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个性化解读 学读论语14就正有道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
说实话,如果不学这一章,我还真不知道有“就正有道”这样一个成语。
这一章,对话感也挺强,代入场景,更容易理解:
弟子们来问孔子:“老师啊,您总是要求我们要做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要有所追求、要积极好学。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算是好学呢?”
孔子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在饮食上,并不追求一定要吃饱吃好,在住所上,也不过分追求一定要舒适豪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力很敏锐,但是在言行上却很谨慎,多听多看多想但是却不多说,向学习、践行圣贤之道的人求教,并且能做到知行合一,使自己的知见和行为合乎古圣先贤的道德标准,这样才是好学啊!”
这其中我感触较深的有三点:
一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并不是吃饱穿暖一切安定之后才去做君子、才去学习、才去做好人、被人尊为君子的。现实中,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个人经济条件并不怎么富足,但是却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参加公益活动,无私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人。他们或许贫穷,但是精神富足,他们也是道德高尚的人,也堪称“君子”。
第二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力是敏锐的,能够及时精准地洞察事物发展变化,我想,他们的思考力也必定不弱,心中总会有各种应对预案。但是,他们却要“慎于言”,话到嘴边留三分,三思而后行。
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加油干!”
俗话又说:“好马在腿上,好人在嘴上。”
俗话还说:“能干的不如会干的,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
俗话最后说:俗话就是俗!君子就应该敏于事而慎于言,说与不说要看场合,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分寸。
第三点就是“就有道而正焉”,最常见的解释就是靠近有道德的人,向他们请教,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偏失。
有些人就质疑:哪些人是有道德的人?什么样的人算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和没有道德的人脸上贴着标签吗?那些贴着标签的“砖家”“叫兽”真的有道德吗?他们认为自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伪道德的人太多了,沽名钓誉的人太多了。
所以在他们看来,此“道”,不是标准不确定的“道德”的“道”,而应该是古圣先贤之道;“有道”,也不是标准模糊的“有道德的人”,而应该是“学习、践行古圣先贤之道的人”。
“正”有些人也认为不是纠正、匡正,正的本义是位置居中、不偏斜,引申义为合乎法则的。所以他们认为“正焉”不是纠正自己,而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古圣先贤的道德标准。
听起来好有道理、好有现实意义啊!姑且信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