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

文/墨尔本人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1)

三体

有人评价科幻小说的三个标准:不如《三体》,媲美《三体》,超越《三体》。

就目前而言,还没听说谁能超越《三体》这本小说。

也有人批评这本书幻想大于科学,但不可否认《三体》在科幻领域的里程碑意义。

尤其是那高维度“歌者文明”带给人的震撼,以及黑暗森林法则的无情。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2)

维度

什么是维度?

当你用铅笔画出一条直线时,这条线就是“一维”。

你用无数条直线填满这张纸,得到的平面就是“二维”。

但是,当你想画出一个人,这个人不仅要有长度,宽度,还要拥有高度的空间时,这就是“三维”。

目前的“四维”只是假设,当然目前的各个维度都是一种猜想。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3)

星际穿越

在《三体》中对于“四维”的解释是:可以看到三维世界的无限细节。

而在《星际穿越》里将时间纳入四维之中。由于其有科学团队作为顾问,本文就以《星际穿越》为蓝本来解释四维时空。

我也依稀记得曾有人说过,四维是在三维坐标系里,添加了抽象化的时间概念。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说过,如果“四维时空”能够实现,那么回到过去、未来将不再是遥不可及。

那么,每个维度怎么去解释呢?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4)

一维的标准:空无

一维”就是一条线,能代表什么?它就是“空无”。

这个“空”与佛家“缘起性空”的观点一致。

“缘起”就是看到世界万物都是各类偶然因素的偶然组合,是完全无常的,所以他们的“本性为空”。

就像是小时候看《西游记》,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无字真经。

那时候在想,都是没有字的书了,还要它干什么?值得那么费心费力去求取吗?

现在想想,求的应该是那“九九八十一难”,至于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的遥远与艰辛。

就如唐三藏前世是金蝉子,因为轻慢佛法被惩罚转世,那么他需要的是无字真经吗?不是,是用这一路的磨难去坚韧那颗向佛之心。

想想如今,有人求财拜佛,是不是一种“缘木求鱼”呢?

虽然佛家讲究“众生平等”,不会因为你的贪婪而拒之门外,但你也要知道,佛法有云:缘起性空,放下执念。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5)

这个“无”,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谋而合。

就像是“一维”突出这个“一条线”而不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地方。

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合起来的“无为”就是强调:个人逍遥与顺应自然。

正如现代社会“大智者”所奉行“做减求空”的哲学思想一样。

我记得一位主持人曾说过,自己的社交一直在做减法,由原来的“多”转为“精”。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实在高明,不去追求外物的繁华,从而专注内心的充实。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6)

二维的本质:规矩

二维”是个平面,或许还是个无限延伸的平面,如何表现出平面?

我们都学习过“几何学”,那么一定会用到圆规与直尺。

“亚圣”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说到“规矩”,我们脑海里肯定能想到儒家。

无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是“克己复礼”都是儒家规矩思想的体现。

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春秋,天子有名而无实,可以想象孔子是多么痛心疾首。

多提一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汉代董仲舒说的,不是春秋儒家的思想文化。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7)

三维的法则:善恶

三维”是一个长宽高的空间界面,更贴切地说就是我们的世界,姑且这么认为。

那么,不难理解“三维”的法则就是“善恶”。

无论儒释道哪一家,都是“惩恶扬善”的,这点无须质疑。

想想现在世界,大多都以法律来约束人类,所以,善恶是如今社会生存的分界线。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8)

高维的理念:因果

暂时来说,由于不同人对于“四维”定义的不同,统称之为“高维”吧。

说道“高维”不得不提我那位老师的话:穿越到现在与未来不再是幻想。

由此看来,在“高维”里,时间是变量不是常量。

不像是在“三维”里,时间只能用来表达固定值,或者说很难精准感受它的存在,只能模糊地认识到岁月的威力。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9)

而在“高维时空”中,可能存在着每个人一生的轨迹,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如同电影般,一帧一帧不断重现于时间长河中。

这也是回到过去、未来的理论基础。

那么,对于“高维”来说其本质是什么呢?

答曰:因果

我记得同事以前问我:幸福是什么?

我说:幸福就是追求美满,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以达到不留遗憾的目的。

那么,当我能够回到过去或着未来,我会怎么做?

我会将父母、爱情、事业都修正一遍,以期一个美满的结局。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10)

佛家总说:因果之道,逃脱不得。

佛经中的“三世”正好对应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那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是:所有由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像梦幻一般,如同泡沫中的影子,如露水与闪电一般,我们应该像这样看待世界的一切。

是不是强调存在与不存在?

存在是因,不存在是达到“四维”之后,过去不再是难题,所以也没有什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烦恼了。

或者说大彻大悟之后,放下了,释怀了。

另一方面,再次回到过去又是一个“因”,未来肯定因此改变,也是另一个“果”。

儒释道的三层境界(从维度来看儒释道的智慧)(11)

《道德经》说:生死、祸福,有无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是不是也对应“高维”可以改变过去与未来的猜想。

………

现在想想,“低维”到“高维”是不是一种递进,而“高维”对于“低维”可能也有兼容。

那么,儒释道的思想文化能够穿越千年,依旧流传下来,是不是其本身的智慧就已经达到了“高维”的程度?

应该也无人否认吧。

#头号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