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幽默手法(从老舍先生的牛天赐传)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幽默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里,老舍先生以“老舍式”的幽默风格,讲述了一个弃婴被一对富裕无孩的牛姓老夫妻收养后的成长经历。牛天赐就是这个弃婴的名字。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虽然老舍先生在书序中自谦说,这本书是在“热、慌、乱”中写就的,但是依然遮不住这本书里“老舍式”幽默的光芒。
老舍先生在写创作心得时,甚至自嘲这本书中的幽默“到了论斤卖”的地步,可见笑点有多密。
文学家说,好文字都是有声有色的,声就是声音,色就是画面。《牛天赐传》就有这样的魔力。
它不刻意描画人,但人物活灵活现。它也并不热闹的逗笑,但不动声色的幽默,总让你觉得而且它有声音、有画面,看书就像看电影一般生动。
《牛天赐传》
小说中的牛姓老夫妻,就是牛老者和牛太太,他们有钱,但无儿无女,所以本家的穷亲戚们都颇为惦记他们的钱。
两人本来想抱个娃娃养,但牛太太想抱养自己娘家亲戚的,牛老者想抱养牛家这边的,两人暗暗较着劲。天赐的到来,一下子打破僵局,被老头视为“老天爷送来的小英雄”。
牛老者,是个运气不错的老商人,奉行“马马虎虎就得了”的处世哲学;马虎到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是怎么成的功,全靠“碰”,歪打正着,做啥生意都赚钱,竟也混成了当地数得着的人物。
虽然会挣钱,但牛老者是怕太太,经他多年的经验与参悟,“老天爷也大不过太太去”。
牛太太,父辈做过官,家传宝贝就是父亲的一枚小印章,天天贴身挂着,因着这点官家出身,修炼出一套官本位治家哲学,把牛老者和仆人们管得服服帖帖的。
牛太太顶看不上牛老者的商人出身,就连抱养天赐,也是打算用牛老者的臭钱,培养出个官样的儿子,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们都知道老舍先生最擅长写小市民,他笔下的小人物,个个都热气腾腾的冒着人间烟火气。《牛天赐传》中的小人物也不例外,老舍先生极少用笔墨去写外貌,但每个人物又都是活生生的,看书的时候感觉跟看电影一样,每个人都会动。
比如,老舍先生通过写帽子,来写牛老者的性格,
“帽子永远小一号,大概是为脱帽方便,爱脱帽几乎是种毛病,一笑,手便往帽檐上去了;有时候遇上个好事的狗,向他摆尾,他也得摸摸帽檐。”
再比如,老舍先生通过写种痘,来塑造牛太太的特征:
“免费种痘的地方很多,但天赐不能去,身份要紧。花钱种痘大概分两派,洋式的只种一颗,老式的一共种六颗,种的时候老大夫的手不住打哆嗦。牛太太决定去种六颗的,理由是大夫一哆嗦,没准六颗给种成七颗八颗了呢,痘不是越多种越好么?种之前还得跟大夫立规矩,种满六颗送一块钱,短一颗扣一角五分。”
写牛太太的教子风格,一个细节,“严母”形象便跃然纸上:
“看到彩虹,多么好看,哼,不许指,指了烂手指头!他刚要嚷“瞧那条大花带儿哟,”必定会有个声音——“别指!”于是手指在空气中画了个半圆,放在嘴边上去;刚要往里送,又来了:“不准吃手!”于是手指虚晃一招,搭讪着去钻钻耳朵,跟着就是:“手放下去!”你说这手指该放在哪儿?手指无处安放,天赐只能偷偷跑到僻静地方去想像着虹的美丽,小手放在衣袋里往上指着。”
这段描写,不仅有画面,还有声音。很多读者说看到这一段笑着笑着就想哭,因为我们小时候也都被这么拘束得无处安放自己的小手。
这一家子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男仆四虎子。
如果说天赐是这本书的书胆,那么四虎子就是这本书的书眼,书胆是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书眼则是点睛之笔。
在妈妈严格拘束中成长的天赐,跟男仆四虎子结成了伟大的友谊,少年时唯一的自由之光来自四虎子。
老舍先生塑造四虎子这个人物时,有许多让人捧腹的细节,但我觉得有三个字最传神——天赐一有空就去找四虎子:
“咱哥俩问你的点事”。
“咱哥俩说吧。”
“咱哥俩”这三字,既体现了四虎子的忠诚,又体现了他的热肠,一个又愣又单纯的傻小子形象一下子活了。
四虎子之于天赐,名义上是主仆,其实是兄弟,更是黄天霸式的英雄。天赐在虎哥这里找到了灵魂依托。
在学校受了气,回来虎哥开解他;妈妈死时,本家亲戚欺负他,是虎哥气冲冲拨开人堆,把天赐救了出去;牛老者死后,天赐无依无靠,是四虎子不离不弃,拉着天赐靠街边摆个小果摊,教天赐学会生存。
每个被虎哥打动的读者,少年时都有一个类似虎哥的心灵寄托。好书就是这样,让我们看见自己。
老舍先生画像
2、从《牛天赐传》看幽默的三重境界
幽默的英语是humor,是神来之笔的意思。可见,幽默是一种大智慧,幽默的人一定是智慧的,但智慧的人不一定幽默。幽默堪称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一种特殊的天份。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纵观古今中外的幽默艺术作品,大概有三种境界。
也不必在这三种境界中非要分出个高下来,不同境界的幽默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重境界:纯粹搞笑,笑过即忘
纯粹的搞笑,只为逗你一乐,形式有很多,比如冷笑话、脱口秀、吐槽、小丑表演、滑稽情景剧、二人转表演等。
特点是笑点非常密,总能出人意料,看一场表演从头笑到尾,笑到肚痛,但是乐完就忘了,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
周国平老师说,幽默不仅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才能。
纯粹搞笑的幽默,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活,现在有一个新兴职业,叫职业段子手。一件普通的事,经段子手一加工,逻辑一改,就成了笑料。这就是核心技术。
第二重境界:笑着批判,发人深思
幽默的第二重境界,是用幽默为表现方式,或自黑,或自嘲,或还原某种不良风气,然后进行批判现实。
这种风格的文艺作品在主流电视媒体中常见,比如央视搞笑类文艺节目,小品《扶不扶》、《卖拐》都是这样的类型。
这类文艺作品的特点是,笑也笑了,笑到最后一定要“上价值”,回到正能量价值观,引发思考,对社会起到一定的教化意义。
喜剧演员赵本山先生
第三重境界:让人笑着哭的幽默
正如喜剧大师陈佩斯说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周国平老师也说过,最深刻的幽默,是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
用幽默的手法创作悲剧,真正的幽默大师最擅此道,以此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也最经久不衰。
为什么我们年少时觉得《大话西游》是喜剧,成年后看《大话西游》会哭?因为它的内核是一出爱情悲剧,幽默只是表现手法。
为什么看卓别林的默片笑完了会难过?因为它塑造的是底层人悲惨的命运。
《牛天赐传》也是这样让人“笑着哭”的作品,幽默只是手段,内核是一个弃婴看似幸运实则无处安放的人生。
老舍先生在序中说: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人,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替他喊冤,代他想办法。可是小孩子更可怜,不但是无衣无食的,就是那打扮得马褂帽头像小老头的也可怜。”
牛天赐就是个可怜孩子,一出生就被抛弃,如无根漂萍,出身就是一个悲剧;当他变成牛家的少爷,我们都以为是幸运,然而这也是另一种不幸的开始。
因为有个凡事都要规矩的“严母”,天赐的腿就因为要守规矩被绑成了终身残疾的“拐子腿”。
婴儿天赐连哭都没有自由,因为奶妈是付了钱的,天赐一哭,奶妈的乳就迎上去,堵住嘴。
终于能脱离家庭去上学了,但是身世秘密被泄露,同学们都叫他“私孩子”,孤立他,结义兄弟也来欺负他。
本来衣食无忧,可是爹妈一死,一切化为泡影,又回到“弃儿”的起点。
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反复写天赐的小伙伴——穷人老黑家的五个孩子,因为比起他们的自由自在,天赐虽然富足却实在称不上幸福。
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全如了意。
牛老者也可悲,马虎了一生,太太死了才决定认真操持起来,谁能想到靠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一认真全赔光了。
牛太太倒是一板一眼认真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结果死的时候,葬礼被人闹成了一出戏。
《牛天赐传》就是这样的书,语言让人笑,故事让人悲,悲之余,又有救赎。
老舍先生让我们在笑之余,看到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看到种种筹谋最后终必成空,只是他把这些悲凉都嵌在幽默的语言里。
笑着哭的幽默,正如老舍先生的人生,幽默了一辈子,其实内里却是各种左右两难、求而不得,最后又以悲剧告终。
老舍先生蜡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