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

引出问题

下面有两处房物,你认为哪个价值更大?为什么?

(左边是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右边是某现代住宅。)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1)

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他。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2)

陋室铭的 “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座右铭”,一般就是警戒、勉励自己的简短文字;“墓志铭”就是对逝者生平、主要功绩的记述、称赞。古代的这种文体,在形式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押韵——在诗词歌赋中,句子最后一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读来朗朗上口。如本文中的“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其韵母大多是ing,只有一个是in,这些字称为“韵脚”。

两个重要实词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3)

  1. 馨,形声字。香表意,表示香气;殸表声,殸即磬,是一种石制的敲击乐器,其声传得很远,表示馨是传得很远的香气。文中的“德馨”,比喻品德高尚,闻名遐迩。

  2. 牍,会意字。从片,象木片之形,表示牍是用于写字的木片;从賣(卖),卖有售卖、炫耀之义,表示古代的市场上有售卖牍,当时识字的人不多,能在牍上书写是很荣耀的事。本义是木简。竹简通常只写一行字,木简比较宽,可以写几行字。文中的牍引申为官府公文,相当于今天的文件。

特殊语言现象:

一、一词多义

  1.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后一个往来只是形式上的,前一个往来更有实质的内涵——沟通、交流,甚至辩论。

  2. 之:①无丝竹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何陋有(特殊句式——倒装句的标志,不译,实际上是“有何陋”)。

    关于“之”的这两个用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韩重点说说。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4)

原来A校和B校是两所独立的学校,现在因布局调整,要把B校并入A校。怎么办?就要通过收公章、取吊牌、免职务等来取消B校的独立性,组建新的学校C校,使之成为C校的一部分。同理,“丝竹乱耳”是一个主谓结构,具有独立性,现在要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它成为大句子“无……”的一部分,怎么办?古汉语语法就是在原来的主谓之间加上一个“之”。只不过学校合并是做减法,而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做加法。

B.倒装句——宾语前置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5)

一般人都是头朝上,脚朝下,而杂技演员为了表现自己的功夫,吸引观众,在舞台上往往要倒立,头朝下,脚朝上,表演完了又回归常态。“何陋之有”是倒装句的宾语前置,这个句子本来是“有何陋”,为了强调宾语“何陋”,就把它放在了动词“有”的前面,并且用“之”来提示。“何罪之有”“何错之有”等,与此同类。

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就像李玉刚的反串,只是在舞台上临时做了一把“女人”。“有仙则名”的“”,“有龙则灵”的“”,本身是名词,这里临时反串一回动词,分别是闻名、显出灵异的意思。“丝竹乱耳”的“”、“案牍劳形”的“”,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耳乱”(使听觉受到扰乱)、“使形劳”(使身体感到劳累)的意思。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6)

内容解读

1、题目是《陋室铭》,为什么却从山水写起?

这种方法叫做比兴,先说别的事物,目的是引出真正要说的事物。也可以说是类比。作者通过“山水”引出“陋室”,通过“仙、龙”引出“吾”(室主人),通过“名、灵”引出“德馨”。概括地说,就是要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开门见山是一种方式,曲径通幽也是一种方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不是也用了比兴?

2、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表现“德馨”——陋室不陋的?

首先,写陋室环境淡雅,其次,写陋室主人交往高雅,最后写陋室主人情趣优雅。以上主要是正面描写,突出一个“雅”字,表现作者孤芳自赏。接下来是侧面描写:两个“无……”的句子,从反面写,表明作者安于清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诸葛庐”“子云亭”进行类比,以孔明、杨雄自况;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拉名人”站台“,突出因为”惟吾德馨“,所以陋室不漏。

这里有一个典故。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怎么还会闭塞落后呢?”

七年级下学期陋室铭注释(课文辅导七年级下学期刘禹锡的陋室铭)(7)

总结课文

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