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为何没能再出一个周杰伦(周杰伦的幸运还是华语乐坛的尴尬)

7月6日的热搜是属于周杰伦的。未发布专辑被打低分的“乌龙”尚未平息,首支专辑同名主打歌《最伟大的作品》MV率先曝光,瞬间引爆舆论。是熟悉的周杰伦音乐“配方”——杂糅古典、嘻哈与流行,是熟悉的周杰伦MV元素——钢琴、悬疑、魔术缺一不可。对此,有歌迷感叹,还有网友致力于找全歌词中提到的艺术家及作品,就连MV中出镜的郎朗也成为大众热议焦点……

《最伟大的作品》MV发布仅3小时,点击量即破亿次。而仅微博文娱榜一个平台,有关这首新歌的热搜话题就占据“半壁江山”,足见周杰伦的影响力。不过在狂欢之余,“自我重复”“不太好听”“当不起这个歌名”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样的评价,也出现在他近几年的其他作品发行之时。与其说是一部分听众的苛求、挑刺,不如说是一种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必然结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最伟大的作品》既不是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更不会是华语乐坛“最伟大的作品”。但毫无疑问,“周杰伦现象”已经成为华语流行乐坛“前无古人”的存在。

华语乐坛为何没能再出一个周杰伦(周杰伦的幸运还是华语乐坛的尴尬)(1)

这一方面源自于他从艺20多年来所积累的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使其拥有了上至50后、60后,下至00后、10后这样广泛的跨世代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于华语乐坛全盛时代“横空出世”,受惠于前人在流行音乐创作上中西融合的探索实践,又适逢千禧年后流行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爆炸式传播。乐观来看,周杰伦标志着华语乐坛的创作高度,但某种程度上,这种“华语乐坛再无周杰伦”的怀旧情绪,也在构筑大众触达更多优秀新人新作的屏障。在流行文化越发趋于分众化和粉丝化的当下,或许注定无法诞生与周杰伦同量级的全民级歌手,但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或许应该给予更多机会,让新人新作可以穿破“最伟大作品”的迷障,带来更多感动与惊喜。

华语乐坛为何没能再出一个周杰伦(周杰伦的幸运还是华语乐坛的尴尬)(2)

下图为周杰伦演唱会资料照片

普及艺术史,还是炫技“掉书袋”?

“一首近代美术史之歌!”听完这首新歌,网友如是评价。确实如此。有网友统计了歌词和MV中出现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或标志性意象,从马格利特作品中出现的苹果、烟斗与鸽子,到达利的翘胡子、龙虾电话、《记忆的永恒》;从梵高的《星空》、蒙克的《呐喊》,到莫奈的《睡莲》、常玉的《曲腿裸女》,几乎是一句歌词一个“梗”,一个镜头一个意象的密集程度。

很多网友为这样的独特主题点赞。在流行音乐主题越发窄化、只沉迷于小情小爱书写之时,周杰伦选择用创作向艺术家致敬。可有些评论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历数大师与作品的表达过于刻意,显得有些掉书袋。尤其是MV中,周杰伦与友人误打误撞穿越到1920年代,邂逅一众艺术大师的创意,也与伍迪·艾伦电影《午夜巴黎》“撞款”。

不过认真追溯会发现,周杰伦创作这首歌并非是要与大师比肩,而是近些年四处游历看展的有感而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比起达利、梵高这样无人不知的艺术大师,歌词里特别提到一位知晓度不高的中国画家——常玉。而常玉,恰恰是周杰伦创作这首作品的原初动力。早前,他曾在社交平台发过一张常玉的遗作《孤独的象》。配文流露着他对这位艺术家的崇敬与认同:“一生的画没有落叶,只有小象走在沙漠。孤枝的尽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当时他就透露将这个主题交由词作者黄俊郎,请他诠释这份“艺术家的孤独”。

从这段感性而富有诗意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周杰伦在这些年并没有沉湎于游玩与奶茶,而是真正有所思考和成长。功成名就的他,会为常玉生前潦倒身后成名、客死他乡的经历动容,懂得欣赏那份苍茫天地间孑然一身的寂寥,不再是2018年在《不爱我就拉倒》里写下“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土俗歌词的状态。

而黄俊郎的加入,也丰富了他创作的意涵。这位本身有着多年绘画经历的作家、作词人,此前曾为周杰伦《以父之名》《Mojito》作词。这次执笔《最伟大的作品》,他确实试图尽可能多地将文字对应到一张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是一个典故。在6日微博发文中,他如是解释“最伟大的作品”希望传达的主题——“艺术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让‘自我的负面情感’与‘偏激执着的念头’、在生活里面别人可能难以接受的你,因为透过创作,而被赞许欣赏,成了最正面、最伟大的存在!只有艺术,能把那些不被周遭人认同的思绪、任性的言行举止、荒诞不经的生活、穷途潦倒的落寞,蜕变成为最美丽而引人遐想的存在!”

“被神话”不该是优秀创作者的宿命

尽管许多歌迷一再澄清《最伟大的作品》这个颇受争议的名字,并非周杰伦的自夸,但某种程度上,过去几年来,网友对于周杰伦的极尽赞美,市场对于周杰伦的人气反馈,确实给创作者一种错觉与自信,所以才有了歌词里这样的表达——“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路还在闯,我还在创,指尖的旋律在渴望。世代的狂,音乐的王,我想我不需要画框,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

有人说,他有这样的资本可以在作品中“狂妄”。这几年,“周杰伦”三个字简直成了华语乐坛的代名词。2020年,他推出单曲《Mojito》,一度引发QQ音乐服务器瘫痪。今年5月,他的“地表最强”“魔天伦”两场演唱会线上重映,累计获得近亿次点击量。就连刘畊宏的健身视频爆火,有相当一部分还要归功于选用了周杰伦的《龙拳》《本草纲目》作为背景乐。

可比起2000年前后华语乐坛全盛时期歌手“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下诞生的“周杰伦现象”,多少有些“独孤求败”的意味。要知道,周杰伦出道前后,与其创作风格、路线相近的,就有陶喆、林俊杰等人,论作品质量与市场号召力,并不逊色。然而如今,各大音乐平台榜单被短视频神曲“霸占”,资深唱将挤牙膏式地发单曲也再难掀起话题。音乐专辑的销售数字屡创新高,可清一色都出自“粉丝专供”的流量偶像。音乐综艺常年有爆款,可已然是“考古”翻唱的天下。至于社交平台,“2000年华语乐坛神仙打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一次热搜……

归根结底,是华语乐坛的持续低迷,才让周杰伦成为“神话”。其实回头看,他的每一次发片出单曲,都伴随着“江郎才尽”“自我重复”的质疑。即便有朗朗上口、全民学唱的《告白气球》《等你下课》,也不过是网友所谓“在舒适区徘徊”的轻松创作。然而就是这样的轻松、重复之作,即便抛开“周杰伦”三个字自带的“情怀滤镜”,依旧是当下华语乐坛的稀缺资源。这些年华语乐坛就没有与之相当的新人新作吗?倒也未必。比如毛不易、华晨宇这样同时兼具演唱和创作实力的新生代歌手,也曾以《消愁》《卡西莫多的礼物》惊艳大众,可慢慢地不是成了生活类综艺的“搞笑担当”,就是与热门影视主题曲的“深度捆绑”,很难全心全意沉淀在纯粹的音乐创作之中有所精进,取得更大的音乐成就。而另一边,是罗大佑、崔健、林子祥、叶倩文、孙燕姿、王心凌这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歌手,以经典重唱掀起怀旧热潮,成为一个又一个“神话”。

然而“被神话”不该是优秀创作者的宿命,其影响的不只是其本人创作可以抵达的艺术高度,更可能会遮蔽一些有潜力、有创想的新声触达更广泛大众,使他们活在“神话”的阴影下,阻碍创作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让当下本就过分依赖综艺、影视、粉丝经济的音乐产业发展更加艰难。而缔造“神话”与其说是大众拒绝接受新鲜事物,不如说是平台与营销号炮制了“华语乐坛已死”陷阱,在消费“情怀”中折损了“创新”的微光。在追逐“头部”“流量密码”之时,何妨放过周杰伦,也给下一个“周杰伦”留出一方成长空间?

(文/黄启哲)

来源: 文汇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