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梦宇宙开拓史旧版(哆啦A梦的动画开拓史探险记)

哆啦a梦宇宙开拓史旧版(哆啦A梦的动画开拓史探险记)(1)

作者:煌言/Anitama 封面来源:《哆啦A梦》

《哆啦A梦》这个漫画在 50 年前的 1969 年诞生了,之后曾经有过两次动画化,分别是 1973 年在日本电视台、1979 年在朝日电视台。对于天下绝大部分的观众,能够称为童年回忆的仅限于后者,在今年也迎来了 40 周年。具体到中国大陆的情况来说,最早于 1989 年即 10 周年时被广东电视台引进,而后 1991 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引进。

前者被视为失败作,是《哆啦A梦》这一品牌历程中的一次挫折,也为后者提供了一定的历史铺垫。后者仍处于现在进行时,成为了电视电影合计将近 3000 话的真实“蓝猫大雄三千集”,正在上映中的电影最新作《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在日本本土,也已经面对票房收入 50 亿日元大关毫无阻力了。今天本文的话题以后者为主,尽量简洁地一次性讲述完,这一世界知名庞大知识财产当年的开拓史探险记。

1、“哆啦A梦”的名号来由

《哆啦A梦》的原作者叫藤子・F・不二雄,在作品诞生时还不是这个名义,而只叫藤子不二雄。“藤”和“不二”发音是一样的,藤子不二雄指的是两个漫画家。一个叫藤本弘,发音开头字母是 F,另一个叫安孙子素雄,发音开头字母是 A。

藤本单独创作并发表作品,安孙子单独创作并发表作品,以及两人合作发表作品,三种情况都用藤子不二雄这个笔名,《哆啦A梦》属于F=藤本弘单独创作的情况。1987年他们转为各自独立创作的状态了,从此笔名才改成以姓氏发音首字母区分,写成藤子・F・不二雄这种形式是石森章太郎给他提的主意。

“哆啦A梦”这个名字的意思可以拆成两部分,“哆啦”和“A梦”。先说“哆啦”,这用语又包含两个意思,第一是“哆啦猫”,第二是“铜锣烧”。

所谓哆啦猫,日语俗语中指的是干坏事的野猫。日语中有“野良猫”一词知名度高一点点,就是野猫的意思,发音跟“哆啦猫”只相差半个音而已。那野良猫和哆啦猫还有区别,野良猫仅仅有野猫的意思,哆啦猫呢不但野还不是好东西,专指那种在民宿偷东西吃或搞破坏的猫。

哆啦猫演化自日语中的“哆啦息子”,哆啦息子的发音又演化自日语汉字的“道乐息子”。息子是儿子的意思,道乐息子意思就是那种千年来教科书级的坏孩子,不干正事整天在外面瞎玩鬼混的。好了你明白了,这说的是不是大雄啊,所以跟哆啦息子绝配的猫也就哆啦猫了。

藤本弘曾在创意枯竭缺乏灵感的时候,打发时间给附近的哆啦猫捉跳蚤。《哆啦A梦》诞生前的几小时,他也是在这种状态下抓狂。藤本跟日本的巨头出版社小学馆已经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连载漫画是要一个接一个的,这天已经临近下一个新连载的截稿日了。他突然就开始脑洞,如果有个什么神仪器,能让人立刻涌出一堆创意那该多好哇。

空想一下然并卵,最后藤本还是弃疗了,离开书桌去换一下脑筋。家里就类似大雄家那种两层小房子,他走下楼,正好看到女儿的不倒翁玩具摆在面前。这时他脑内的场景如果能视觉化,那就是电光一闪:长得像不倒翁的哆啦猫拿出各种神仪器拯救废柴!这就是《哆啦A梦》诞生的一瞬。

至于铜锣烧,是藤本的老家富山县的一种地方小吃,意译的话可以是豆沙馅饼。本来就算在日本也不是什么很普及的东西,不过因为设定成能让哆啦A梦暴走的食物,如今当然是知名度已经爆表了。日语虽用汉字不过比较贫乏,煎炒炸烘烤全能写作“烧”,对应铜锣烧这个具体对象中,烧的意思是指烘。

而所谓“铜锣”的意思,这种点心的长相看过片的自然都见过,夹住豆沙馅的两瓣看上去就是铜锣的形状。“铜锣”的日语汉字读音就是哆啦,所以哆啦A梦的那些俗译叮当猫、小叮当就是这么来的,铜锣的敲击声。

接下来再说为什么叫“A梦”。这其实是日语汉字中“卫门”的意思,哆啦A梦的名字写成汉字就是铜锣卫门。卫门出自卫门府,是当年岛国还是唐帝国的脑残粉时,仿造唐制设立的官制之一。

大唐府兵制,禁军分北衙和南衙。北衙有五军,各分左右,称为北衙十军;南衙有八卫,也各分左右,称为南衙十六卫。十六卫中,真正会大军出征打仗的有十二卫,另外还有四卫则比较特殊,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元芳,这里面的水很深呐,你怎么看)。

监门卫在隋时还叫监门府,唐高宗改叫监门卫,成为岛国卫门府的参考。监门卫和千牛卫只是宫廷禁军,当天子的保安门卫。像大唐名将高侃北擒突厥可汗、东灭高句丽,就曾因战功赐左监门卫大将军的荣誉职,诗人高适他爷爷(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那位)。

岛国就用不上什么十军十六卫了,天皇有五卫府。其中有一个没分左右造成总数是奇数的,就是卫门府。后来改制了卫门府也分左右了,总称为六卫府,有左右卫门府、左右兵卫府、左右近卫府。

于是在没有察举荐举科举的岛国,都靠世袭下去最后,就变成官职名形成姓名了。就像我朝在帝国制之前有过的司徒司空司马,都变成姓氏传下来了。后来就有很多日本人名字里有卫门、兵卫这些字眼的,比如郑成功他弟弟田川七左卫门,现在还有姓近卫的。

不过前者因为没形成姓氏,仅就取名来说如今因为毫无时髦值,早就几乎没人叫了。见光率高的情况基本只在虚构作品里,而且的确经常是以武士或家臣的形象设定。比如《假面骑士》的立花藤兵卫,《鲁邦三世》的五右卫门,《龙珠》的弥次郎兵卫,《海贼王》的锦卫门。就在临《哆啦A梦》开始之前,藤本弘还刚刚连载过另一个未来世界题材的漫画《21卫门》,意思是 21 世纪的卫门。

取名叫铜锣卫门,某种意义上也有对应哆啦A梦的实质定位,身份就像大雄的监护人。按照后来哆啦A梦的声优大山羡代的描述,哆啦A梦相当于守护大雄的母亲一般的存在,是来自未来的育儿型机器人。藤本表示,叫了卫门这么个老土掉渣的名字,却又设定成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人,看我这么玩可有意思吧?

2、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藤本弘在小学馆开始连载漫画《哆啦A梦》后不满3年,1972 年动画化的提案就出现了。日本电视界有四个大型联播网,各有一个在东京的核心电视台,日本电视台(NTV)、东京放送电视台(TBS)、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台(ANB)。日本电视台编成部的藤井贤祐来向小学馆打听,还有没有什么适合出电视动画的漫画原作。

电视台里负责编成的部门,通俗解释就是安排什么时间适合播什么类型、面向什么观众的节目。再简单些说,就是相当于电视台里的企划部门,属于中枢性质的上层,编成部门的人往往是基层前线的制片人练级上来的。小学馆的编辑井川浩就给藤井贤祐推荐了几个候补,其中有《哆啦A梦》。当时藤井正在负责《新小鬼Q太郎》,于是他从中挑中了《哆啦A梦》。

《小鬼Q太郎》也是在小学馆连载的,藤子不二雄所作的漫画,不过这边是 A 和 F 两人合作的情况。1965 年曾被 TBS 搬上电视,创下过最高收视率 36.7% 的神话。1971 年日本电视台就急急忙忙出个新版,依然是最高收视率超过 25% 的超人气番组,所以藤子不二雄的品牌名声在藤井眼里是极有价值的。

本来甚至考虑过,就让《哆啦A梦》接档《新小鬼Q太郎》好了。《新小鬼Q太郎》后来于 1972 年 12 月底结束,这样一来《哆啦A梦》就可能成为 1973 年 1 月新番,制片方也可能是东京电影,即《新小鬼Q太郎》的制片方。

可是藤井有私货,他决定把《哆啦A梦》交给另一制片厂,叫作日本电视动画。反正日本电视动画的创始人兼实际经营者渡边清,也是出身于东京电影的人。然而正是藤井的这一决断,不久后将《哆啦A梦》推向了火坑。日本电视动画是个隐患风险很大的制片厂,首先那个老总渡边清,就是个瞎搞事儿的主。

第一,这个人抠门儿。这公司说是个动画制片厂,可根本没有自己的动画师,全部只能靠外包,因为临时工比合同工省钱多了。

第二,外包就算了吧,他还脚踏多条船。一个片同时找多个制片厂接活,反正压缩到极限,随时哪个劳动力低廉就用哪个,压榨无产阶级。

第三,脚踏多条船就算了吧,踏还踏出基本法来了。无视质量无视风评,越是老司机越不要,因为嫌他们的工资高了。要专找没经验的廉价新人,倒是客观上给了他们展示身手的机会。

第四,省钱就算了吧,渡边还欠钱。经常拖着薪酬不发,外包对象都交货了还不见付钱。

第五,缺钱就算了吧,他倒还有钱去行贿。之前就曾经贿赂藤井贤祐,于是藤井常把日本电视台的片的制作订单交给渡边的制片厂,这事很快败露了。这次等风头过去了,藤井再次私货把《哆啦A梦》的制片任务下单给日本电视动画。

长年有藤井在日本电视台这种巨头企业里罩着,渡边清就相当能折腾。他本来开始经营动画制片厂时,企业叫日放映动画工作室。结果有胆接(藤井操作的)日本电视台的大订单,收了钱最后却交不出货来。过后换个马甲卷土重来,叫东京电视动画,这回跟藤井的交易败露了。日本电视台高管震怒,再不给他下订单,于是渡边转去电影行业干一票,又干得丢盔卸甲。

东京电视动画亡了,渡边换第三个马甲又回来找电视台。这次便是日本电视动画,把公司设在新潟县。这地方离东京太远了,对业务实在是不合适,本来是遭到反对的。但是渡边本来就是新潟县出身的资本家,在当地能有小伙伴行行方便,所以不听一意孤行。然后日本电视动画打响的头炮又吃了大瘪,这回总算学乖,制作《哆啦A梦》时把公司搬来了东京。

渡边急切地想要起死回生,只好又求罩于藤井贤祐,这就是为什么藤井会私货操作,把《哆啦A梦》的制片订单下给了渡边的这新马甲。还给他安排在星期日晚上7点钟播出,日本电视台在这时段本没有常规的动画档,是藤井强行开给《哆啦A梦》的。既是黄金时段又是周末,一般来说这的确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档,藤井也是这么想的。

可这块地盘实际惨透了,最后把《哆啦A梦》这只羊送入虎口,因为富士电视台正在这里播《魔神Z》。别说是连载才3年没发单行本突然动画化的《哆啦A梦》了,就是《新小鬼Q太郎》的收视率也没《魔神Z》的高。60 年代这地方本是 TBS 的领土,70 年代富士电视台刚刚强势反杀了,正在鼎盛期把 TBS 杀得都快不够攒经验值呢,日本电视台居然突然派个《哆啦A梦》过来送人头。

不过上面所有的事情多是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制作现场的各职员可没有在当时就都一清二楚,而是抱着正常积极心态投入制作的。《哆啦A梦》姑且顺利地成为 1973 年 4 月新番登陆日本电视台的黄金档,先签约预定至少播半年全 26 回,是当时的通常操作。原作因为只是一个个很短的单元剧故事,所以动画化时处理成每回能包含2话,就同我们今天也能看到的最新版形式一样。

本片的企划阶段完成后实际开始制作阶段时,日本电视台方面的制片人叫川口晴年,日本电视动画方面的制片人叫佐佐木一雄,相当于是分别为藤井和渡边背锅的人。不过再前线还有下一层背锅的,佐佐木一雄委派一个叫下崎阔的就任制作主任。

这位下崎阔出身于手塚治虫的虫制片厂,给手塚当过秘书,也干过演助进行,就是演出助手和制作进行都能干。《哆啦A梦》制作最前线的实务总负责最终就压他身上了,连监督都是下崎物色的,选中了上梨满雄,同样是虫制片厂出身的人。数年后上梨将出现在小丑社的创始团队中,就是《火影忍者》的制片厂。

当时的时代,第一是整体收视率都比现在高得多,第二是奉行收视率至上主义,收视率是体现电视节目价值的唯一指标。这个《哆啦A梦》的收视率每回都只有个位数,以在京核心台和黄金档这些优越条件来说,连一次也不能超过 10% 那是妥妥地只能切腹谢罪。

因此在放映期间中也尝试过各种提高收视率的手段,只是都没啥卵用,值得一提的只有后半把哆啦A梦的声优换成了(当时看来)主演过《咯咯咯的鬼太郎》的野泽雅子。不过考虑到跟《魔神Z》这种怪物番组正面对扛的因素,反正日本电视台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好法子对抗。

所以这部《哆啦A梦》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的大热门价值继续干,同时也没有必须死马上砍掉的理由。只能说是再多给点时间走一步看一步,半年后延长也未尝不可,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半年便无疾而终。然而撑不到半年还是出事了,导致这片子留下的历史形象连无疾而终也没有,而是死得很惨。

由于经常拖欠薪资,到了 1973 年夏天,制作前线的不安情绪已经摁不住了。各外包对象们不敢再接受信用下单,必须要收到钱以后才敢出货。流言也彻底扩散,说日本电视动画要凉了,搞到日本电视台的川口晴年制片人都坐不住了,亲自把下崎阔叫来问这是怎么回事。下崎说没有药丸啊,我怎么不知道有这回事,要是真出事了您也放心,我会背锅的。

话音刚落余音仍绕梁之时,8 月份就出了即使下崎完全背锅也没卵用的大事,比什么宣布亏损或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之类的严重多了。是老总渡边清,他直接玩儿失踪,基本上可以视为卷款跑路了。接下来就是多米诺骨牌倒了,这公司是真的亡了,追债和索赔那些事儿又闹了一两年,到最后薪酬都没实际付全。

连《哆啦A梦》这片本身的存亡也已经成了次要问题,到这份上后来播完了 26 回已经是最好的下场了。于是最终回也安排让哆啦A梦离开大雄回到了未来,正式表态完结,也的确没有下集预告。但是在最后却插了一帧“敬请期待下回”,当时对有朝一日把事情都摆平了再重建然后回来制作续篇,某种程度上还留有一丝期望。

日本电视动画垮掉以后,下崎觉得自己对那些索赔的人也负有责任,他真的决定背锅从此退出动画界,转行从头学起后来做了一辈子蓝领。至于主犯渡边清呢,说个后话十几年后他终于显出踪迹了,原来在干从菲律宾走私手枪的勾当,于是果断被逮捕。那个推手藤井贤祐呢,好歹也还算是追究责任了,日本电视台从此不再允许他碰动画类,但是电视制片人的饭碗完全没丢。

3、给哆啦A梦物色和亲对象

1973 年日本电视台的《哆啦A梦》动画,对原作者藤本弘本人打击也很大。第一是本来收视率就低,第二是闹出这么件事后强行完结跟砍了没两样,第三是动画完了那原作漫画也该完了。这是当时的通常观念,因为动画化本来该意味着,这作品的人气达到鼎盛期。然后动画界的默认习惯,也是要么连着播,要么就完结的。

就是说,那种把原作的一部分动画化出第一期,过段时间看情况再接续出第二期之类的,还配合着把深夜档当成随时可以拿来用的展览架,这些组合拳操作都是进入本世纪后才确立成型的。当时莫说确立了,连出现都还没有。一个番组出了就是出了,完了就是完了,哪有说完了过几年突然弄出个名号叫第二期的道理。只有事后因高人气再开新作的,没有事前就预定看情况考虑分期出,并在间隔期让原作正常继续的,这是玩弄观众。因此才有要是进度赶上了原作,只好动画版自己搞原创撑着续命,要么就是干脆原创个结局。

那么连动画都完结了,你漫画还拖着连载有什么意思,这就成行尸走肉苟活了。所以动画结束半年后,1974 年春天藤本也把《哆啦A梦》的原作漫画完结了。这年小学馆也开始把杂志连载版整合起来,发售《哆啦A梦》的单行本,摆出一种临终处分似的态势。

不过靠着小学馆的七哄八哄,藤本总算又画了个《归来的哆啦A梦》续下去。再加上单行本来了一波始料未及的反转,居然大卖。而且这一波大卖又起一个拉升作用,让作品本身的知名度和人气进一步扩散了。于是《哆啦A梦》出现了一种非正常状态,动画完结了、原作也宣言过完结了,人气却比之前任何时候要高。因此这个插曲难关跨过去了,《哆啦A梦》仍在照常连载。

但是毕竟日本电视动画亡了,《哆啦A梦》的动画化权利怎么处置,于是藤本把它给了东京电影。就是《小鬼Q太郎》和《新小鬼Q太郎》的制片厂,传世代表作有诸如《巨人之星》《鲁邦三世》《猫眼三姐妹》《名侦探柯南》。除此之外,东京电影在 60 年代制作了很多藤子不二雄原作漫画的动画版,所以对于藤本是个可以放心托付的对象。

而当时这东京电影的体制,也是专门靠外包。不过有稳固的合作对象,是长期业务关系,管经营的公司和管干活的公司两边分开来。东京电影的创立者叫藤冈丰,他在东映动画有个熟人楠部大吉郎闹独立后,藤冈想趁机把他收到帐下。但是人家不想干,藤冈又思路一转,鼓动他说你自立称王呗,然后咱俩结盟。

楠部被他说动了,打回东映动画内部又挖了几个墙角,带着挖出来的4个人在 1965 年末新建了个小公司叫A制片厂。以后东京电影出点子出钱,A制片厂出人出手艺,完工后成品再由东京电影拿出去卖。这个业务合作关系就成立了,它俩倒是没有互相持股这样的资本关系。所以 60 年代东京电影制作的那些藤子不二雄漫画的动画版,实质动手干活的都是接外包的A制片厂。

东京电影虽然有《哆啦A梦》的动画化权利,但是 1975 年藤冈丰兴趣正浓的事是进军洋人市场,在日本市场没有多少动作。藤冈想出去浪,楠部大吉郎也就想进一步独立了。因为如果东京电影的重心不再是日本国内了,那专门接外包干活的A制片厂可怎么活,必须转型成自己同时兼备企划和制作机能的企业。

于是 1976 年,A制片厂跟东京电影的业务合作关系终于结束,合同解除了。并且改名为新A动画,“新A”和“新锐”同音。这时《哆啦A梦》的动画化权利正好被藤冈当成一个礼物,相当于像分手费,拱手转让给新锐动画了。楠部大吉郎有个弟弟叫楠部三吉郎,他阅读了这个漫画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哆啦A梦》的粉丝,从此开始为把这玩意儿动画化而奔走。

1977 年新锐动画一开始有动作,小学馆对再次把《哆啦A梦》动画化的事也很积极,反倒是原作者藤本弘自己很踌躇,很慎重。藤本表示我的这些漫画就像我自己的女儿啊,动画化就像把女儿嫁出去啊。之前以《小鬼Q太郎》为首的好几个漫画动画化成功了,就是嫁了个好人家,可是其中只有《哆啦A梦》出嫁失败又跑回娘家了。如果真要再嫁,那我这回一定要亲自慎重挑选女婿。于是这回藤本没有轻易应允。

本来理论上新锐动画就是有《哆啦A梦》的动画化权利的,所以准备行动时来找藤本问一下其实更倾向于礼节性,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三吉郎甚至表示可以在动画化正式实现之前,就先把权利报酬付给原作者。不料等来的居然不是一口答应,藤本只是先一言不发,他对之前低收视率的事是相当心有余悸。然后终于开口问三吉郎,先付钱我都可以不需要,倒是你先写几页企划说明给我看看吧,准备怎么对观众展示《哆啦A梦》这个作品?

稍微碰了个壁,搞得三吉郎一时有点懵逼。他决定去搬救兵,找上的是多年后的吉卜力双璧之一高畑勳,因为高畑是他哥在东映动画的老同事。高畑亲自执笔了企划书,然后三吉郎和高畑两人再次去拜访藤本,这回藤本读了企划书才应允了。第二次的动画化项目终于启动,首先第一步当然是考虑最必要条件,得有电视台。新锐动画和小学馆兵分两路,新锐动画试图去攻略读卖电视台,小学馆试图去攻略朝日电视台。

新锐动画这一路军,靠的是以前A制片厂接外包时代的资源。东京电影制作 1968 年的《巨人之星》和 1971 年的《鲁邦三世》,都是完全外包给A制片厂的。而出品这些名作的电视台就是读卖电视台,读卖电视台方面的制片人还都是佐野寿七。再加上读卖电视台与日本电视台有联播关系,日本电视台在关东、读卖电视台在关西,20 年后东京电影制作的《名侦探柯南》里“日卖电视台”这个梗就这么来的。所以 1973 年日本电视台出品的《哆啦A梦》,读卖电视台本身也播过,不陌生。

那就直接去找佐野寿七制片人,这回打算出一个读卖电视台与新锐动画合作的新版《哆啦A梦》。佐野也答应得很爽快,于是从他的视角再起草面向电视台的企划书,然后上交给编成部门,又不料这一下却被驳回了。确实这时的《哆啦A梦》不是什么明显有价值干一票的超人气作,不过还有另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读卖电视台表示这事我们其实不好出面啊。

因为明面上,读卖电视台与东京电影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而A制片厂当年只是个纯粹接外包的立场。然后现在A制片厂变成新锐动画,与东京电影分道扬镳了,如果读卖电视台就这么立刻与新锐动画勾搭上,这个事儿违反行业里做生意的道义啊,要被舆论嚼舌头的。

那么肿么办,佐野制片人表示那只好这样吧,我最后再送你们一程,我只能帮你到这么多了。于是佐野寿七做了一件故技重施的事,他把《哆啦A梦》这作品、新锐动画的人、他自己写的企划书,都介绍给了旭通信社的佐野吉秀。

旭通信社,是《巨人之星》的广告代理商。所谓故技重施,是说当年《巨人之星》的接档候补中,制作奥特系列的圆谷制片厂曾把《镜子人》这个企划安利给读卖电视台,但是没有通过。佐野寿七觉得很可惜,于是他转手把这些都安利给了旭通信社的佐野吉秀,最后《镜子人》由旭通信社担任广告代理商,成功安利给富士电视台并在1971年实现了。多说一句,这两个佐野没有亲戚关系。

这回寿七就再次想到了这一层,他把《哆啦A梦》的相关人员和资料,也都全部托付给吉秀了。他把自己写的《哆啦A梦》企划书亲自递给吉秀,告诉他我想把这样的企划推出给大众,可我们台里没通过。但是如果在别的哪个台能够成功推出给世间看到,我身为职业制片人也就心满意足了。

吉秀接过了这一棒,接下来就要由旭通信社去奔走推销给其他电视台了。当年的圆谷制片厂和这时的新锐动画,都一样是产业链下游的区区小作坊,实在是太弱小了。而旭通信社是广告代理行业排前三的巨头,由他的关系网去在各电视台和赞助商之间活动,带给作品的平台就完全是另一个境界。

于是也就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哆啦A梦》一半的命运,被托付给昔日的对手了。因为旭通信社之前就是《魔神Z》的广告代理商,《魔神Z》接档的正是《镜子人》。顺便再多说一句,佐野吉秀这辈子后来最高做到了公司的副总裁,旭通信社现在也不叫旭通信社了而是旭通第企(ADK)。

4、开凿蛮荒苦寒之地

那另一半的命运呢,则在另一路军手里。小学馆选择试图去攻略朝日电视台,因为小学馆握有一些朝日电视台的股份。小学馆身为原作的出版社,对外因为是代表着原作者立场的,所以同时也给朝日电视台带来了藤本弘的一个课题。藤本想不明白,当年日本电视台的《哆啦A梦》动画究竟为什么没人气,自己的作品观众到底不喜欢哪里呢。

可这电视行业的问题小学馆的编辑们也不明白啊,那就只好来问朝日电视台了。这课题于是落到了朝日电视台编成局编成开发部的高桥浩身上,小学馆直接把原作单行本打包给他了,同时还有1973年动画版的脚本,一起带回家看书做作业。高桥在编成开发部是专门负责黄金时段的,在儿童片这块领域里,1975 年刚刚有过经手《秘密战队五连者》的成功经历,如今的超级战队系列第一作。

高桥浩有两个女儿,当时一个刚上小学,一个还在上幼儿园。他就把《哆啦A梦》的漫画单行本给女儿们看,只见每随着翻页讲故事,女儿们也很开心地嚷嚷着好看好看!高桥就很有信心了,这《哆啦A梦》摆明了是会对小孩子胃口的啊,那之前的动画版问题可能出在哪呢。于是翻阅动画版的脚本,直觉是这动画的处理是不是使得目标观众群体的年龄偏高了。

还不够,再亲自去书店扮一下侦探。书店里的书都整整齐齐摆书架上的对吧,高桥去偷偷动点手脚。他把《哆啦A梦》的单行本故意摆得像一时疏忽没放整齐似的,露出一角或突出来一点,亦或是手动摆到前排,然后就鬼鬼祟祟观察来书店的小朋友有什么动静。只见只要摆放得突出一点暗示一下,小孩们一进书店就能立刻被《哆啦A梦》吸引,然后取出来读得也特别入迷。

这下高桥觉得稳了,这个《哆啦A梦》再次动画化绝对有戏啊,哪怕就是私货为了给我那可爱的女儿看,我也得干!于是轮到他兴致勃勃提案,结果这边也是上边一句话就给噎回来了:在日本电视台失败了的东西,你有什么理由觉得在朝日电视台就能成功?高桥内心当然不服,1978 年他就遇上机会回怼了。

那天高桥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编成部长,加上司的上司,编成局的局长,一起召见他。电视台的局这个部署,相当于其他一般日本公司中的本部,局下面才是部,部下面是课,再往下是系等等。两个大佬叫高桥上朝日电视台那个六本木大楼的 2 楼,去接待室里听训话。

进了屋劈头就问他,最近黄金档的收视率不太好啊,你身为负责黄金时段的,觉得应该如何对应?意思其实就是,既然你是黄金档的负责人,所以你当然得负责造不造。高桥有所准备,这么大的问题他也当然早该心里有数,并且考虑过怎么回答了。

黄金时段是从晚上 7 点整开始算起的,而紧邻之前的 6 点半到 7 点之间,当时朝日电视台在这半小时中播新闻。这新闻属于带番组,带番组就是在固定时间带的番组(节目),每天都在这个时间播,而不像其他一般状况的一周一回。每天半小时的新闻之中,6 点 50 分为止的 20 分钟是全国性放送,就是朝日电视台加上全国与其有联播关系的十几个电视台,整个朝日系联播网都要播。接下来 6 点 50 分到 7 点整的新闻,是 10 分钟的区域性放送,就是只有朝日电视台一个播,也只有关东地区能收看得到。

焦点就在那后 10 分钟的新闻上了,当时每天的收视率水准只有 2.x%,真是惨不忍睹。这 10 分钟是黄金时段的大门前最邻近的时间,收视率惨成这样对于紧接其后的黄金档也能有不良影响,意思就是能产生一种惯性,使得每天黄金档的收视率也出现先天不足。

高桥认识到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领导一问他便指出这个问题的存在。高桥认为,如果把这 10 分钟播的东西换成其他能够获得收视率的节目,黄金档的收视率也就能同步得到很大改善。刚说完,部长当即的反应是严肃质问:你是对新闻报道有什么意见么?当场吓得高桥不敢说话了。

屋子里就这么突然迎来一段时间的沉默。报道类的节目是电视台存在的一大法理依据,这是个牵涉到日本整个电视放送界历史和体制的大话题,过去其他的文章中稍微解释过,这里就不再多说。这时面临的状况就是,新闻报道类是个敏感话题,敢说有问题有意见那是典型的政治不正确。高桥开了这个口那是冒业界之大不韪,好在只是在小黑屋里就三个人,领导还能给他压着。

局长全程看戏,部长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了。干脆这样吧,把新闻报道从 30 分钟加长到 50 分钟,从 6 点整就开始播。原本 20 分钟的全国放送,改成 6 点到 6 点半的 30 分钟,然后原本 10 分钟的区域放送,改成 6 点半到 6 点 50 分的 20 分钟。这样一来搞新闻的那帮人也就不会来扯皮了,剩下的 6 点 50 分到 7 点,这 10 分钟就交给你高桥浩自己处置了。

高桥如愿以偿,于是开始募集可以用在这 10 分钟播出小短片的候补企划,以儿童片为主,其中便有《哆啦A梦》。旭通信社的人听说了这个事就过来了,旁敲侧击打听这带番组的新企划,朝日电视台究竟打算干什么。高桥透露说,我这里集合了好多完全不同种类的企划啊,不过其中我觉得《哆啦A梦》不错挺可行。旭通信社大喜摊牌,哎呀呀《哆啦A梦》正是我们在推想要动画化的!

到了这个地步,命运坎坷的《哆啦A梦》其实有一大幸运点便是,朝日电视台和旭通信社正好本就有友好关系。他们的结盟又是以东映为中转而结成,并且以《魔神Z》为开端的。

东映本来就是朝日电视台自设立以来的大股东,东映集团的电视剧和动画基本上首选都来朝日电视台。而东映跟旭通信社的关系是从《魔神Z》的人气大爆发开始好上的,顺带还把万代捎上结交了旭通信社,于是旭通信社拉上万代跑来朝日电视台也做机器人动画。然后就在A制片厂重生成新锐动画的 1976 年,这边在每周五晚上 7 点的黄金时段建立起了一个朝日电视台×旭通信社×东映的专属档,注意了是星期五晚 7 点整。

有了朝日电视台点头,大事已定,旭通信社通知新锐动画可以开始动手了。先让新锐动画弄了一集适应 10 分钟短片档的试做版出来,于 1978 年 8 月完工。起用小原乃梨子为大雄的声优,她在 1973 年演过大雄的母亲。用肝付兼太为小夫的声优,他在 1973 年演过胖虎。静香的声优是野村道子,也在 1973 年的动画版客串过。

新锐动画完成的试做版由旭通信社送来朝日电视台,编成部长在百忙之中都没时间去通常的试映室看。当时当然可不比现在随手一个手机加流量,高桥浩只能就在放送准备室里,草草地用自己的小机子把胶卷鼓捣进去,给领导看完了这一集几分钟的试做版。看过后部长就淡淡地回应了一句:就这样不错。

至此,时隔 6 年的《哆啦A梦》动画版复活终于实锤,决定将成为一个特殊的 1979 年 4 月新番。周一到周六每天晚上 6 点 50 分起各播一回,每回 10 分钟,周日因为是特殊日子所以往往独立于带番组的编成之外。1979 年正好是朝日电视台开播 20 周年,把个动画类的搞成这种形式来播,也是20年来首遇的不正常特例了。

按当时的正常一般例,当然 4 个条件是要满足的,全国放送、黄金档、一周一回、每回半小时,也正是 1973 年当初《哆啦A梦》所拥有过的待遇。但是既然败光了,这次也就只好接受恶劣条件下再出发,除了上面刚说的 10 分钟带番组等编成体制外,还有一点是全国放送的待遇也没了。就是跟前面 6 点半至 6 点 50 分的新闻一样,只有朝日电视台一家播,朝日电视系列联播网的其他成员电视台没有参加,每天 10 分钟的《哆啦A梦》也就只有关东地区才能收看。

另外,带番组短片的编成加上区域性放送,这种情况一般也是找不来什么赞助商的。新闻报道类那种政治正确的可以例外,NHK 那种国企央视也可以例外,现在这种民营电视台的商业节目就不能了。所以从旭通信社的立场来说,也同样是接受了一个下血本的高风险行动。1973 年已经死过一次了,这次如果又战败那当然会彻底完蛋,朝日电视台和旭通信社这样的大企业也都会掉血,新锐动画这种小作坊则可能干脆就夭折了。

那么怎么稍微弥补一点,能让全国小朋友都收看到呢,高桥浩决定再动个手脚。每周于周日放在个全国放送档重播,于是顺便对于关东地区来说,等于一周 7 天不休每天都能看到有《哆啦A梦》在播。当然了,你要满足全国放送,还只是重播的性质,那时段就别指望了,可以做好最糟的心理准备了。最终是放在了周日早上的 8 点半重播,这次是正常的每回半小时、一周一回的档,注意了是星期日早上 8 点半。

后来 80 年代到 90 年代,星期日的早间被逐渐开发成了“第二黄金档”,可当时没有。双休日的大清早在电视放送的行业,是个神马鸟不生蛋的地方?周末出门玩的人不看电视,在家的人还在睡懒觉,能有多少人爬起来开电视啊,上哪儿要收视率去。那是妥妥的塞外苦寒之地,贬谪流放专用的蛮荒去处,没什么人能开上帝视角预料岭南还会出广深。事实上就《哆啦A梦》这样有败军之将前科的,也的确是实质性流放的。

新番组的异常编成体制确立后,管理著作权的藤子制作、原作出版社小学馆、朝日电视台、广告代理商旭通信社、制片厂新锐动画,5 家公司各自的项目负责人就要频繁聚在一起开会了。藤本弘曾经问高桥浩,漫画的一话要怎么在不到 6 分半的时间内表现啊?

我们知道正常电视动画的一回有半小时,《哆啦A梦》的短小故事处理成每回 2 话的份,那就是各 15 分钟,1973 年的和如今正在播的都是这样。而 1979 年朝日电视台起步这时,以不按套路出牌的编成体制每回 1 话 10 分钟,意味着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二。再掐掉片头片尾预告广告等之后,算起来正片的空间只有大约 6 分 22 秒。这么浪的操作很有可能最后搞成,制作层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塞进完整剧情,而观众层面又不够塞牙缝提不起吸引力,费力不讨好两头空空。

高桥回答说,本来的确是应该和日本电视台一样的形式,每周半小时内 2 话并且放黄金档的,但是由于之前的失败我们台里无法通过。所以在带番组的编成基础之上,还在周末清晨以通常编成重播,我们就是准备挑战哪怕只有 6 分 22 秒也要让小朋友觉得好看。

他向藤本承诺,给我 2 年时间,到时候我要让《哆啦A梦》重回跟日本电视台版本一样的形式,享有黄金档的待遇。高桥跟藤本不是老乡,但是他从小在藤本出身的富山县长大的,跟藤本说话开一口富山腔的方言,这两人立马就熟络起来了。

到了 1979 年 4 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即 4 月 2 日,复活的《哆啦A梦》于晚上正式登上朝日电视台,这时的收视率依然和播新闻的时候一样只有 2% 的水准。第 1 话的内容是很普通的剧情,哆啦A梦从口袋里拿出个神奇道具的故事,就是现在你随便一搜“哆啦A梦第 1 话”所能看到的。没有一个看上去像第 1 话的交代世界观的程序,没有展现大雄的玄孙为拯救废柴祖先把哆啦A梦送到 20 世纪的情节。

哆啦a梦宇宙开拓史旧版(哆啦A梦的动画开拓史探险记)(2)

这是因为当初他们的定位本来也不是重新动画化,而是回应 6 年前日本电视动画版本最终回最后一帧的那个“敬请期待下回”。这第 1 话《梦之町,大雄之地》在 40 周年纪念时,于今年 4 月的第一周播出了全新的重制版(上图右侧),也已经从 4:3 的画面变成了 16:9 的高清画面。

除了上面提过的几个试做版就登场的声优之外,1979 年的朝日电视台版本动画对于大雄的班主任、小夫的父亲声优原封不动。旧版大雄的妈妈改为演大雄了,那么旧版中演大雄的这回则演了大雄的玄孙世修。另外本作的美术设定叫川本征平,就是旧版的美术监督。

角色设计是中村英一,是从当年A制片厂刚设立时就加入的新锐动画元老人物,而且当时还是应届生身份入职的。在A制片厂这帮东映动画旧人创办的小作坊里长大,不是东映动画出身胜似东映动画出身。演出家以福富博为主,森胁真琴为辅。福富博也是当年还是应届生就入职了A制片厂的老员工,年龄比中村英一还年轻了 3 岁。森胁真琴是从动画师转行当演出家的跨界人才,从演出助手练级上来,《哆啦A梦》其实是她演出家身份的出道作。

当时动画行业还不普遍兴监督/系列导演和总作画监督等职务,老牌先驱东映动画也是在 70 年代后半才正式确立的。新锐动画这样的其他小型制片厂则更晚,中村英一已经就相当于实质上的总作画监督,福富博相当于实质上的监督。楠部三吉郎则亲自担任实质性的总制片人,不过他表示故意不把自己的名字登在职员表上,职员表留给前线干活的各位,而自己做个彻彻底底的幕后人。

作曲的任务,交给负责了假面骑士系列的菊池俊辅。另外主题歌《哆啦A梦之歌》的歌词,雏形其实是楠部大吉郎的亲儿子楠部工所作,然后楠部一家再补作修饰,当时楠部工还是个初中没毕业的孩子。这首歌就是我们当年在国内电视上看到的配音版本所用的主题歌,即可以被宣传为童年回忆的一首,只是国语配音版连歌也改成国语重唱了,歌词是另外填的而不是译文。

5、哆啦×哥吉拉联军

《哆啦A梦》在 1979 年 4 月 2 日播的第 1 话,明明依然只有 2% 的收视率水准,接下来就开始坐火箭了。经过 6 次的放送到了 4 月 8 日时,迎来星期日半小时通常编成形式的第一次播出,结果这天早上的重播居然一下子达到 9.4%。当场创新高破了旧版的纪录,因为 1973 年日本电视台在黄金档的全 26 回,最高收视率只有 9.1%。

本以为这是直接封了涨停板级别的迅速成功,不料这只是大牛市的起点。因为这个 9.4%,之后成了星期日早上重播的《哆啦A梦》之中,唯一的一次收视率才只有一位数。第二周 4 月 15 日,收视率就冲到了 12.7%,达成两位数。之后《哆啦A梦》没有在 15% 这个平台站住脚,因为进入6月份,直接跳空缺口来到了 16.7%。接着到夏季,本就是整个电视界的收视率淡季,7 月份以来在 17% 的水准遇到一点阻力。经过开播近半年后,在 9 月中旬,又来一个跳空缺口,终于突破 20% 的大台阶。

受到鼓舞的朝日电视台 10 月 3 日播出特别节目,在晚上 7 点到 8 点放杀必死,播了一小时的《哆啦A梦》。不过内容也还只是重播合集,要说有什么跟观众见面的新内容,就是把 1978 年完成的试做版也第一次在电视上播出来了。而且也仍然只是限定于关东地区的放送,也没有变成常态的每周这么玩,不过这是《哆啦A梦》历史性的一刻,在朝日电视台第一次登上黄金档的时段。

在 1979 年年内,周日早晨的《哆啦A梦》收视率最高来到 24.6%。1980 年开年就在新年假期放送特别节目,正月 SP 从此也成为《哆啦A梦》延续几十年的传统。接着周日版的收视率在开年半个月内,便无压力地突破 25% 了,1979 年 4 月至 1980 年3 月一年间的最高点达到 28.5%。

从1980年4月开始进入第二年,待遇也稍微提升了,周日早上的重播从8点半移后到9点半。虽然这时还不什么大动作,不过在双休日早晨这种边塞地方,时间每往后一点都能相当于内迁一点,条件就好点。

早在开播后大约半年,望着陡峭上涨的人气,楠部三吉郎很快就动了心思想给《哆啦A梦》出电影了,这回小学馆也又是支持的。然而即使在这时,人们已经看见了20%收视率的成绩摆在眼前,出电影的提案居然还是有明显阻力。

首先是朝日电视台方面提出,制作电影不会人手不足吗。因为电视上的《哆啦A梦》虽然每周日是重播,每周一到周六也有6话,每回全长10分钟合起来就一小时,相当于普通编成下一周一回半小时的2倍。再加上新锐动画本来也只是小型制片厂,这种情况下还想开工制作电影,极有可能影响到电视版的正常制作进程和交工。三吉郎打包票说这个不用担心,一旦出了事儿我负全责。但是藤本弘也不同意,他表示我的漫画作风是这种短篇单元剧就够了,搞电影没兴趣。

好吧既然原作者根本不想管,放今天说倒是可以彻底原创个长篇大电影出来,然而这只是今天的逻辑。再加上《哆啦A梦》原本的逻辑也属于原作连载一段时间后将其动画化,而不属于类似诸如《假面骑士》《魔神Z》《美少女战士》那样的为了上电视的前提而搞一个原作连载出来,本质上一开始就是原创。

当时《哆啦A梦》要想登上大银幕倒是还剩一种可能性,上东映漫画祭。本来按照东映与朝日电视台的关系,东映的片要上电视第一默认选项是来朝日电视台,反过来朝日电视台的片要出电影,第一默认选项也是由东映发行。而《哆啦A梦》又属于典型的儿童片,让东映发行的话绝好的去处便有东映漫画祭,是专门上映这类影片的。

东映漫画祭要直译一道就是一种动画电影的祭典活动,但其实上映的不仅仅是动画,也能有实景电影。也不仅仅是东映集团制作的影片,冠名的东映二字只指是东映发行。这祭典活动的玩法,是多个影片捆绑起来一并上映,给予小朋友节日般的感觉。买一张票就可以一次观看多个电影,检票完了进放映厅一口气连着放好几个。多作捆绑上映的营业方法,其实日本电影行业在上世纪这是普遍现象,不仅限于东映漫画祭。

东映漫画祭在上世纪的最后 40 年间盛行,大量日本人打生下来后第一次去电影院的体验,往往是东映漫画祭。每年专门在孩子放假的时期上映,春假和暑假这类的。在其中上映的影片有主力作,也有单纯的捆绑并映作,就是来蹭的,按上映时长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

长篇一般指1小时以上,这种一般是主力的完全新作,而且是原生的电影。中篇一般至少半小时,一般也是完全新作,但属于哪个电视番组的剧场版。短篇就是半小时都不到的捆绑并映作,这种就可能是再剪辑重映版,甚至把电视版之中的某一话直接拿来重播一遍。因为在家用录像机普及之前现实就是这样,电视上的东西说错过就错过了,重播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有一定的市场。

《哆啦A梦》这时是个什么情况,显然最适合也只适合短篇的那种情况。朝日电视台和新锐动画也就这么打算了,既然如此只好把《哆啦A梦》选集一些出来作为东映漫画祭的并映作之一,重播的场地从电视上移到电影院里而已。可是这回一听藤本弘又不同意了,他说在我的观念里所谓电影一定得是搞大新闻的长篇,起码 90 分钟的那种啊,你们这么搞我总觉得别扭。

楠部三吉郎听了大喜过望,所以说啊先生你还是亲自参加个长篇电影吧,他趁机顺水发动攻势给了个提案。1975 年的时候藤本曾经画过一话异常的《哆啦A梦》,长度有平时一话的 3 倍,标题叫《大雄的恐龙》。不过就算是平时的3倍,显然这也远远不足以用于形成一个长篇电影。三吉郎说,请先生接着画这一话的续篇吧,或者把之前画的修改,大幅增加细节扩充内容,最后再把这《大雄的恐龙》制作成电影版。

藤本听了妥协了,终于决定积极协助《哆啦A梦》电影版,所以藤本生前制作的电影基本上都由他亲自执笔脚本。新版的《大雄的恐龙》漫画于1979 年底重新开始连载,同时也是为了给电影提前造势,电影打算在1980 年 3 月也就是春假的时节上映。

单独的长篇电影,这就不好蹭东映漫画祭了,那发行商的问题肿么办。这时雪中送炭的是东宝,而且是互相雪中送炭。东宝这时面临的境况是,春假档也缺东西上映。

日本电影行业在 60 年代经历了崩溃期,到了 70 年代谁也不好过。缩小范围到儿童片这个领域,60 年代东映漫画祭兴盛起来站稳脚跟后,东宝见这玩法有得捞,加上为了跟东映竞争对抗,就从 1969 年末开始照搬类似形式,弄了个“东宝冠军祭”。东映漫画祭基本稳定在每年两回,3 月春假和7月暑假各一回,偶尔 12 月寒假回上第三回。东宝冠军祭则心很大,想固定每年打满这三回。

然而东宝为了应对 60 年代以来持续的电影业界大崩盘,已经在 1971 年自断臂膀以规避风险,这个母公司本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制片机能了。所以东宝集团自己的产能就远不如东映集团,可是东宝冠军祭又要每年打满三回,每回捆绑上映五六个影片,哪儿来这么多片供给你?因此只好大量发行外部制作的影片了,或者把很多年前上映过的老片剪辑缩短一下重新上映,再就是搬运大量电视动画的其中剧集来电影院上映,就靠这些手段凑数量。

要说其中作为主力的东宝集团自制完全新作倒也有,便是以哥吉拉电影为首的怪兽电影,每年只出得一次,主要放在 3 月春假的那一回之中。但是 70 年代的日本电影市场,已经进入市场崩溃→被迫小本粗制滥造→继续引发市场缩小,这样的死循环。哥吉拉电影这种典型的庞大成本开支,没几年市场就也支撑不起了,一年三回的东宝冠军祭收入加起来也供不起一个哥吉拉电影,1975 年后终于哥吉拉也被喊停。

东宝冠军祭到 1974 年就撑不住了,这年只有两回。哥吉拉没了后更是只剩一年一回,就是 3 月春假的那一回。终于到了 1978 年彻底完蛋,这年春假的东宝冠军祭是最后一回。然而事情还没完,接着 1979 年春雪上加霜,东宝出了一件事,他弄丢了奥特曼。当时奥特系列经历了几年空白期,第三期奥特系列将在 1979 年 4 月新番开播。圆谷制片厂为了事前造个势,把初代《奥特曼》抽取部分作品加以剪辑和总集篇处理后,准备在 3 月的春假档期放电影院上映。

这类剪辑旧作总集篇当电影放的事,奥特系列本身之前也干过多次了,按惯例自然都是东宝冠军祭中的捆绑并映作之一。这次本来也不例外,因为东宝是圆谷制片厂的母公司。可这回东宝表示 1979 年的春假档期,我们的邦画系院线已经事先有别的安排了,没有给奥特曼总集篇上映的空间。结果圆谷制片厂肿么办,居然去找松竹发行,最后成功如约在 1979 年 3 月上映了。

圆谷制片厂这胳膊肘往外拐的东西,令东宝憋得一口气,再加上一到上映,东宝发现还被打脸。因为这奥特曼总集篇电影反而卖座,松竹是人在家中坐馅饼天上来,东宝自己发行的片存在感却被吃了。这件事成为如今奥特系列电影也由松竹发行的开端,而东宝冠军祭也已经宣布终结了,那么接下来 1980 年的春假档东宝肿么办,再找什么片。

就是在这时的境况下,《哆啦A梦》的电影项目出现了,最终决定东宝来发行,于 1980 年 3 月的春假档期上映。不过即使《哆啦A梦》已经出现了高收视率,毕竟不意味着电影一定火爆,反例多了去了。第一次的电影终究是尝试,风险的不确定性永远大于以后任何一次,所以东宝还是发虚,想加一道什么保险措施。这片不是叫《大雄的恐龙》嘛,跟怪兽电影有相通之处,东宝决定把这片与《莫斯拉对哥吉拉》捆绑上映。

这样一来,没有东宝冠军祭的名号,但是跟东宝冠军祭的操作差不多。东宝冠军祭每年三回的时候,其中最主要的往往就是 3 月春假的这一回,春假大多有哥吉拉的完全新作。不过这次的《莫斯拉对哥吉拉》已经是 1964 年的古董片了,只是为《电影哆啦A梦 大雄的恐龙》保驾护航的,《哆啦A梦》才是本次捆绑上映之中的主力作。

《哆啦A梦》初次登上电影院大银幕还没名气,东宝决定出动哥吉拉来加一道保险,还有另两条背景原因。

第一条是 70 年代末以来,1977 年到 1980 年日本的影像作品在流行宇宙科幻风潮。动画及儿童片领域这些最适合完全虚构作品的,更是宇宙科幻风潮的加强版,可这《大雄的恐龙》几乎不沾边。

第二条来自东宝的对手大映,它到60年代为止曾是与松竹、东宝、东映等并列的影视界巨头企业之一。而其中在怪兽电影的领域,大映是唯一有资格还能跟东宝过两招的,搞出个跟哥吉拉对抗的嘎美拉系列。1971 年大映破产了,嘎美拉电影也跟着完蛋,不过 1974 年大映卷土重来了,1980 年则突然复活嘎美拉新作《宇宙怪兽嘎美拉》。

到这儿都还没完,这《宇宙怪兽嘎美拉》是个典型跟风宇宙科幻风潮的影片,其本身还给东宝形成 3 点威胁。第一,这片也要在3月的春假档上映。

第二,宇宙科幻风潮的领头羊是《宇宙战舰大和号》和《银河铁道999》,这俩的电影都是东映发行的,但是大映这次抱大腿让它们在《宇宙怪兽嘎美拉》中打个酱油。

这是什么级别,《宇宙战舰大和号》剧场版刚在 1978 年获得观客数 400 万人次的成绩,金额上是这年的日本电影票房亚军,以及整个昭和时代的日本动画电影票房冠军。《银河铁道999》剧场版则在 1979 年获得观客数 300 万人次的成绩,金额上是这年的日本票房冠军,当时是动画类电影头一次拿下这种地位。然后东映还在轮着来,1980 年又将轮到《宇宙战舰大和号》剧场版,1981 年《银河铁道999》又有剧场版。《永远的大和号》是 1980 年的动画类电影商业成绩夺冠大热门,相比之下这时的《电影哆啦A梦》还是空气。

第三,这时哥吉拉电影自 1975 年以来已经处在休止状态。当然了所谓休止状态,只是如今上帝视角的表述,在当时观众看来其实等于 1975 年后已经完蛋了。东宝每年都在内部开会重启哥吉拉项目,但就是一直还没拿出个确切结果来。可嘎美拉这时时隔 9 年复活了,大映得意呀,在《宇宙怪兽嘎美拉》的拍摄时玩了一幕剧中剧。

片中有个电影海报的招牌横倒在嘎美拉脚下,片名叫《永别了多吉拉》,海报上印着怎么看都长得像哥吉拉模样和动作的怪兽,“多吉”在日语里还是迟钝蠢笨的意思。在东宝看来这摆明了就是大映在开启嘲讽模式,必须干他niang的。

哆啦a梦宇宙开拓史旧版(哆啦A梦的动画开拓史探险记)(3)

可是干要怎么干,人家说的哥吉拉完蛋了是事实,这时的确根本拿不出新作来。也罢,主角是《电影哆啦A梦》,还是怪兽电影《大雄的恐龙》(东宝称),哥吉拉方面就出个古董物《莫斯拉对哥吉拉》护航。80 年代了还在电影院里放 60 年代的片,全国规模上映且需买票,同样的事要是放今天,就像坑爹到造谣也不会这么造的操作。但是当时哥吉拉这样的影片还有这样的价值,加上 1979 年正好是哥吉拉诞生 25 周年,社会上各种反响不错,令东宝看到了希望,这相当于给《电影哆啦A梦》加了一道对冲风险用的期权。

《大雄的恐龙》就这样与《莫斯拉对哥吉拉》在 1980 年 3 月的春假同时上映了,买一张通常价格的票可以一连看这两部影片。结果令东宝扬眉吐气,电影票卖出去了 320 万张,这与多年前《莫斯拉对哥吉拉》初次上映时观客数 350 万人次的好成绩差不多。这也定下了《电影哆啦A梦》的市场基础,此后至今约 40 年的 3 月春假档常规上映的电影,平均观影人次就是 300 多万。

更重要的是,结果这比 1980 年动画电影的夺冠热门《永远的大和号》还多出整整 100 万人次。这成为一道历史转折点,70 年代末日本流行的宇宙科幻风潮由盛转衰,伴随的标志性事件便有 1980 年的电影市场杀出了《电影哆啦A梦》这么一匹黑马。后来衰退的宇宙科幻风潮某种程度上由观客数 240 万人次的《机动战士高达Ⅲ 相逢宇宙篇》接棒,逐渐转化为钢普拉风潮,就不是这里再多说的后话了。

于是 1981 年 3 月的春假毫不犹豫地再出第二作,这回是让《哆啦A梦》也开始参入宇宙题材的《大雄的宇宙开拓史》,直接拿下这年的日本电影票房亚军。并且冠亚军都被东宝发行作品包揽了,冠军是哥吉拉的班底东宝圆谷组(中野组)制作的战争影片,仅仅过 2 年东宝就扭转了当初的一时颓势。哥吉拉的接力棒从此完全交付给了哆啦A梦,后来平成哥吉拉专注于开发寒假正月旺季,哆啦A梦则成为了每年春假东宝的固定法宝,以及整个日本电影市场的象征性级别的存在至今。

为了《哆啦A梦》的电影项目,小学馆、朝日电视台、旭通信社、东宝、新锐动画的各代表负责人或干部,自然也经常外出聚在一起开会。那是电影落地之前 1 月份到 2 月份的时节,还是冬天外面能看到一片雪景,他们穿上长靴在公园的雪地里并排散步。看着脚印开玩笑说,这是哆啦A梦教给我们的“友情”啊,我们像不像片中那 5 人的小伙伴?

6、哆啦中兴

1981年朝日电视台已经能够放心大胆地通过决议,《哆啦A梦》要从 10 月的改编期起登上黄金时段安家了。每天 10 分钟的带番组不要了,星期日早上的半小时重播也不要了,两相结合。从此首播就是黄金档的每周半小时,另一种意义上的 1981 年 10 月新番。

不过具体移到哪个黄金时段呢,星期五晚上 7 点整不是有个朝日电视台×旭通信社×东映的专属档嘛,当时正在接档东映魔女子系列播面向小女孩的动画。而紧接其后的星期五晚上 7 点半,当时是朝日电视台×东映的专属档,只是没有旭通信社。这边在播电视剧,9 月底要播完了,于是正好来一波顺势平移操作。

这么安排,原本在 7 点整的东映动画作品,后移半小时在 7 点半接着播,原本在周日早上的《哆啦A梦》则移到 7 点整。《哆啦A梦》移到星期五晚上 7 点黄金档后的第一个季度,平均收视率都超过 25 %。至今《哆啦A梦》也仍然在这个时间每周放送中,2005 年 4 月因声优老龄而集体翻新后也自然延续。

而紧接其后7点半的档,过了没几个月 1982 年开始的则是金属英雄系列的第一作《宇宙刑事贾班》,与《哆啦A梦》搭伙在一小时内接连放送。朝日电视台×旭通信社×东映的专属档至今也依然存在,重复一遍,旭通信社现在不叫旭通信社了,是旭通第企(ADK)。

至于原本在星期日早上 9 点半,《哆啦A梦》移走后留下的那个档呢,接着又用其他藤子不二雄原作漫画的动画版战了 6 年。6 年后 1987 年 10 月起接档的则是,从黄金档移到早间占这个坑的金属英雄系列,从此东映超级英雄也就开始在星期日早晨扎根了。1989 年 4 月前移到星期日早上 8 点整,2017 年 10 月再移到 9 点整。

20 年多年后,朝日电视台的那个高桥浩从 2003 年下半年起,调职就任东映动画的总裁,然后当了 10 年。当年最初由《哆啦A梦》开始的星期日早上 8 点半这个档,后来由关东限定转为朝日电视系列全国联播的东映动画专属档,而且也是旭通信社担任广告代理商。高桥就任后,这里成为《光之美少女》系列的放送档,他亲口说,我从这之中也能感觉到某种“小小的缘分”。

电影版第一作《大雄的恐龙》是福富博亲自任监督,之后两作就换成了曾参加电视版演出的西牧秀夫。可藤本弘觉得他跟自己不对路子,请楠部三吉郎换人。三吉郎于是慎重挑选了一员老将芝山努,就任第四作《大雄的海底鬼岩城》的监督。这回的芝山努不但是当年A制片厂刚成立就来的老人,而且是创始人楠部大吉郎立业时,从东映动画的同事中挖来的元老之一。

《电影哆啦A梦》虽然打响头炮成功,但客观趋势的规律上,成长为长寿稳定系列终究是需要时间和波动的。这时过去了 3 年,第四作也进入人气回落的趋势之中了,不足当初第一作的三分之二。虽然按照如今的物价水平来换算,也是相当于将近 25 亿日元票房收入的水准,放什么大环境的标准也显然是大卖座,但第四作其实是《电影哆啦A梦》40 年间的史上最低成绩。

这一下芝山努立马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被叱为商业成绩滑落的显性责任人。不过三吉郎顶住了,强推芝山监督,并且还想让他也就任《哆啦A梦》电视版的监督。但是如果下一年的电影还是成绩不好,那三吉郎也保不了他了,芝山受到了背水一战的通牒。

结果 1984 年的第五作《大雄的魔界大冒险》取得了 330 万人次的观客数,比第一作《大雄的恐龙》还高。而且是这年东宝发行影片的票房冠军,当时这是《哆啦A梦》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成绩,本作被视为《电影哆啦A梦》的中兴之作。从此芝山的地位也一举就稳固,连续担任电视版的监督并且年年担任电影的监督,20 多年从未间断过,直到 2005 年声优刷新的契机他才终于退休了。

很长一段年岁中,尽管芝山监督对传言中的形象被固定不太认可,但动画业提起《哆啦A梦》或芝山努的其中任一个,经常随之绑定想起的就是另一个。哪怕直到现在,所有监督不是芝山的《电影哆啦A梦》数量加起来,也还不及他一个人担任监督的数量。《哆啦A梦》的声优翻新之后,2006 年起新世代版的电影也由重制旧作开始起步,第一弹重制是值得纪念的第一作《大雄的恐龙》,第二弹就是中兴之作《大雄的魔界大冒险》。

【尾声】

哥吉拉的粉丝,《大白鲨》《侏罗纪公园》《头号玩家》等作的导演斯皮尔伯格,1980 年曾来一趟日本。碰上本已是古董片的《莫斯拉对哥吉拉》居然正在电影院里上映,在日本的电影院实时观赏原版的哥吉拉简直可遇不可求。于是斯皮尔伯格买票进场看《莫斯拉对哥吉拉》,这一来也就看了《大雄的恐龙》,后来 1982 年上映了《E.T.》。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b2e04fd1b700ff33?utm_source=toutia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