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在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只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

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相传,当年著名的佛教学者摩腾、竺法兰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的,所以这座寺院便取名为“白马寺”。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人喜欢烧香拜佛,他们有人喜欢去寺庙里烧香,有的人则是在家里,并且是每天都会烧香拜佛。

那么烧香拜佛到底有没有用呢?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烧香拜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罢了。

当然烧香拜佛不是佛教独有的,道教同样如此,如果追溯其历史,那就更早了。史书上有不少关于祭天的记载,最初没有烧香的习俗。

等到周文王时期,用烟祭神的方式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一般来说,人们烧香拜佛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能是感恩,可能是祈求某种东西,除此之外,临时抱佛脚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平时也不信这些东西,可当发生什么之后,却又寄希望于这里。

烧香拜佛其实是有许多规矩的,甚至于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规矩,只不过现在的人早就不在乎这些了,也没人会去关心这些东西。

首先进入寺庙之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着装打扮,最好穿朴素一点,不要穿那些奇形怪状的衣服,这会令你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实际上这一条的重点是女人,她们应该注意,尤其是夏日的时候,女性朋友们会穿的比较清凉,短裤和吊带背心都是很常见的打扮,但如果要进入寺庙,这些东西最好不要穿。

众所周知,佛教之人都是戒掉七情六欲的,如果女人穿这样一身进去,有人认为这是对佛教的一种不尊重,更别提烧香拜佛了。

除此之外,要注意别把一些荤腥的东西带了进去,寺庙里面是吃素食的,和尚们早就已经忌了荤腥,带这些进去不合适。

接下来就是进入寺庙的时候,进入寺庙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从两侧的小门进,那是专门给香客和普通人进的,中间的门是专门给出家人进的,也被称之为空门。

进寺庙的时候,男人要先迈左脚,女人要先迈右脚,并且要注意不能踩在门槛上面,这个规矩其实很常见,不仅仅是寺庙如此,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请香的时候,一定要左手拿香,右手去点燃,点香的时候可别用嘴吹,香点燃之后,要把香举过头顶,插入香坛之后,切勿拔出来,这是大不敬,对自身也不好。

在拜佛的时候,肯定有许多人都是跪地礼拜,在这个时候,大家可千万别大摇大摆从人家面前走过去,别人的跪拜之礼,一般人是无福消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殿里面如果想要吐唾液,打呵欠或者放屁之类的,最好还是退出大殿,这同样也是一种大不敬。

最后提一句,有些人觉得烧香的数量是越多越好,实则不然,一般来说都是烧三根香,三根是为自己祈福,六根为两代人祈福,九根是为三代人祈福。

十三根则是功德圆满的高香,这种香比较少见。有些人不懂,觉得烧香便是数量越多越好,殊不知,自己闹了一个大笑话。如果细究起来,规矩则更多了,在这便不一一列举了。

上述是我们一般人进寺院拜佛的基本规范,总之,佛门圣地,保持低调、安静、虔诚,衣着朴素,行为端庄就对了。

本篇我们来了解一下寺院山门守护大神---哼哈二将。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

河南洛阳白马寺山门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2)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山门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3)

河南登封少林寺山门

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相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金刚力士,在佛教中叫“那罗延”,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又作“那罗延天”。‘那罗延“是梵文的译音,那罗延菩萨就是金刚大力士菩萨,等同于密宗的金刚藏菩萨。这个名称代表颠扑不破的意思,即在任何时间环境里都不会被打倒。

这里的“颠扑不破”可有多层含义的解读。其一,代表坚定的决心。勤修戒、定、慧,对治自身贪、嗔、痴。时刻“内观”、“自省”,其实这也是自古“圣贤”的标准之一。

其二,佛学思想本身就具备“颠扑不破”的特征。以包容的态度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和宗教信仰皆展现“大而坚”的特性。以“颠扑不破”的信念领悟“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一个学佛者的基本态度。

金刚力士的称谓一般是在佛教中比较专业的叫法,民间则称之为“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闭嘴巴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

也有另一说法就是金刚力士和哼哈二将完全不是一类。金刚力士是从印度神话中发展出来的神王,后来被佛教吸收称为佛的护法,而哼哈二将则是民间文学对中国古代传统门神的改造而来。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4)

宋代泥塑金刚力士像 - 麦积山石窟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5)

宋代泥塑金刚力士 - 麦积山石窟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6)

飞虹塔琉璃金刚力士 - 山西洪洞广胜寺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7)

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外石雕金刚力士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8)

辽代蓟县独乐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9)

辽代北京龙泉寺哼哈二将(哼)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0)

辽代北京龙泉寺哼哈二将(哈)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1)

辽金时期大同华严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2)

少林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3)

少林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4)

唐宋时期惠济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5)

唐宋时期惠济寺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6)

山西明代天宁寺山门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7)

山西明代天宁寺山门哼哈二将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8)

西山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哼哈二将【唐贞观年间】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19)

西山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哼哈二将【唐贞观年间】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20)

苏州重元寺山门殿哼哈二将 【南北朝】

佛教地府十八殿(佛教文化寺院门神)(21)

苏州重元寺山门殿哼哈二将【南北朝】


哼哈二将【来历/传说】

他们两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他们原来都是有名有姓的:

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佛教界还有一种说法,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国王的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个个都成了佛。最小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了保护佛法,便自觉自愿做了佛国的佛法神。他们两个,手拿武器,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而视,威武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远不受侵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