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的发展(电视场景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变迁)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电视场景变革的路径与模式》成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的发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的发展(电视场景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的发展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电视场景变革的路径与模式》成果

一个由互联网引领的媒介场景化时代已经到来。

对于电视媒介来说,场景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电视本身就是一种场景化的媒介,从诞生那天开始,电视就与场景相伴相随,场景化传播也成为传统信息时代电视的固有优势和生命力的根本。从传统信息时代到互联网信息时代,随着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的历史演革,电视的场景也发生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可以说一部电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电视场景化的演进史,新世纪以来,如果说互联网引发了媒介传统场景的深刻变革,那么移动互联网更是正在对媒介的组织、平台、产品、渠道、终端、乃至体制机制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场景化重构。在这种背景下,从场景角度不仅可以清晰地描述电视遭遇的来自新媒体乃至整个互联网的冲击, 而且,为了适应新的传播和竞争格局,为了走出困局获得新生,电视媒介必须进行一次深刻的互联网化场景变革。

一、电视场景的历史沿革

电视机是电视媒体传播的主要终端,也是受众接受信息的基本入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这个终端曾经是电视媒体的唯一,这里曾经是一个汇聚亿万目光的地方,凝聚家庭温情的地方,引发全民狂欢的地方。电视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度过了二十多年的黄金年代,也留下了一幕幕经典的场景。

(一)广场场景

一群人聚集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同时收看同一台电视机的同一个节目,场景很像露天电影,尽管电视机无论从屏幕尺寸还是技术指标都不太适合广场场景,但是这样的场景依然是电视发展史上无法忽视的一幕。物质贫困、信息匮乏的年代,人们别无选择,电视机存在的地方,就会成为人群聚集的地方,电视媒体传播的任何内容都会成为人群关注的焦点。

经典场景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全村人围在唯一的电视机前,如饥似渴地收看里面的任何节目。二十世纪70年代,电视机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城里人条件特别好的才可能有一台小的黑白电视机,农村人家基本买不起,但是有条件的村委会可能有一台。村委大院往往有寻常农家小院的几倍大,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连墙头上都站满了人。远处的人可能根本看不清播了什么,但还是要执着地看下去。当时只能收到中央台和省台总共两三个台,基本上是播什么就看什么,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经典场景之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们挤在宿舍楼的传达室外集体收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1980年代热播的国产电视剧有《蹉跎岁月》(1982)、《今夜有暴风雪》(1984)、《四世同堂》(1985)、《寻找回来的世界》(1985)、《新星》(1986)、《红楼梦》(1986)、老版《西游记》(1988)《篱笆女人和狗》(1989)、《围城》(1989)等。为了弥补国内电视剧生产能力的不足,丰富荧屏内容资源,一批境外电视剧(以下均为中国内地首播时间)相继出现在内地荧屏:《铁臂阿童木》(1979)、《大西洋底来的人》(1980)、《加里森敢死队》(1980)、《姿三四郎》(1981版)、《大侠霍元甲》(1983中国香港)、《血疑》(1984)、《女奴》(1984)、《诽谤》(1984)、《阿信》(1984)、1983版《射雕英雄传》(1985中国香港)、《神探亨特》(1980年代中后期)等。

相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信息的极度匮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媒体提供的内容要丰富多了,但是对于当时的大学生这个群体,没有比宿舍楼传达室外更好的条件了,上述包括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在内的几乎每一部热播电视剧都让大学生们如痴如醉。

经典场景之三:大排档的啤酒烤串+世界杯的狂欢。

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集体狂欢的节日,能够亲临赛场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电视直播也就成为赛场外人们同步观看的最佳选择,场景的主体是一群人,场景的特性是群体狂欢,人们需要通过群体的呐喊和尖叫释放心中的能量、张扬自我的个性。群体的狂欢是个体自由意志的集体表达,由于电视机本身的传播特性是面向个体和小的群体,所以只有在类似世界杯这样的特定情况下,电视才会成为群体狂欢特定的媒介。

(二)客厅场景

也就是客厅全家收看,场景的主体是家庭所有成员,场景的特性是温馨和谐。这种传播场景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曾经是非常经典的一幕,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诞生受到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受到强烈的冲击。

经典场景之四: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全家人围坐在客厅吃年夜饭收看央视春晚。

央视春晚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的巨大成功开始,三十多年来一直被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当成不可或缺的年夜饭,但是新世纪以来,央视春晚的脚步越来越艰难,一方面是一代一代春晚人在呕心沥血、奋力创新,另一方面则是观众和网民越来越多的无情吐槽。

原因有很多:

首先,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更加丰富、审美需求更加多样化,而央视春晚作为全世界唯一一档面向全球华人的节目,必然越来越难调众口。

其次,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用户生产内容,从而实现真正的开放办春晚。

第三,春晚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如何为节目创新释放更多的空间。

第四,从传播场景角度思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电视传播场景的多屏分裂局面,场景分裂导致电视场景越来越适应个性化的收看,越来越不适应群体性的狂欢,而受众对于央视春晚全民狂欢体验的期待一直没有变,所以,央视春晚越来越难办了。

央视春晚的黄金年代,正是电视客厅场景的黄金年代,也是电视媒体的黄金年代。

(三)多屏分裂场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全国电视媒体的发展,省级卫视的陆续开播,频道数量的急剧增加,屏幕内容的极大丰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媒体的兴起,电视机提供的选择越来越多,家庭成员之间审美需求的差异不断显现,电视遭遇了一系列的场景分裂,客厅全家收看首先变成了一人一台电视机各看各的,最后变成了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看电视,只有像除夕夜央视春晚、汶川抗震、奥运会、世界杯等少数情况下这种客厅全家收看的场景还会昨日重现。电视机这个史上最大的客户端正在遭遇越来越严重的客户流失。

这一幕幕经典的传播场景,记录了电视当年如何制造了一场视觉的盛宴,如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何引发了一场信息传播的革命,也见证了电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整个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一直延续到新世纪的前五年,电视媒体作为后起之秀,颠覆了传统主流媒体报纸杂志广播共同构建的传播格局,成为主流媒体中的主流。

1997年开始,互联网媒体们来了。先是四大门户网站网易、搜狐、新浪、腾讯的陆续成立,后来是新媒体整体的蓬勃兴起,再后来就是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对电视场景的冲击最为严重,受众时间的碎片化,场景的移动化,个性表达的强烈化,用户体验诉求的极致化,都对媒介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更高要求,传统信息时代电视的经典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二、电视场景的文化变迁

互联网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营造出一个真实的面对面交流式的话语场景,场景的主体是无数单个的人,但是随时可以根据议程、话题、价值观等组合成为各种群体。在这里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个性之间也必然会有冲突,但是依靠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组成的社群,其内部个体之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以融合为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稳定的和谐的。

电视的主要场景是客厅全家收看,场景的主体是一个个由家庭成员组成的小的群体。群体稳定的基础是家庭文化,传统信息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家庭文化中,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和谐的,但是互联网信息时代,遥控器之争和多屏场景分裂,都在表明,农业文明时代培育的浓厚的家庭文化和集体文化正被互联网时代所激发的强烈的个性文化所冲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情感关系、利益关系四重纽带联接的家庭,不仅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心灵和情感依托的港湾,也成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国家管理的重要枢纽,所以才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才有家国同构和家国情怀,家庭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文化当中,共同的居所、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共同的利益诉求、共同的情感基础、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以共同的居所为基础的家庭生活场景,自从电视机进入家庭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传统信息时代一幕幕经典的电视传播场景。一家人一起吃晚饭一起看电视,或者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周围,爷爷手里拿着当天的报纸,奶奶手里织着毛衣,小两口在争论着电视剧里的人和事,孩子则在大人之间跑来跑去。这种场景真实映射了农耕文化时代培育的浓郁和谐的家庭文化,也反过来进一步增加了家庭文化的浓浓亲情。在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电视机里提供的频道和节目数量使人们没有太多的选择,这个时期家庭文化主导着整个家庭的共同的审美诉求,也掩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审美差异。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全国电视媒体的产业化进程,随着省级卫视的陆续开播、频道数量的急剧增加,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家庭可供选择的频道数量由几个到几十个再到几百个,电视机提供的选择越来越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审美需求的差异开始显现,爷爷奶奶想看家庭伦理剧、孩子要看动画片、妈妈是韩剧的铁粉,爸爸虽然喜欢战争片和谍战剧,但无奈之下往往会委曲求全,这就是所谓的遥控器之争。

如果是三代五口之家,遥控器会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秩序的不同而优先掌握在奶奶、孩子、妈妈手中,这样一来,客厅全家收看这种其乐融融的电视场景就出现了危机:首先离开这个场景的往往是爸爸,他可能回自己的书房或者卧室,看书写作或做别的事情,家庭条件好了,他会首先买来一台新的电视机,装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卧室,这样一来,很多家庭有了第二台第三台电视机,有的家庭甚至一人一台电视机,这就是场景分裂的开始。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家庭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场景分裂进一步加剧,一家人即使仍然一起坐在客厅,客厅中央是一台大屏幕高清智能电视,但已经很难让所有人都全身心投入共同收看一个节目,传统信息时代经典的客厅全家收看场景,变得越来越少见了。

客厅场景的分裂从侧面反映了家庭文化的变迁,不仅是家庭趋于小型化,三代同堂的家庭变得越来越稀少,即便是三口之家,曾经浓郁温馨的家庭文化氛围也日趋淡化了。

电视场景,已经是危机重重。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只有真正拥有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只有真正完成了场景的互联网变革,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