得福,留下一方好山好水好环境。在深受过渡工业开发雾霾折磨的许多人眼中,这些净土本身成了稀缺资源;在人们日益关心农产品安全的今天,与这些良好生态环境相关的产品,其身价也理应得到提升。

近年到各处农村实地调研,结识了一大批有志从事生态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的新农人朋友。他们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有非常好的产品,却“养在深闺人不识”。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开发,其实也面临同样的困扰:不仅要让扶贫开发的产品卖得掉,而且还能卖得好,就必须想方设法把产品中蕴藏的价值发掘出来,并且,必须让市场广泛认知。

今天,电子商务,包括移动电商、微电商、O2O等,是不容忽视的手段。如前所述,为什么强调“电商跟着用户走”?要扶贫开发,就必须明白:今天以及未来的用户越来越多地是通过上网,利用移动端、社会网络获取信息,搜寻和购买心仪的产品与服务,并提出改进的要求与建议,甚至与卖家结成朋友圈。这就是趋势!

已经错过工业化上一“班车”的贫困地区,万万不可再次错过信息化的这一“班车”。


[i] 周红:《互联网时代农民如何脱贫致富》,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310/c1004-24589932.html

[ii] 义乌工商学院毕业生创业率全国第一,http://www.ywnews.cn/system/201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