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谈做人的重要性(曾国藩知人不评人)

曾国藩谈做人的重要性(曾国藩知人不评人)(1)

子曰:言寡尤,行寡悔。

也就是说,人要谨言慎行,言多必失,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无需多言时,能控制自己的嘴,少说多做,在关键时刻,说出的话更能让人信服。

谨言慎行的人,都能做到看破不说破,知理不争论,知人不评人。

01

看破不说破

生活中不乏一些聪明的人,他们可以迅速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你说上半句,他们已经知道下半句。

但是真正聪明的人,却能将自己知道的半句话咽到肚子里。看破不说破是智慧,看破又说破是愚蠢。

曹操身边的谋士个顶个聪明,怎会不懂曹操的拆字游戏?只是大家心里明白却都不说出来。唯独杨修,几次三番说破曹操的用意,让别人下不来台,最终以”扰乱军心“被杀。

杨修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却不懂看破不说破的智慧,最终为自己招来杀生之祸。

虽然看透了他人的意思,但选择不说,给他人留面子的同时,也让自己远离是非祸端,是一种处事智慧。

曾国藩奉命剿灭太平军,在祁门驻扎,徽州是通往祁门的必经之路,然而已经失守,导致祁门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李鸿章意图脱离危险境地,奈何没有机会,湘军将领李元度镇守徽州失利,李鸿章为其求情,曾国藩不答应,于是离开祁门顺理成章。

李鸿章离开后,曾国藩长叹一声——少荃不是可以共患难的人。曾国藩心知肚明,却始终没有说破,依然和李鸿章有书信往来。

祁门危机化解之后,李鸿章又给曾国藩写信,表示自己愿意回到曾国藩幕府。

李鸿章归来后,曾国藩对其器重有加,重要大事皆与之商议。李鸿章见此,对曾国藩更加死心塌地,二人关系比之前更好。

人要有一双慧眼,可以看清楚他人的行为,更要有一张谨慎说话的嘴,看破不说破,给他人留面子,也给自己留后路。

曾国藩谈做人的重要性(曾国藩知人不评人)(2)

02

知理不争辩

生活中,争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真理,但如果持续的争论,主题往往已经偏离,走向是否对错的问题上。

与同层次的人争论,可以将真理越辩越明,但是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论,则会深陷其中,纠缠不清。

所谓“井蛙不可语海,夏蝉不可语冰”,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论,只会消耗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所以不争辩是最好的选择。

曾国藩打仗从来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他的眼界在最终的胜利。左宗棠则在意每一场战争的胜利,不考虑大局。

二人在军事思想方面总是有很多的争论,左宗棠常说曾国藩愚钝,打仗反应太慢,贻误战机。却不懂曾国藩步步为营、稳中取胜的道理。

面对左宗棠的无理谩骂,曾国藩从不与他争论,因为曾国藩深知自己的目标与左宗棠不同,多说无益,反而浪费时间。

明理的人一点就通,不明理的人,再怎么争辩也改变不了他的想法。知理不争辩,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曾国藩谈做人的重要性(曾国藩知人不评人)(3)

03

知人不评人

古语有云: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与人的交往,重视如何知人、识人和用人。但是不随意评价别人,也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

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你没有处在同样的情境中,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

不管是出于好心还是假意,只要你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他人时,就已经造成了伤害。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轻易评判他人,做到心中明白即可,何必去对别人品头论足,惹人不快?

曾国藩带领湘军攻打太平军,有了一定威望后,王闿运来到曾国藩府上,劝说曾国藩自立称帝。

曾国藩见王闿运滔滔不绝,道理一套接着一套,曾国藩始终笑而不语,只在桌子上蘸着茶水写字。

待曾国藩有事出门后,王闿运走近细看,竟是一串又一串“妄”,意在说明王闿运的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曾国藩没有轻易出口评论别人,而是始终微笑不语,默默留下的字避免了双方的尴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认同也不要轻易妄下结论。

知人,是一种眼光,评人,是一种多余,看透一个人后,是去是留,自己取舍,当面指出不是耿直而是愚蠢,议论更是一种对别人不尊重。

曾国藩能成为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完人,皆因他秉持“戒多言”的习惯,将自己修炼的越来越“方中有圆”。

日常生活中,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慎言,不说破,不争辩,不评人,说话恰到好处,方能成就美好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