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5年规划(果链也绷不住了)
9月8日凌晨,苹果将举行秋季新品发布会,巧的是,华为的Mate50系列产品将在9月6日官宣。相差仅1天,也许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领先优势。
从2009年苹果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算起,已走过12个年头。截止2021年底,在中国累计卖出3.8亿部手机。
但2015年巅峰期过后,苹果在中国的销量一年不如一年。而我们的国民品牌华为、小米、VIVO等逐渐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并且后来居上。
多样化的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2022年,到底是华为还是苹果?又是一个纠结的选择。
二者的竞争异常激烈,但同时又有一些相同点,例如两家的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等产品用到的玻璃、触控模组、生物识别功能组件等,可能都来自蓝思科技(300433.SZ)。
01
2022年半年报
2022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1.87%至11.43%,消费者需求降低,消费电子市场陷入低迷。
好在智能汽车领域飞速发展,车载触控显示面板、汽车玻璃、充电桩等新市场迎来了利好。
目前消费电子产品仍是主要收入来源,智能汽车领域带来的红利还未充分释放。
中报披露上半年营收为191.83亿,同比下降10.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5亿,同比下滑113.2%。
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不仅是因为消费电子市场的低迷,更多还在于生产交付、物流、采购相关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增长。
毛利率同比下滑多少说明了盈利能力出现疲软,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领域,还有大把代工厂等着和知名客户合作。
异常艰难的这几年,想要稳住毛利,还得依靠研发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除了提高研发人员的薪资待遇,还有自主研发机器设备,便于更好地适配公司生产线布局和工艺技术特点。
由于黄花、湘潭新园区处于建设与运营前期,新园区需要接受客户的全面认证,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暂时未能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
但是从蓝思科技的中长战略来考虑,研发是核心,尤其在智能汽车领域,需要投入一剂猛药。
目前研发费用约13亿,占营收的比重约7%,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为了获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只为换来更多订单,可是抱紧大佬的腿就一定高枕无忧吗?
02
过度依赖大客户
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布局多年,已经拥有丰富且知名的客户资源,如苹果、三星、小米、华为、特斯拉等,其中与苹果可谓深度绑定。
2021年苹果带来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额的66.49%,公司前5大客户贡献的销售额占比达到80.56%,这个比例高的异常危险。
众所周知,被苹果抛弃的棋子日子有些难过。可深度绑定,也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议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或是一旦苹果产品销售量下滑,将对蓝思科技产品出货量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为了积极相应大客户的需求,蓝思还在积极地扩充产能,前期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巨大,若不幸被大客户抛弃,有可能发生产能过剩风险。
重资产运营模式下,借款压力倍增。
03
借款负担重
目前蓝思科技在东莞、湘潭、越南等地在建的主要项目预算总投资约62亿,其中湘潭和黄花园区投资额较大,分别为7亿和44亿。
黄花园区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定增,但其他项目所需资金多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和借款。
截止今年中报,长、短期借款余额超过160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接近25亿,而公司账面资金仅98亿。
上半年的利息费用接近3亿,正好亏损也是3亿,可想而知,这么高的利息费用如同雪上加霜。
近5年年度利息费用平均在5亿左右,最高曾接近7.5亿。今年在面临更多借款的情况下,利息费用将突破新高。
04
存货跌价损失
前面说到依赖大客户的同时,蓝思科技疯狂扩产,一旦被苹果开除出供应链,很可能短期内产生产能过剩、存货积压的风险。
最近2年存货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截止今年上半年,余额超过7亿,占总资产的比例约9%。
周转天数从前2年的50天左右上升至目前70多天,存货周转速度下降,将直接影响存货的变现能力。
其中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和原材料价值约57亿,占比超过80%。对于消费电子产品而言,科技的更新换代快速且频繁,若不能及时出货,势必导致存货积压,进而产生跌价风险。
从近4年的资产减值情况可以看出,存货跌价损失占80%以上,2021年接近8亿,其中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跌价损失风险较高。
一方面手机、汽车用品对零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行情的波动也为上游供应商带来一些挑战。
在行情不那么好的时候,即使是产业链上的大佬,也要寻求伙伴、抱团取暖,但有个棘手的问题是,合并形成的商誉。
05
商誉
2020年蓝思为了在现有业务平台上开辟新业务,陆续布局原辅料市场、专用设备、智能制造等上下游产业。
耗资94亿收购了业界领先的智能手机金属机壳厂商可胜科技与可利科技,从事各类合金的生产、销售与研发。
收购时产生了29.7亿巨额商誉,虽然占净资产的比重只有7%,未达到危及公司生存的严重地步。
但看看蓝思最近5年的净利润,最高时接近50亿,最低时只有6亿,今年上半年甚至亏损3亿。
试想一下,约30亿的商誉一旦“暴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致命打击。
06
总结
与苹果的深度合作关系显然有利有弊,2015年后苹果在中国的销量每况愈下,蓝思科技的的营收和利润同样收到波及。
作为业界的制造大佬,手握多家知名企业的订单,把全部身家押宝在苹果上实在有些风险。
重资产模式下,巨额投资导致企业负债累累,现金流波动极大。扩充的产能能否提升营收、缓解现金流紧张的状态,恐怕还得看苹果的销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