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933年·朱自清·《春》


11月5日下午在温州街头闲逛,发现附近居然有朱自清旧居,索性快速徒步过去,赶到时,已经16:50了。那些曾经的故人身后寂寞事,可能也就是像我这种执拗的人还在关注。

提起朱自清先生,脑海中先后浮现出来四篇文章:《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个才华横溢、有民族气节的人。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1)

远远看到旧居,青砖素瓦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2)

旧居门前,门匾是王蒙先生题写

抑制住极度兴奋的心情,迈进门去,右边的绿色里,有先生的半身像。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3)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先生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来源《百度百科》

可惜,先生没有看到共和国的红旗升起。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4)

正门门厅,有古香古色的屏风。

1923年3月开始,先生曾在温州小住半年。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5)

书生养成之路

先生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其实,我对先生最初的印象,来自于《春》。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之名,是先生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

先生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6)

最常见的先生照片

我们对先生很多作品耳熟能详。

比如,1923倪波和俞平伯泛舟秦淮河,两个人各写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迎和。比如,《背影》即来自于1925年,先生27岁到清华任教,父亲送他去读书,用朴实的文字完成的对父爱的描写,在那个民国时代就让人很感动。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7)

《背影》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比如,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写出了先生不满足于现状,向往未来的情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优美的文字让人有种瞬间恬静的感觉。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8)

先生曾在温州小住,留下了梅雨潭

先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有强烈的正义感,侠义心肠。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9)

西南联大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特别是1946年7月,先生好友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遇害,使他震动和悲愤。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10)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11)

主席曾高度评价他。

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12)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逝世,享年50岁。

无限感怀,叹息着,走到旧居的天井里,花开,花香,人不多。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13)

天井寂寞花开的花草

还是颇为感怀,先生阳寿不过50岁,但是其人生却是“不平凡”。即才华横溢,有真材实学,而且有傲骨,有独立思想,我想,那就是如今鲜见的,民国大家的傲骨吧。

朱自清散文集温州的踪迹赏析(温州朱自清旧居)(14)

那天晚饭,吃了馄饨,与北方口味很不同

文毕于11.9南昌机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