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

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一百零八个绰号,再加上蒋门神镇关西之流,整部水浒传的绰号多得数不清。同样位列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其中人物也有很多绰号,比如跟曹洪对战的铁棒将军何曼,绰号就叫截天夜叉。

绰号并不完全是贬义,很多绰号都蕴含着高深的文化,要是不仔细琢磨,还真不知道这是在骂人。比如咱们今天要说的三国人物的七个绰号,其中就有两个涉及上辈私德,其他的最好也别深琢磨,因为越琢磨越火大,连一向仁厚的刘备也会被气得暴跳如雷甚至大开杀戒。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1)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要聊一聊三国人物的绰号,而且咱们的依据,一定是三国正史而不是《三国演义》。比如吕布绰号“三姓家奴”就纯属演义虚构,因为吕布从头到尾都姓吕,也没有给三任主人当过家奴,甚至三国时期有没有家奴这个词,也是个问题。

吕布人品确实令人难以恭维,但是在后汉乱世换主公或依附别人,并不是难以接受的:刘备先后依附过曹操袁绍刘表,关羽投降过曹操,徐庶从刘备那里跑到曹操阵营后来还当上了言官首领(御史中丞),当然不会一言不发。

就连给大家印象较好的张辽,换的主公也比吕布多:“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三国志》这段记载,可以证明张辽原本不是吕布的部下,而曹操是他第五任主公。这样说并没有诋毁张辽的意思,而是说在后汉乱世,豪杰换主公就像刘备换“衣服”一样频繁,所以“三姓家奴”并不算啥磕碜事儿。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2)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三姓家奴”这个绰号在三国正史中没有记载,什么《后汉书》《三国志》《魏略》中都只字未提,但却提到了另外七个绰号,这七个绰号只有一个有点尊敬的意思,其他六个,不是形貌诋毁,就是人格攻击,甚至还涉及到上一辈的私德。

咱们先说那个有点尊敬意思的绰号:虎侯(虎痴)。

一提“虎侯”,读者诸君肯定会想到那个赤膊战马超的“虎痴”许褚。但是在三国正史中,马超还真没给许褚起绰号为“虎痴”,他是很尊敬地称许褚为“虎侯”,而且那一仗,是马超失败了(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虎痴之名,是曹军自己取的:“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不管是虎侯还是虎痴,许褚听了这样的绰号,不但不会生气,反而可能有点沾沾自喜,而另外两人的绰号,要是细琢磨起来,就能让当事人怒发冲冠。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3)

这两个涉及到上一辈私德的绰号,就是“黄须儿”曹彰,“碧眼儿”孙权。

不管曹操是曹参的后裔还是夏侯婴的若干代玄孙,他都是不折不扣的汉人,孙坚据说是孙武的后代,当然也是如假包换的中土人士,但是他们却生出了黄胡子绿眼睛的儿子,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两个名词:隔壁老约翰和昆仑奴。

后汉三国时期没有亲子鉴定,也没有基因突变说法,所以曹彰可以一直姓曹,孙权还接了哥哥孙策的班。要是放在现在,这二位都活不到成年——长出绿眼睛黄胡子,就要被掐死了。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4)

除了虎侯(虎痴)、碧眼儿、黄须儿,咱们今天要聊的其他四个三国绰号,都属于“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的刘备刘玄德,而且这四个绰号,都有史料依据。

读者诸君最熟悉的刘备绰号,可能就是“大耳贼”了,事实上刘备也真有一对大耳朵:“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不管是《三国志》还是《华阳国志》,都记载了刘备大个子长胳膊大耳朵,看起来就像猪八戒与孙悟空的合体。

如果单从面相上来讲,大耳朵是有福之人,所以“大耳”后面不加一个“贼”字,还是可以接受的——其实在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眼里,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汉贼。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5)

大耳朵可以接受,但是“露涿君”就摆明了是恶意嘲笑了,即使是刘备把自己标榜成仁厚之人,也忍无可忍,把叫他“露涿君”的名士张裕杀掉了。此事在《三国志》《续汉书》《蜀志》《太平阅览》《艺文类聚》都有记载,这里就不一一摘录了。

现在想来,“露涿君”可能不是什么坏绰号,因为“涿”读作“啄”而不是“臀”,只是说刘备胡子稀少而已,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留胡须,连一根都没有,是不会嘲笑没有须髯的刘备的。

但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所有的正常男人都有胡子,没有胡子反倒成了另类,有点像被汉武帝割掉二两肉的司马迁。没胡子的人碰到正在替何进报仇的袁绍,可能就要凶多吉少了:“(袁绍)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

因为被嘲笑没有胡子而极其恼火,所以刘备找了个理由把张裕杀了,诸葛亮出面讲情也没用,刘备一句话就怼了回去:“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6)

张裕因为嘴损而丢命,但是还有人作死继续给刘备取绰号,这个作死并死掉的人就是彭羕彭永年。

如果我们细看《三国志·卷四十》,就会发现马超举报彭羕,纯属是自保卖友,彭羕的话也没有不臣之心,他只不是想取代诸葛亮的位置而已。但是彭羕给刘备取的绰号,却彻底激怒了刘备,因为他称刘备为“老革”。

“老革”可以理解成“老兵”,但是按照当时的解释,这个词还有两个意思:“皮毛枯瘁之形也;皮去毛曰革。”

不管是毛发枯槁还是有皮无毛,都不是刘备所能容忍的,所以彭羕不管怎么解释都没用,被刘备拉出去斩首了,享年三十七岁。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7)

给刘备取绰号,一般都没有好果子吃,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给刘备取绰号的曹丕,刘备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曹丕给刘备取绰号,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不管怎么说,刘备也是曹丕叔叔辈的人,而且曹操咽气,刘备还派使者吊唁,表示对老朋友的辞世“很遗憾”。但是曹丕在给孙权的诏书中,却对刘备破口大骂:“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疲)弊,外困智力,故见身于鸡头。”

被称为彭羕称为“老革”,刘备暴跳如雷,被曹丕称为“老虏”,刘备却一点辙都没有,因为他在夷陵战败之后,就一直拉肚子,爬都爬不起来,也没办法找曹丕算账了。

三国名人七个外号(三国人物绰号的文化内涵)(8)

三国正史中的七个绰号盘点完了,这里没有对三国枭雄英雄不敬的意思,因为在古典文学中,绰号也是一种文化,如果一百单八将没有绰号,那么他们的形象就不会如此深入人心,三国时期的绰号,也体现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笔者孤陋寡闻,只在三国正史中找到了这七个绰号,见多识广的读者诸君,一定知道更多的三国人物绰号,并且对这些绰号有更深刻的解读,所以最后还是要请问读者诸君:您认为在三国中,哪些人物的绰号最有文化内涵?哪些绰号更贴切、生动、有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