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

【课文内容】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2)

【文章分析】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3)

【背景介绍】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同步练习】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4)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5)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6)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7)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8)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9)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0)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1)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2)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3)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4)

【字词积累】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5)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离开。这里指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6)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7)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8)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19)

【知识链接】

古代家训

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写 信

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结尾,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致"

"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下一行顶格写"敬礼"。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儿××"等。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近或相反。

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粗茶淡饭——山珍海味。你也来对一对。

山清水秀—— 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结构梳理】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20)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21)

【句子分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的,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22)

【中心思想】

【写作练笔】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内容梳理】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诫子书的内涵是什么?结合实际谈一谈。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他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 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拖延的现象呢?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积累拓展】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23)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诫子书学习内容全解)(24)

【练习提高】

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读完后请总结一下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写作参考】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阅读扩展】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