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只要四个小技巧(该如何好好学习)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大航海时代,由于海上航行时间长,水手们饱受坏血病的困扰。每次出海归来,总会有30-50%的人员死于坏血病。库克船长为了保证水手的生命健康,为大家制订了严格的食谱,当中包括德国酸菜。
因为酸菜难以下咽,水手们普遍不愿意食用。怎么办好?库克船上生出妙计——将酸菜包装为极其罕见的“山珍海味”,并且因为数量有限,只供船长一人独享。这一消息被水手们知道以后,大家口水直流,对这道“山珍海味”充满了兴趣。这时候,船长再“大发慈悲”地把这道菜赏赐给大家吃,于是,原本难以入口的酸菜成了香饽饽。
看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何感想?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船长很聪明!那么,有没有思考过,船长到底聪明在哪里?
这个故事,我是在《好好学习》一书看到的。《好好学习》这本书,提出了“临界知识”这一概念。聪明的库克船长正是利用了“稀缺”原理这一临界知识,成功地“哄骗”大家吃了酸菜。
这本书的作者是成甲,他是一名知识管理研究者,是“得到”APP《成甲说书》的创办人,曾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
《好好学习》这本书,围绕“临界知识”这一概念,为我们介绍了一套临界知识管理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将重点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临界知识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什么也记不住?为什么收藏了那么多干货文章,依然起不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买了好几千块钱的网课,依然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没有帮助?
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一个知识结构。海量零散的信息堆积在一起,没有做出分类归纳,没有形成有效连接,知识自然无法被调用。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真正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就不应致力于知识获取的数量或速度,而是应提高认知的深度。
何为认知的深度?它指的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表象去理解它本质的东西,去挖掘它深层次的规律,并且能够用此规律去思考和应用于更普遍的情况。
而“临界知识”,就是我们分析问题时,在经过深度思考后,总结发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律或定律。
还是觉得很难理解?不妨看看书中给出的例子:抗日战争时期,大多数人觉得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武器和国力的差距,但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看出了更深层次的差异——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与日本需要速战速决的压力。这里,透过武器和国力这一表象差异看到的本质,就是“临界知识”。
二、学习临界知识应具备的心态
作者认为,学习临界知识应具备两种心态:一是绿灯思维,二是以慢为快。
(一)绿灯思维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在遭遇挑战或侵犯的时候,会下意识地从外部找原因,这种心理被称为“习惯性防卫”。
在知识的学习上,当我们看到与过去经验和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新知识时,也会产生这样一种“习惯性防卫”,也就是,下意识地拒绝和否定它。
作者提出学习“临界知识”应具备“绿灯思维”,意在告诉我们,面对任何的新观点和新知识,要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它,在心中为其打开一扇窗口,才能让它有机会走进来。
(二)以慢为快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十天教会你月入十万”、“这样吃,30天暴瘦20斤”等类似的书或课程。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好的效果,但是事实往往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
作者在书中说,有时候尽管只是300字的内容,他却要花上2个小时的时间去钻研,记上好几千字的笔记,搞不懂一个概念,他不会去读下一个内容。其实,越是像临界知识这样本质核心的知识,就更要下功夫、有耐心地去学习,深刻掌握每个知识点,才能在运用的时候得心应手。
三、如何学习临界知识
(1)反思。一般情况下,我们处理事情的顺序是: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而反思的顺序是: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通过反思,我们能够发现知识的误区,能够促进新知识的产生,能够检查掌握的新知识能否能到运用。
如何反思?可以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反思日记,首先要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看成案例,真实记录事情发生的经过,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模式。用这样的方法坚持反思,能够不断完善思维方式,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
(2)以教为学。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分享给他人的方式,可以对知识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
而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人提出的疑问或新的观点、想法,又会反过来完善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3)刻意练习。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当然,没有人能够保证,在专注一万小时以后你一定能成为顶尖高手,但是刻意练习、持续努力,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说:“我总是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人们只要掌握和不停地应用所有明显而且容易学习的原理,就能够精通许许多多的领域。”
《好好学习》这本书也告诉我们,学习和掌握临界知识,就能利用其来分析更多现象、解决更多问题。
而这,就是临界知识的无穷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