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

钓鱼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台钓中上钩经常中鱼,钓组有点偏灵,而下钩常中鱼,钓组相反偏钝。在实际的垂钓中通过鱼钩钩住鱼嘴中钩的部位,做出适合当时的作钓鱼情,给予钓组适当的微调,来提高中鱼率,这种观点,是不是正确呢?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1)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2)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3)

现在的鱼钩可谓五花八门,什么伊势尼,伊豆,新关东等等,总会脱离不掉钩尖轻盈,钩底,钩柄粗而重,这样饵料在附钩后,鱼在吸食钩饵时,会因为重心,重量的差异,钩尖总是先被鱼吸入口中,当鱼含着钩饵,带动铅坠和浮漂,产生漂象,这时提竿刺鱼后,多数是钩尖刺中鱼的上唇较多。但是到底是上钩中鱼多还是下钩中鱼多,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只有搞明白不同情况时,鱼唇被刺中的是上钩或下钩,钓组当时是一种什么状态?这样才能判断,上下钩中鱼频率的不同,此时的钓组到底是灵还是钝?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4)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5)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6)

要明白到底是灵还是钝,我们必须要理清三个中钩鱼口的概念。什么是正口,偏口,锚鱼。鱼钩刺中鱼唇的部位不同,就说明鱼在吸食钩饵或者游经钩饵附近时,干忧或触碰到了静态平衡的钓组,产生了漂迅。当我们提竿刺鱼时,因子线弯曲的程度不同,产生的迅号损失不同,所以刺中了鱼的不同位置,有刺中上唇的,下唇的。锚上的等等不同的位置。通过观察统计这些不同中钩的部位。然后再统计上下钩中鱼的频次,做出微调后,有效改善中钩率,及缩短连竿的间隔,这样才是我们的目的。什么是正口呢?就是鱼钩正好刺中上唇正中间位置。不是这个位置的其它任何地方都被称为偏口。哪怕鱼钩刺的较深或较浅,也都不能算正口。而刺中鱼唇以外的鱼身任何部位都属于锚鱼。只有明确这三种鱼口的概念,才能根据中钩的鱼口,判断出钓组此时的状况。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7)

正口形成的原因很简单,钩饵落在鱼群最密集的水层,鱼能不怎么费力就将钩饵吸入鱼唇,当鱼吸入口中,使浮漂产生信号,提竿刺鱼正好刺入鱼嘴上唇部位。可以说正口形成的诸多因素是由若干个刚刚好组成的。子线弯曲的程度刚刚好,水线的长度刚刚好,甚至风线和漂座之间的弯曲程度也刚刚好,事实上调钓就是需要做到这些刚刚好的细节。偏口,锚鱼则多是这些刚刚好的细节,恰巧不那么合适。如子线过于紧绷,提竿后鱼钩刺鱼位置较浅,甚至刺中鱼但刺不穿,导致频繁跑鱼。子线过于弯曲,则有可能导致刺中鱼唇侧面,下面,子线过长完全躺底,鱼的密度又较大,则有可能鱼钩钩中鱼身,鱼尾等部位。当上钩中鱼频繁时,说明鱼吸饵时用力不大,也就是上钩和水底没有摩擦力,明显此时上钩要么轻触底,要么离底。如连续中鱼是正口,那此时调钓最合适。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8)

如上钩中鱼多且偏口多,则子线过短,而且钩饵离底,钩饵垂钓的水层可能要比鱼群的所在水层要偏高,子线过于紧绷,且离底的间隙比较大一些,提竿总是打偏口较多。应上推浮漂一至两目,让钩饵离底近一点,再试试,直叫上钩连续中正口鱼。那么当下钩中鱼多为正口,如连续三次以上,那多半是子线过于弯曲,甚至双钩躺底。因为只有这个状态的双钩,鱼在吸食钩饵时,钩尖才不会朝上。此时应下拉浮漂,直到上钩中正口鱼。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9)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10)

如果锚鱼较多,跑鱼较频繁,这就是子线过长,过于弯曲,铅坠把线组锚在水底,进窝鱼来回蹭线,产生漂象,提竿时锚上鱼了。此时应缩短子线长度,观察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如还是下钩中鱼,那就继续调整钩饵离底,直到出现连续正口。如果连续中钩跑鱼,那就是子线过于弯曲,应上推浮漂或修剪铅皮,增加调目,直到连续上钩正口为止。当上下钩都有中鱼,都是上唇中鱼,中钩较深,这是子线过长且弯曲厉害,关健是饵料太轻,导致钩饵被吸食到了过深的部位,一直将子线拉紧了之后才有漂迅。应该先调整饵料比重,如还有这现象就下推浮漂,一直到出现正口为止。以上的总结不全面,大师发现什么地方不对请指教。谢谢各位赏帖。祝钓鱼人天天爆护,出钓顺利!

钓一目了还怎么调整钓灵钓钝(怎么样判断钓组的灵与钝)(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