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改变人的一生(老子感慨世人皆醉我独醒)
《道德经》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是第二十章的内容,与其它章节相比较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修辞手法上,与屈原的《离骚》相似。但是,老子的修为毕竟要高出屈原,因此,同样的是情感的表达,老子就体现出了一种淡泊的境界。我们先大体意译一下这段文字的意思:
恭敬的应诺与曲意地奉承,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敬畏的,不能不敬畏。古老而久远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高眺望。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没有被打动的迹象。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没有成长。懒淡闲散啊,好像不知道要去哪里。众人都有所储备和依赖,而我却像不断的丢弃所有。我的心如同愚笨一样。世俗的人啊都在宣扬自己,我却处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世俗的人们认真计较,我却表现的无所谓。博大空旷,如大海一样;自由奔放,好像不会停止。世俗的人们都有所凭借和依恃,唯独顽固又卑微。我坚持与众不同,以遵循大道为根本。
对这一章,很多人说是老子发牢骚。这点是肯定不对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文字中的“我”并不是指老子自己。对于自己的称谓,《道德经》中是以“吾”表示的。比如“吾不知其名”,这里的吾就是指作者老子自己。
那么,这其中的“我”指的是人世间那些悟道、遵循大道做人做事的那一些。这些人与世间众生做对比,让人们学习在生活中去发现、并靠近那些悟道的人。
老子在第十五章中,对于“善为士者”画了一幅画像。这一章,则是与世间凡俗之人做了对比,这样就会鲜明在感受到,那些“我”是如何处世的。
于是,我们突然就会想起一些人物,他们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形象,就是与众不同的。比如疯颠的济公,他们在世时的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被误认为是疯子。
所以,这段文字的开头,老子就用了两个“相去”,告诫世人,二者虽然相去很远,但在世人的眼里,却没有发现二者的分别。因为世人都凭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欲去生存。因此,老子内心是感慨而万分的。
这一段文字虽多,中心思想只有这一点:就是对“我”与世间众生做个区别。
下面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未孩:指的是一个生命来到了人间,还没有长成小孩子,仍然处于小婴儿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婴儿,连个小孩子都不能算,更不能称为“人”,因而“未孩”。“孩”是个动词。因为未孩,所以其没有被成人的观念沾染,是处于“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是赤子的境界。
食母:很多人将这个“母”解释成道。在第一章中,老子明确地说了“有名万物之母”。那么,“食母”,就是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感悟天地大道。《道德经》后面有一句话“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就是对“食母”的解释。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