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1)

齐秦有一首歌叫《原来的我》,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的;“既然说过深深爱我 为何又要离我远走 海誓山盟抛在脑后 早知如此 何必开始 我还是原来的我”。

歌词描述了对方的改变,抛弃誓言,而自己却丝毫不变——我还是原来的我

这种认为『别人改变,自己不变』的思想,常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自己是诚实的、善良的、有理性的,而且会一直如此,因为这是从小到大都持有的个性,所以,人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种认知是大部分人的常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固定的个性,或开朗、或忧郁、或外向、或内向,这是一种难以改变的本性。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2)

可是,生活中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让我们无法解释的事情。记得有一次,和一位老实木讷的男性友人去下馆子,由于当时馆子里食客太多了,很多人排队。

于是有两位陌生的女生就过来问能不能拼一下桌,我们当然不好意思拒绝。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自从两位女生坐到对面之后,这位男性友人突然间变成另一个人。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3)

他在聊天的时候极度幽默风趣,语言诙谐,把对面的两位女生逗得哈哈大笑,博得周围人的不断侧目。

可是,这不是我平时所认识的人,一个经常惜字如金、开口就会冷场的人,此刻却周星驰上身,成为“幽默之神”。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内向而木讷的人呢?还是一个外向和风趣的人呢?

这种现象早已引起心理学家的注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大部分心理学家得出的共识是:人不止一个“个性”,在不同的情境下面,会触发不同的“个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三种情况,会触发让人惊讶的“个性”,造成某种难以想象的后果。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4)

01由于『角色认同』触发的“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震惊心理学界的实验,他安排两批心智健全的学生做实验者,一批充当监狱的看守,另一批假装监狱的犯人。

本来实验计划施行14天,可是不到7天就被叫停,因为发生了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实验开始不到两天,充当监狱看守的学生就完全进入“看守角色”里,出现了虐待“犯人”的行为。

而作为扮演“犯人”的学生,则不断地出现“暴动”和“越狱”,甚至有一些精神崩溃了。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5)

这个实验让心理学家感到震惊,仅仅几天的时间,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心智健康的大学生,就变成了残忍的“看守”和暴躁的“犯人”。

心理学家后来发现,对角色的认同,会激发人们采取配合角色的行动,从一个个性温文尔雅的大学生,变成一个残忍的狱卒。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6)

吴军也曾在《硅谷来信》讲过一个他朋友的故事,他的朋友是个高材生,曾经在某知名高中读书,这个高中以军事化管理闻名全国。

学校里不仅给每个学生排名,还给每个班级排名,如果有一个学生考得不好,就会影响到班级的名次。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7)

有一次,有位同学考得不好,晚上想睡觉,但是有位室友把他的被子扔掉了,还说:“你有时间睡觉,就没有时间学习么?”他说得非常理直气壮,而且同宿舍的其他人也没有质疑他的行为。

这也是一种角色认同,他已经不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了,而是一个“排名”,这个“排名”决定了他的个性和行为,影响他变成一个无情的人——扔掉别人的被子,不让别人睡觉。

这种角色认同,会让一个人在扮演特定的角色时,诱发出不同的“个性”,做出连自己也无法想象出的行为。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8)

02进化保存的原始“个性”

《冬吴同学会》的主持人梁冬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坐朋友的汽车出门,在高速路上遇到大塞车,这个平时性格温和,待人良善的朋友,变得特别暴躁,还不断地口出脏话,咒骂前面的司机,让他感到非常尴尬。

据进化心理学家解释,人之所以会有『路怒症』,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很小的族群里,必须惩罚对自己不公或者不敬的人,否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存机会。

被激怒了,就必须反抗,如果没有反抗,就暗示了别人可以继续侵犯自己的利益。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9)

在现代社会里,遇到塞车的时候,人会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本能地产生愤怒的感觉。

于是,一个平时性格温和的人,变成一个性格“暴躁”又“粗鄙”的人。

还有另一种情况,现代大部分的人都处于某个团体里面,或者公司、或者机构,人们总是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于是,人们就常常有“担忧自己冒犯了某人”的心理,常常变得担惊受怕,战战兢兢。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10)

俄国大作家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就完美地描绘出这种“担忧自己冒犯了某人”的心理。

小公务员伊凡在看电影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对着将军的后脑打了个喷嚏,便疑心冒犯了将军,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反而激怒了将军,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

在原始社会,与人保持良好关系,能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存和繁衍的概率,这种“担忧自己冒犯了别人”的心理,是限制自己更谨慎行事的工具。

可是,在现代社会,这个心理反而给人造成过分的心理压力,严重的甚至像小公务员伊凡一样,不断地自己吓自己。

这样的心理就会让一个人在工作的情境之中变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和在生活之中表现完全不同。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11)

03人是情境的动物,不同情境之下会有不同“个性”

人类不但不止有一个“个性”,还会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表现出相反的“个性”,一个神学院的学生可以变得冷漠,有些正常人在面对别人的求救时,可能拒绝施以援手。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两批神学院的学生去一个地点进行一场关于“成为好人”的演讲,在他们必经的小路上,安排一个演员假装受伤者,瘫坐在地下,一动不动,当学生经过的时候,受伤者发出呻吟,吸引学生的注意。

后来统计显示,第一批学生中仅有10%停下来帮助受伤者,第二批学生中则有63%停下帮忙。

是因为第一批学生更加冷血吗?其实,决定学生行为的,是实验中安排的另一个要素,第一批学生被告知马上要迟到了,而第二批学生被告知还有充裕的时间。

仅仅改变一个要素,就能让人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做出不同的“行为”,人只是情境中的一种动物,被情境所操控。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12)

美国曾经发生过一宗骇人听闻的凶杀案,一位女生被残忍地刺了76刀而死去,更让大众无法理解的是,女生在被害的过程中,不断地高呼“救命啊,杀人啦”,附近至少有38名居民目睹了这个过程,竟然没有一个施以援手或者打电话报警。

后来记者采访他们,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觉得,“其他人肯定报警了,警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心理学家认为,在这种情境下,不管一个人平时是什么“个性”,TA都只能表现出这种“冷漠”行为,因为他们都是群体的一员,这个“救助”的责任应该由整个群体承担,于是,个人就不需要做出任何行动去帮助受害者。

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情境不但影响了人的“个性”,也决定了人做出什么行动,最后导致悲剧性的后果。

现在的你是一个什么人(你知道吗哪一个你)(13)

04写在最后

人性是既复杂,又丰富的,难以用一个形容词就能概括的,它既能让人表现出天使的一面,又能让人表现出魔鬼的一面。

人性的复杂是由亿万年的进化造成的,但是进化并不能百分之百控制着人类的行为,就算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也有人冲破了进化的束缚,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就像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中说的:“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在觉察到情境的影响时,选择自己的面对方式和行动,减少环境对自己“个性”的操控,我们才能活得更加自由,让生活更加丰富美满。

朋友,感谢你阅读到最后,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麻烦你点个『赞』,谢谢!

参考资料:

《洞见》罗伯特·赖特

《硅谷来信》 吴军

《精英日课》 万维钢

《冬吴同学会》 梁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