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的香熏精油有哪些(香薰精油真的能改善睡眠)
查证专家:@王二博士丨药学专业博士
失眠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放松训练、情绪舒缓、躺床上数羊等各种催眠疗法仍然无济于事。
调查显示,我国现在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有近1/3的人超过凌晨1点才能入睡,可见受失眠问题困扰的人数之多。
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助眠工具,其中香薰精油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但是,靠香薰真的可以治疗失眠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号称“助眠神器”的香薰精油。
芳香疗法: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通过精油对身体进行疗愈的方法叫芳香疗法,又叫香薰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芳香疗法以芳香植物萃取得到的精油为媒介,通过吸入、按摩、沐浴、熏香、外涂等多种途径,经由呼吸或皮肤进入体内,以达到舒缓精神、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精油散发出来的香味刺激人体神经,使人体进入放松状态。
而嗅觉作为人类最直接的感觉,气味对人的影响直接而又强烈,往往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情绪。
精油中的功效成分往往具有可挥发的特性,我们的鼻子闻到香气的过程,也就是精油分子通过鼻腔进入大脑边缘系统的过程,同时会影响大脑下丘脑的GABA受体。
GABA是我们维持睡眠时不被唤醒的关键,所以精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
因此,精油的促眠原理并非是精油中含有催眠的成分,而是通过特殊的气味,缓解因紧张、压力或焦虑而导致的失眠。
常见的香薰精油有哪些?作为热门的香薰产品,现在市场中的精油种类五花八门,常见的促眠精油有以下几种:
首先就是薰衣草精油,这应该是最常见、使用人数最多的一款助眠精油,甘甜的薰衣草香味可以放松心情、调整身心平衡。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薰衣草都能助眠,真薰衣草、杂薰衣草具有镇静效果,而穗薰衣草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不仅不能助眠还会让人愈加清醒。
真薰衣草中含有40%-50%的乙酸沉香酯和30%-40%的沉香醇。
乙酸沉香酯可以起到镇静安抚的作用,而沉香醇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降低肾上腺素、抗焦虑、减轻压力的作用。
还有一个是罗马洋甘菊精油,和薰衣草的功效类似,洋甘菊萃取物也是具有镇定神经、舒缓焦虑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更快的进入睡眠状态。
选错了精油,只会适得其反
能否真的使上述精油发挥应有的功效,选择合适的、质量可靠的精油也很关键,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影响精油质量和功效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地、萃取方式、种植方式、不同科属等。
首先要确保购买的精油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
市面上的精油产品鱼龙混杂,虽然名字都叫“XX精油”,但不少商家是使用人工合成的香精来代替自然提取物。
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助眠功效,还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甚至有的化学合成的精油,会因为挥发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即便保证了精油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但由于精油含有的分子成分十分复杂,有的甚至多达上百种,除了能够发挥的功效成分外,还有许多未知的成分。
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地选择精油作为助眠产品。
应该尽量选择质量有保证,功效明确的精油产品。
在使用精油类产品时,还要特别注意量的多少,专家建议必须是低剂量的使用,如果一次性使用过多或使用方法不当,还很容易出现副作用。
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或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人群,一定要谨慎使用香薰精油。
芳香疗法并非人人适用,睡眠温度同样重要
号称“失眠救星”的精油,也并不是万能的。
通过芳香疗法的确可以减轻失眠症状、提升睡眠品质。
但主要还是针对因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导致的失眠,对其他症状的失眠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其实,使用香薰精油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舒缓放松的睡眠环境。
想要睡得好,并不一定要通过刺激我们嗅觉的方式,适宜的环境温度,也会对睡眠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最佳的夜间睡眠环境温度在18℃左右,这与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有关。
人体内部的温度,在一天内会随着昼夜变化发生微妙的变化。
上床睡觉时,身体温度从一开始的时候,是散发着温暖,体温升高,然后持续降温,直到黎明时分达到一天中的体温最低点。
身体的持续降温是通过扩张皮肤血管来实现,在夜晚体温下降之时手脚会发热,这是身体的热量正在往外散发。
如果睡眠的环境温度太高或太低,会影响睡觉时人体温度的下降,并导致睡眠中断。
所以,在睡觉前可以适当地调节一下房间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中,才更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失眠状况。
,【参考文献】
[1]胡春艳, 董旭婷, 赵梅. 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3.
[2]薰衣草精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年第19卷第1期.
[3]Okamoto-Mizuno K, Mizuno K. Effects of thermal environment on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J].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2012, 31(1): 1-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