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健康渔业产业带(生态好渔业兴)
生态好,渔业兴
贵州有着发展生态渔业的天然优势——年均降水量1179毫米,4697条河流遍布全境,年均气温不超过19摄氏度……
33543亩水面被网箱占据、富营养化水体散布全省9市州,无序开发、破坏性养殖已是贵州渔业的过往。
2016年,中央将贵州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18年,贵州建立从省到村五级河长和从省到乡的四级“双总河长”体系,并全面推进“零网箱·生态鱼”。
2019年,生态渔业纳入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十二个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省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贵水黔鱼”公共品牌诞生。
守好“两条底线”、完善顶层架构,5年来,贵州生态渔业产业形成逐步向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迈进,并成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助力。
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的鲟鱼养殖基地内,工人展示成品鱼。杨成利摄
规模起,势渐成
梵净山,同纬度仅存的绿洲,富含硒、氡、锶等元素的优质矿泉水汇成“九十九溪”分散而下,其中一支流经德旺乡净河村流入锦江,贵州东亿农业的鲟鱼养殖基地即位于此。
总占地面积500亩的7个基地,年繁育鱼苗水花2000万尾、年产幼苗500万尾、年产标鱼500万斤,产值8650万元。而这家主营业务涵盖冷水鱼(鲟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和鱼子酱加工、销售及国际贸易的企业,只是贵州省生态渔业公司众多分、子公司之一。
2018年,贵州省生态渔业公司成立。3年来,这家定位引领全省生态渔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从零开始,发展为业务覆盖全省9市州,涵盖大水面养殖、苗种繁育、设施养鱼、冷水鱼、餐饮等板块的综合渔业产业集团,带动全省发展湖库生态渔业面积达71万亩。
2020年,贵州拨付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渔业发展,出台政策扶持9家省级龙头企业、45家市州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年,省渔业协会成立,首批会员达到72家,全省渔业行业企业超过700家。
2020年,全省湖库生态渔业面积63.58万亩,鲟鱼产量1.91万吨居全国第二,稻渔综合种养280万亩,生态渔业一产产值达61.09亿元。企业规模、数量增长,养殖规模和效益持续提升,贵州迈向内陆渔业强省的步伐越走越稳。
都匀市湾寨娃娃鱼养殖基地
生态好,鱼出山
2006年,清水江下游,三板溪水电站建成蓄水,形成近8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居民开始在库区养鱼,仅锦屏县库区就有2万多个网箱。
“网箱连着网箱,因为争地盘,村民冲突也多了。”渔民李连坤说,网箱养鱼解决了村民生计,但饵料、鱼类排泄物日积月累,湖水被污染了。
2018年,贵州全面取缔网箱养鱼,上岸渔民李连坤变身护渔队长。
“最早开摆渡船,后来搞网箱,现在是带着乡亲们护渔。”李连坤说,自己生在江边,靠水吃水半辈子,他想在变清的河上再开几年船。
清水江复清,不仅让本地居民欣喜,还引得八方客来。
2019年,贵州省生态渔业锦屏公司成立,在三板溪库区开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
“以水养鱼、以鱼净水、以鱼控藻、以鱼增效。”生态渔业锦屏公司董事长赵谱远介绍,投放的鲢、鳙等鱼类吃浮游生物,不需要喂饲料,既能创造产值,还能平衡库区生态。
2019年11月,三板溪鳙鱼获得有机认证,在广东经营农庄的刘轩铭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好产品能改变食客。”刘轩铭说,因为水质好、养殖时间长,三板溪的鲢、鳙鱼肉质更好,以前只吃鱼头的客人也愿意吃鱼身了。
从月亮湖到三板溪,从龙滩口到光照湖,一个个有机认证为贵州大水面养殖注入活力,生态优势正一步步转化为渔业产业优势。
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后山社区大闸蟹养殖基地里捕捞大闸蟹。罗大富摄品牌兴,百花放
2021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广州)渔业博览会上,贵州生态鱼展馆成为一大亮点,“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引得嘉宾驻足,会议期间就签下6.25亿元的战略合作大单。“贵水黔鱼”品牌逐步打响,标志着贵州生态渔业品牌化战略成效初显。
自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之日起,以品牌化提高贵州生态鱼影响力、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是既定策略之一。近三年来,以省生态渔业公司为龙头,通过完善产业链,建立牌标识体系,“贵水黔鱼”初步形成了以产定销、订单生产的产品销售格局。
2019年4月,贵州省生态渔业公司打造的“贵水黔鱼”形象店于贵阳市观山湖区正式开业,公共品牌进社区,也标志着由政府打造的生态鱼正式进入消费市场。
围绕“贵水黔鱼”公共品牌,我省先后培育出“贵州鲟鱼”“贵州稻花鱼”“贵州湖库鱼”三大单品品牌,形成以公共品牌为主、区域特色品牌为辅的品牌矩阵。不仅如此,省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开展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和产品认证,目前已对播州乌江鱼、锦屏腌鱼、剑河稻花鲤、从江田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同时,乘势而起的渔业企业也加速了产业化、品牌化之路,除各具特色的鱼鲜品牌外,还开发出大量深加工品牌产品,黔梦娃娃鱼肉面、布塔尼鱼子酱、百姓友酸汤鱼片等产品进入商超,端上各地居民的餐桌。
生态为基、产业聚势、品牌助力,有特色、有产量、有内涵的贵州生态渔业产业正在出山越海的路上稳步向前。
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后山社区大闸蟹养殖基地里摆放大闸蟹。罗大富
岩下娃娃鱼 周建国摄
——2021.11.25——
记者/向忆峰
文/郭红宇
编辑/王文竹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发布/杨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