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

三国时期,位于巴蜀之地的益州因其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受到各路军阀的高度重视。人尽皆知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集团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攻取益州。

其实,蜀汉的政治盟友孙权及东吴集团对益州也垂涎三尺,制定了争夺益州为核心的战略规划。但是时局的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孙吴集团被迫根据局势变幻,不断调整益州攻略和西线的国防战略,以灵活的姿态保证了自身的利益。

1 虎视益州

东汉时期,益州是朝廷设置的十三个刺史部之一,其地域囊括了成都平原、汉中等地。益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当时最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丰饶的农业产出蕴蓄了发达的经济、养育了百万人口。对于汉末的各路军阀,益州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粮食,是他们争夺天下一块完美的后勤基地。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1)

益州位置示意图

因此,益州受到了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其中,孙吴集团第一个提出了针对益州的战略规划。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战略的七年之前,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向孙权建议:

"......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

其中"竟长江所极"指控制包含益州在内的长江上下游,而"高帝之业"指的是汉高祖刘邦以益州为基地争夺天下。

原黄祖部下甘宁也力主东吴争夺益州:

"......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三国志》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2)

鲁肃

东吴高层在对益州的重视程度上,体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在东吴集团尚不具备争雄宇内的实力时,就敏锐的意识到夺取益州将会极大的加强其军事、经济实力,从而为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奠定雄厚的基础。

此外,从地缘角度来看,占据益州也大大有利于地处长江下游的东吴。如果敌对势力据有益州,可以利用长江上游的有力地势顺流而下,直捣孙吴的核心统治区——后世西晋正是走这条路线攻灭的东吴。要想保证东吴在江东的稳定统治,必然要确保对上游也就是益州的控制。

所以,无论是进取天下还是退守江东,东吴集团都有必要占据益州。

然而,就在东吴雄心勃勃的准备实现益州攻略时,一道巨大的障碍横亘在孙权等人的面前。吊轨的是,这道障碍并不是东吴视为头号敌人的曹魏,恰恰是政治盟友刘备。

2、失之益州收之荆州

赤壁之战后,来自北线曹魏的巨大压力骤减,东吴集团终于腾出手来实现自己的益州攻略。周瑜向孙权请战,趁益州军阀刘璋自顾不暇之际,率军夺取益州,进而北伐中原,成就帝业。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3)

周瑜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

周瑜对战略时机的把握可谓精准,但是世事难料,周瑜刚准备出征就暴病身亡,益州攻略只能紧急刹车。

祸不单行的是,曹操也敏锐的察觉到了东吴针对益州的动作。东吴入川的通道有两条,北线经过上庸、安康,这正是周瑜提出的进军路线;南线经过东吴和刘备共同控制的荆州。

为了平定关中、做好攻占益州的准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亲征关中,击败马超等地方军阀,堵住了东吴入川的北线通道,让东吴借此路攻略益州成为泡影。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4)

曹操

孙权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挫折就放弃具有战略意义的益州,北线无法入川,那就只能走荆州一带的南线通路。但是,要想让吴军顺利通过荆州,必须要得到控制荆州的刘备的同意。

民间故事中的刘备是一位忠厚、善良的小白兔,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是一位狡猾、现实的枭雄。诸葛亮在争夺天下的纲领《隆中对》中将益州作为刘备集团的总后方,如果任由东吴吞并益州,刘备集团不要说恢复汉室,就连基本的生存都会成问题。

刘备以攻取益州劳师袭远、曹操在外虎视眈眈不会坐视为由,拒绝了孙权借道伐蜀的要求。

"今暴师于蜀、汉,转运于万里......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今操三分天下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作须老乎?"——《三国志》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5)

刘备

孙权见刘备拒绝借道,明摆着是想自己独吞益州。愤怒之下,孙权调集吴军西进,准备来硬的,闯过蜀军的控制区。刘备也不是吃干饭的,立刻调动关羽、张飞各部,堵截吴军,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孙权集团仔细分析了面临的局势,评估了益州攻略的可行性,最终决定放弃武力征服益州。

首先,东吴不想与刘备集团开战。如果单纯的对付益州的刘璋,孙权是有把握的,不然也不会让周瑜出兵伐蜀。但是,刘备集团已经视益州为禁脔,为了独吞益州不惜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孙刘联盟。如果强行伐蜀,首先就要和盘踞荆州的刘备大军一决雌雄,就算击败刘备势必付出巨大代价,元气大伤的吴军远征数千里进攻以逸待劳的刘璋,还有多大的胜算呢?

其次,担心曹操乘虚而入。如果东吴为益州和蜀军在荆州开战,一旦战局焦灼,吴军主力被牵制在西线,正逐渐从赤壁惨败中恢复过来的曹操很可能乘虚而入,再次征伐东吴,遭受两面夹击的东吴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为了预防更具危险性的曹魏,东吴不能因为益州与刘备破裂。换句话说,维持孙刘联盟对付曹魏的重要性高于夺取益州。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6)

孙权

孙权颇为明智的认识到客观条件实际上不允许东吴在此时为了征服益州与刘备贸然开战,因此,最终吴军并没有强行进军。孙刘两家之间的短暂对峙,并没有激化成战争。刘备则抓紧时机,倾尽全力攻占了益州,初步实现了诸葛亮的战略构想。

放弃攻取益州,是东吴集团西线战略思想的首次重大转变,而孙权必须承担地缘形势变化的后果。刘备同时占据益州、荆州,从西线形成了对东吴的巨大优势,如果蜀军顺江东进,东吴的核心统治区几乎无险可守。因此,孙权的战略方针从攻取益州转到了确保荆州——为了改善因放弃益州变得愈发险恶的西线形势,东吴必须强化对荆州的控制,作为预防蜀汉军事冒险的西部防线。

孙权提出,让刘备归还借走的南郡。谁知刘备翻脸不认帐,又忽悠孙权说等自己拿下凉州之后再归还荆州。刘备的言而无信再次刺激了孙权,双方又一次走到了战争的边缘。虽然曹操出兵汉中,刘备被迫与孙权和谈,但只是推迟了双方的冲突。因为在荆州问题上孙刘双方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东吴视荆州为西部防线不可缺少的核心节点,蜀汉将荆州作为北上攻魏的战略基地,荆州在双方眼中都是势在必得的锁钥之地。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7)

关羽

最后,这种矛盾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荆州之战中全面爆发,东吴袭杀关羽,夺回荆州。其后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却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荆州稳稳的握在了东吴手中。

3、缓和局势、稳固西线

夷陵之战以后,刘备病死,破裂的吴蜀关系得到了改善的契机。深陷内外危机的蜀汉在诸葛亮的领导下,首先派出了使臣邓芝使吴,修复两国关系。邓芝在面见孙权时,以精辟、深刻的分析了当前形势,力主吴蜀两国应尽释前嫌,重归于好,共同对付曹魏。

孙权并不糊涂,虽然东吴两次击败了蜀军主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东吴没有实力同时和魏、蜀对抗,而且,从战略方向上分析,东吴亟需改善压力巨大的西线国防形势。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8)

诸葛亮

对于蜀汉而言,其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北线的曹魏和内部的南中地方豪强。经过诸葛亮的征伐和安抚,南中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剩下的只有关中方向的魏军。即蜀汉的战略威胁仅来自于北线。

东吴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除了在淮南地区与曹魏你争我夺,东吴内部不安,山越地区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东吴虽然集中相当一部分兵力应对山越地区的乱局,但仍无法彻底巩固其南部疆土。所以,东吴的战略威胁有两个,北线曹魏和南线山越。

如果吴蜀关系长期紧张,那么东吴面临的威胁就增加到了3个方向,这样的压力以吴军的兵力是很难应对的。反之如果能用外交手段改善西部的形势,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权衡之下,孙权毫不犹豫的接受了邓芝的建议。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9)

孙权

吴蜀关系的改善,促使东吴再次调整了西线的战略,继放弃攻略益州之后,东吴在西线的战略调整为缓和局势、稳固西线,具体有两点变化:

第一,以外交为主,军事为辅。既然吴蜀关系走向互相合作、共同抗曹的稳定阶段,东吴就没必要继续在西部部署大量的兵力,而可以把吴军主力中军调到东部的合肥一线,与曹魏争夺淮南。这一点,从东吴在荆州一线的军事行动的特点就能分析出来。吴蜀修好之后,孙权时代东吴在荆州发动了4次进攻,目标都指向曹魏的要塞襄阳。但是这4次进攻都只是以袭扰对手、掠夺资源为目的,持续的时间很短,规模不大。相比之下,在东线,孙权亲自率重兵发动4次合肥战役,战况激烈、伤亡惨重,完全是主力决战。

第二,巩固西部的统治,强化防线。仅仅依靠双边关系保证西线防务,东吴并不放心。东吴开始在西线进行大规模的军政建设,巩固统治、强化防御。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10)

陆逊

荆州一带广泛生活着被称为武陵蛮的土著居民,他们并不认同东吴政权,因此先后发生过多次叛乱。为了稳定荆州局势,强化统治,东吴先后调集重兵征伐武陵蛮,黄盖、陆逊等大将都投入到了征伐之战:

"......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周旋征讨,皆平之"——《三国志》

经过多年的强力打击,东吴终于稳定了当地局势。

东吴虽然在西线兵力不多,但在军事要地上都部署了足够的部队防止蜀军突袭,如在宜都、建平等与蜀汉相接的衙地,派驻精锐部队,囤积粮食,强化要塞防御体系,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

总之,牢牢控制荆州并与蜀国修复了关系之后,东吴西线的战略再次转变为巩固国防、专守防御,节省下来的兵力和资源主要用于东线和曹魏对抗。

4、结论

总体上来看,孙权时代的东吴西线战略经历了攻取益州——确保荆州——巩固西线维持现状的变迁,这种变迁的背后,体现了孙权和东吴统治集团对变幻莫测的政治局势的精准把握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决策层的冷静与灵活,使东吴以较小的代价保证了西线局势的稳定,牢牢控制住了荆州要地,这正是并不算强大的孙吴政权能够在危机四伏的三国时代得以鼎足江东的重要原因。

孙权攻略三国志战略版(孙权的野望东吴益州攻略及西线战略变迁)(11)

孙权

反观蜀汉虽然利用益州内乱的有利时机夺取了益州,但在处理和东吴关系时昏招迭出,先试图独霸荆州引起吴蜀关系破裂丢失荆州要地,之后又草率伐吴,致使蜀军主力损失惨重,几乎崩盘,在国防战略指导上与东吴的高下一目了然。

当然,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认识到,东吴西线战略的成功,尤其是夷陵之战后西线局势得以稳定,除了东吴决策层的远见卓识外,与蜀汉在联吴抗曹外交战略上的正确定位密切相关。没有蜀汉的积极响应,东吴后期以较少兵力维持西线和平状态的战略是无法实行的。

总之,考察孙权年间的东吴益州及西线国防战略,可以让我们透过让人眼花缭乱的事件、人物,从更广阔、精简的视角重新审视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更加令人心驰神往、沉醉其中。

原创不易,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深度报道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