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俚语的乐趣(保定方言俚语中品)

#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在群体社会中,大家相处,都希望和睦和谐,团结友爱。但有一种人总是和周围人处不好关系,招人硌硬,让人腻味。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两个较为普遍使用的方言词:硌硬和腻味。

先说“硌硬”。

“硌硬”,是人心里产生的讨厌、别扭、厌烦甚至恶心等心理感受。读音ɡèyìnɡ,也有写作“膈应”。这里采信前者写作“硌硬”,理由是:从词的构成来看,“硌”“硬”都是“石”部,词形和谐,易记易书写。从词义看,“硌”是硬物触碰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硌牙”“硌了一下”,都和“硬”字相关联,相呼应。从发音上,硌读ɡè,与声部“各”一致,同时与“硬”字同为四声,读起来加重肯定的语气。而“膈应”中的“膈”一般读ɡé,二声,在“膈应”这个词中要读四声,容易读错。从词义上解读,“膈”为人或哺乳动物体腔中分隔胸腹两腔的膜状肌肉,如“膈膜”,不会产生“讨厌”“烦人”等心理感受。所以“膈应”来表达讨厌、让人烦的意思,就有点牵强了。所以我们还是用“硌硬”二字。

“硌硬”从词性上分,一是形容词,讨厌、厌烦。“他那个人就是磨磨叽叽,斤斤计较,让人硌硬。”二是使动词,使人感到别扭、难受,不痛快。“一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心里就觉得硌硬。”使……感觉硌硬。“硌硬”的原意是有个硬东西(如小石子)在鞋里,使得脚很不舒服。引申到心理反应就是像硌到硬东西一样难受。

“硌硬”的对象有时是人,或者是令(使)人反感,生厌;有时是某种行为引起人的不快,甚至恶心,让人硌硬。从程度上来说,凡属无伤大局,受到不足挂齿小事的干扰,统称为“硌硬”人。有一句歇后语:“蛤蟆跳在脚背上——不咬人硌硬人。”蛤蟆伏人脚,于人无大碍,唯惹人心烦。意思是说“硌硬”不会伤及到人,就像硌了一下牙,但是并不影响吃饭一样。所以说,硌硬人的人,不见得是坏人,也不见得做坏事。但是这种人说话不着调,做事不靠谱,不招人待见,惹人反感,让人生厌。

“硌硬”的对象还可能是物。有些昆虫类爬行动物,如毛毛虫、蛇等外形容易引起人感官上不愉悦的,就容易让人硌硬。前面说的癞蛤蟆,软囊囊、黏糊糊,身上还长有疙瘩,让人看了不舒服,也产生硌硬的感觉。

有时一些非常规、不符合常理的,或者是不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事或物,也会惹人硌硬。“小明染了一头半边蓝半边紫色的头发,挺硌硬人的。”这是由个体审美差异导致的视觉上不舒服,从而引起心理厌烦的感受。

“硌硬”的对象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是向外的,或者说是因外界引起的心理感受。而“腻味”除了表达这种外在引起的感受之外,还有内在的,莫名引起的感受。“今天觉得可腻味了,不想去吃饭了。”这句话所说的“腻味”也可能是有外在的原因,但是更主要表达的是心理感受。腻,本义是食物的油脂过多,引申为烦,因过多而厌烦。味,是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滋味和味觉。也指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嗅觉和气味。“腻”“味”合起来就是由于外界刺激感官而带来的不舒服、不愉快的感受,讨厌的意思。“每次他都在饭桌上吐痰,腻味死人了。”有时候觉得生活单调乏味也会心生腻味、厌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她说已经活腻味了,想自杀。”这个表达和“硌硬”是有所不同的。

此外,“腻味”还有黏人的意思。比如两个人过分亲密,就叫“腻味”,也用叠字“腻腻味味”。“她俩整天腻腻味味的,老在人前过分亲热。”有时候干脆直接用一个字“腻”。“她俩整天腻在一起。”就是黏在一起的意思,这是“腻”最初始的意思。

在保定方言中,“硌硬”和“腻味”都用,但在相同语境下,腻味用得更多。有时“腻味”后面还要加宾语成“腻味人”。有人把“腻味人”搞成了口头禅,这也“腻味人”那也“腻味人”。

方言俚语的乐趣(保定方言俚语中品)(1)

旁边的行为腻味人

如果一个人面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腻味人”,与任何人交往都觉得“腻味人”,产生“腻味”的就不是对方了,而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己的感觉或者是心理出了问题。整天老觉得别人“腻味”的人,一定是一个挑剔,缺少包容宽容之心的人,这不仅给对方造成压力,也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硌硬”也好,“腻味”也罢,都不是美好的感受,都属于负面情绪,是负能量。厌倦、厌恶、烦人等所有的不愉快,都对我们的精神心灵产生腐蚀,或者让人情绪愤怒,或者精神疲倦,兴味索然。

所以要学会调整心态,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甚至多面,我们要努力忘掉不快,寻找美好,让自己开心快乐的度过一生。

来源:保定方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