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最爽的神剧(却让你欲罢不能)
最近几天,我看了部短剧,十来分钟一集的内容就已经把好奇心勾了起来。
本以为是个校园题材的纯真故事,谁知道竟然有些上头了!不仅充满悬疑气氛,还有间歇性地高能反转,实在忍不住想要安利给大家。
《那年夏天的秘密》
青春剧还能这么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轻的大学生。
他们是从高中就一起玩闹到现在的“情比金坚”组合。一个学霸、一个暴力无脑哥、一个懦弱小弟、一个班花。
身为大一的学生,因为各奔前程半年没有见面了,他们重组了这个老友局来叙旧,谁曾想反倒被有心人设了局。
故事从这四个朋友玩捉迷藏开始,其他三个人藏起来,懦弱小弟负责找。
捉迷藏这个游戏,大白天玩是趣味,大晚上玩就有点恶趣味的意思了。
奇怪的是,玩着玩着四个人都躲进了同一个大衣柜里藏身。
这是什么诡异行为?说好的小弟去找人呢?
小弟说他刚才找到了一个人,跟他击掌交替之后就开始找地方躲。明明四个人的局怎么突然多了个人?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该不会是闹鬼了吧......
就在他们慌乱的时候,柜子外面突然有人用铁丝捆住了把手,任凭他们怎么呼叫,对方都不作回应。
是恶作剧,还是谋财害命?
四人组立刻反应过来,一定是熟悉他们的人。因为知道他们喜欢玩捉迷藏的,只有曾经的高中同学。
于是,一场推理大戏开始了。同时另一条故事线也被引了出来,他们的高中时期。
在整个高中生涯里,自己曾经跟谁结下过仇怨?
这话在他们看来十分可笑,自己身为学生怎么会犯过伤天害理的过错,也绝不可能被人记仇到现在啊。
可随着他们把一件一件小事回忆起来,事情好像没有他们以为的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是场整人的恶作剧,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暴力报复。
因为采用了双线叙事交替切换,一条当下、一条过去,故事节奏显得很快,让观众跟着剧情一起推测过去的秘密,悬疑色彩浓重,反转情节颇多。
每三五分钟就会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不断地为眼前的事埋下伏笔。
就在我们以为是凶手的时候,又被主角的思路推翻,让这个报复事件显得更难以捉摸,整个人都被带起了节奏。
从加害者的角度看校园暴力,全员皆“恶人”
其实近几年来,青春题材一直是被观众诟病的类型之一。
不是狗血就是白痴无脑,多数能够登录播放平台的也几乎没人愿意为它埋单,更别提为它叫好。
但这部剧能够吸引我,是因为它用一场游戏解读青春成长的故事,牵引出了值得讨论的社会问题,为已经穷尽的青春题材找到了“破圈”的蹊径。
越往后看,越容易发现剧情的主旨,围绕着校园暴力展开讨论。原来四人组,是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与旁观者。
从加害者的角度看校园暴力,这是少见的影视作品。
四人组在推理报复者的时候,不断回忆起高中的事。他们没有人愿意承认错误,连连狡辩,认为自己犯下的错并不是大事,根本不会引起这样的恶果。
我们不仅看到了施暴者的不自知,还有袖手旁观的那一个,整个剧中无一例外,全员“恶人”。
说起来,四人组做过什么天大的坏事吗?
并没有。
但就是一件件小事,把他人逼到了绝处。
无脑哥因为一场球赛打输了,就毫不留情的污蔑对方,说别人偷钱。仗着身强力壮,就随便欺负班上的内向同学,把别人的衣服丢掉,嘴上也只是说开个玩笑而已。
班花听到了别的女生说自己闲话,用了更绿茶的方式予以还击,欺负了其他女孩。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有些出戏。
不是因为剧情没趣,而是想到了自己的高中生活。总有人说现在讲校园霸凌的作品太过了,都在输出负能量。
《悲伤逆流成河》上映时,有人说郭敬明的剧本永远都是“丧文化”和狗血。
易遥因为患上了“性病”,小米将她生病的消息传到了学校,同学们开始欺负易遥,用冷水泼她,辱骂她,凌辱她。
《少年的你》上映时,除了“融梗”之外,还有一批人在呼吁着:这样负能量不该出现在银幕上。说着里面校园霸凌的情节太夸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怎么可能欺负到这种程度。
我们看到电影中的陈念,成绩好,内向寡言,从不惹事。但因为目睹了另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成为了施暴者的新目标。被殴打,被剪光头发,被拍裸照,被全班同学默契地集体孤立了。
影视作品中的霸凌,不过是冰山一角
其实经历过、或旁观过校园暴力的人都知道,影视作品中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发生在现实里,不过只是霸凌的冰山一角。
我们的青春并不像标准青春剧那样充满纯真的情节,除了学业的压力,还有那些同学口中的暗黑“恶作剧”。
我们不止一次看到“恶作剧”名义的校园暴力事件登上新闻头条。
什么女初中生被逼着用嘴叼垃圾桶中的冰棍,跪下磕头等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被霸凌的是谁,也永远不知道这些孩子会用怎样的手段。
这些暴力行为,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前两年一组大数据就吓到了许多人。57.5%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故意伤害案件。
其中,高达88.74%的案件导致受害人存在伤亡情况,31.87%的案件受害人重伤,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
《那年夏天的秘密》这部剧中,懦弱小弟有这样一句话,“暴力伤害的受害者,一般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懦弱到底,要么成为另外一个恶棍,用以暴制暴来保护自己。”
这是在《少年的你》之后,再一次让我陷入思考的片段。
四人组能否最终意识到自己的过错?那被他们伤害过的人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故事里的受害者可以任由编剧的撰写,他们也许选择原谅,也许成为了下一个施暴者。
而现实中呢?那些被伤害的人,更多的是没有让自己变恶,他们只是一辈子都活在被欺凌的阴影中,再也没能走出来。
这部短剧,说白了并不复杂。它脉络清晰的讲述了事情的起因,和它酿成的后果。这样的作品值得被关注,校园暴力这一话题,也该被更加重视。
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美好的人生,这人性的灰色区域,应该让它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下,被反思和审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