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

@无条件写作日线上命题写作,第1名可获得1万元现金今日头条这个活动真的非常好,非常接地气!今天才有时间写这篇文章!最近因为去大连参加屈浩大师的顶级厨师培训,学习,还要做笔记,更要考查大连的菜市场,事情比较多,每天总是忙碌到很晚,总有一些迫在眉睫的菜品食材,要记录要改进研发,随着自己的不断长大,责任心也比以前强很多。总觉得每次出品如果做不好,每一篇文章不认真写,是对职业的不尊重对顾客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我是一个本分的人,更是一个本分的饭人,是绝不能降低出品让食客为难的。 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是忙完晚上回去作点笔记,喝一壶绿茶,屏幕前总结着一天来所有的重点细节。有时候,一道看似简单的菜品制作流程也要折腾很久才能完成,要是在食材上再延伸加点人文地理,民间趣事估计就要到半夜甚至通宵才能完成了这也是一种幸福。

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1)

今天跟大家聊聊---黄花鱼!

青岛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胶东时令味道 !中国有三大海产,其中有两种都是黄花鱼------大黄花,小黄花,如果说黄花鱼就不能不提青岛,黄花鱼分为大黄花鱼,小黄花鱼两种,但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它黄金颜色并且晚上能发光,而其真正的学名却是因为黄花鱼的头骨里有一块硬的像石头一样,所以名为石首鱼。

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2)

据史料记载,当年由于东夷进犯,吴王亲摔大军征讨,双方在海上僵持数月,由于风浪很大,运粮船无法抵达,恰逢此事发现大批鱼群在附近游弋,吴王就命人打捞烹食,味道十分鲜美。可是同样没有运粮船接济的东夷军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由于粮饷不济,只能投降。当时打捞上来的鱼,体型成黄色,便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花鱼。每年农历二月,三月的时候黄花鱼都会聚集成群,求偶繁殖。此时黄花鱼通过腹腔肌肉收缩,让自己发达的鱼鳔产生共振发生求偶,鱼群规模有时会绵延数千米,声音非常大,去捕捞的船队凭着聆听这个声音来判断鱼群的动向,然后集合几十条舢板,上百名渔民通利合作捕捞黄花鱼。那时的场景,在如今一些渔民当中,仍历历在目。

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3)

灵动美味,健康之首选 听长辈们说,青岛人在过去有一种很独特的黄花鱼吃法,将小黄花鱼用钉子钉在木质锅盖下面,而且必须精准的钉在鱼骨上,锅里面烧开水,加少许盐,盖上了钉了黄花鱼的锅盖,等谁开一会之后,敲打锅盖,黄花鱼特有的蒜瓣肉就会一粒粒掉在汤里,而鱼骨却被完好的钉在里锅盖上,这汤被称作“豆瓣汤”,现在已经难觅其踪了。码头刚捕捞回来的新鲜黄花鱼的肉质十分鲜美,且细嫩,可蒸,可炸,可炖,可烧,烹调方法非常多样,但我还是擅长简单却不粗糙的方式处理海鲜食材,例如“黄花鱼家常烧”新鲜食材只需清炖慢熬,就能成就一锅好汤;鱼汤熬成奶白色,加入青岛本地纯粮酿造老酱油和米醋,撒上几段香菜提香增味,无需过多调料,汤汁鲜香挂口,完全靠的是黄花鱼自身鲜味;而鱼肉,吃上去则是肉厚刺少,嫩而不碎,是平日在菜市场买的黄花鱼所无法企及的鲜嫩滋味!再配以香煎玉米面饼子,粗尝细品,入口糯香,配着鱼汤一起吃,透着米香、清甜和鱼鲜味。 人们贪婪过度捕捞是美味大黄花鱼基本绝迹的根本原因。以前寻常美味大黄鱼的价格如今像黄金一样不断高升,跻身于高档食材,北京上海一条两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居然卖到上万元,都能跟房价看齐啦,美味并非只能存于记忆与幻梦中,野生的大黄鱼太贵而且假货很多,因此我们可以选用纯野生大黄姑鱼,同属石首科,营养价值基本相同,价格却远远不及野生大黄花鱼,最简单的做法是用烧肉、鲜笋一起熬也可以单独家常烧焖。汤鲜肉香,鱼美润嫩,滋味隽永。吃片鲜笋舀一口汤,伴上爽滑细嫩的鱼肉,鲜得来眉毛都要脱掉了。 我们为了适应各类消费人群,将黄花鱼这种至鲜美味食材,在传统糖醋黄花鱼的基础上做了改良,配菜上增加了果蔬,借鉴西式的装盘,从而达到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4)

黄花鱼的营养十分丰富,有着很好的滋补功效,对于中老年人群有着很好的补益处功效,除此之外,黄黄花鱼不仅跟其他海鲜食材一样含有丰富且优质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硒,这种微量元素可以清楚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现如今食客愈发关注健康营养的大环境下,除了至鲜美味,黄花鱼的健康营养也是非常吸引食客的 !

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5)

你吃过黄花鱼吗,你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大家积极点赞评论交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感谢头条号给我们这样好的平台,加油吧朋友们!你的明天会很美,答案就有这一回!

番茄味黄花鱼(黄海至鲜------黄花鱼)(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