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见证着惠州商业格局的变迁。由零星小商店到传统商超,再到集商业、办公、居住、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于一身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惠州仅用了短短18年。

过去,惠州仍处于发展初期时,各片区楼盘零星,更别提存在规模较大的商业配套,周边能满足居民生活的仅少量小商店、小市场。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不断被刷新,惠州逐渐突破桎梏,迎来了第一家大型超市——人人乐,人人乐进驻惠州十余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惠州商业体系从零星小商店往传统商业变迁的历程。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1)

传统商业百花齐放,麦地、南坛成商业聚集地

彼时,麦地、南坛是惠州商业聚集地,地段繁华,人口众多。2000年,人人乐进驻惠州,结束了惠州没有大型商超的历史。开业那天,麦地路人山人海,许多人为了一睹惠州首个大型商超的风采,都纷纷奔往麦地凑热闹。从那天起,人人乐便开始了其在惠州长达十余年人气最旺商场的霸主之位。

2004年,南坛迎来了首家外资超市——百佳,百佳超市占据城区中心地段,周边人流密集。百佳主打新鲜进口产品,在当时,人们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对于购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口商品无疑成为居民消费新宠。由于当年只有人人乐、万佳两个业态相似的卖场,百佳超市红火的场面一度让惠州人民瞩目。

两大商超的火热带动了片区周边商业的崛起,海雅百货、天虹、沃尔玛等商场开始源源不断地涌现。转眼间,惠州商业格局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2)

传统商业撤场,大型商业综合体成主流

英雄总有迟暮,传统商业如百佳、海雅百货、人人乐这类业态相似的商场虽火了多年,但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商业的消费模式,更趋向于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身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2008年,港惠新天地开业,开创了惠州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先河。随即在几年间,吉之岛、华贸天地、佳兆业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相继进驻惠州。

新模式的崛起,同时也预示着旧模式的陨落。在港惠购物中心、华贸天地等各类拥有丰富业态的高端体验式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传统商业也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2014年,海雅、百佳相继撤场,个中原因不外乎连年亏损的业绩与自身定位不鲜明等问题。

如今,走在惠州街头,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8090后成长的百佳超市、海雅百货已撤场,广百百货、汇佳购物广场已经暂停营业,意生广场也经历两度“换血”,从乐合城变成了万汇城,甚至连曾经读书时最爱逛的人人乐也已改头换面,变成我们从未听过的优汇佳,一个时代的商业就此终结。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3)

大型商业综合体进入“肉搏”期,运营方式成突破口

近年来,惠州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始进入“肉搏”时代,僧多粥少的局面已逐渐显现。从2011年开始到2016年,惠州常住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据惠州日报报道,惠州的GDP增速是一路下滑的,从14.7%到8.2%,6年时间,增速下滑超过40%。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入缓慢,密度太低,2016年人口净流入是2万,全市常住人口478万。惠州的面积是东莞的5倍,但常住人口数量仅是东莞的一半。

与此同时,惠州大型购物中心仍在源源不断新增中,商业版图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同样存在业态同质化、主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如何运营便成了这些大型购物中心的突破口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4)

港惠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便华贸、佳兆业同样定位为高端体验式购物中心,但人流却远远不如港惠购物中心多,归根结底,区别在于这四点。

一是河南岸片区人口密度大,周边小区入住率高,拥有强劲的消费力。

二是港惠相对于其他购物中心折扣更为频繁且优惠力度大。

三是港惠活动主题的多样化,每逢节日都能看到港惠负一楼大中庭有着切合节日的活动。

四就是港惠首创的运营模式——延长营业时间,每年的店庆日不仅放出优惠折扣,还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让平时上班没时间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店庆的优惠。

当然,每个购物中心都有着强大的运营团队,也希望未来能看到各大购物中心打造出符合惠州当地居民消费定位的运营模式。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5)

惠州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有必要吗?

通过惠州商业发展历程可以知道,大型商业综合体基本遍布在河麦与江北东平这些发展成熟的片区,许多正在快速发展的片区如金山湖、水口、惠博等皆需要商业配套的加持。

即便片区有规划商业,但因片区的消费力仍不足以支撑商业综合体的日常运营,导致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未进驻却已先退缩,金山湖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便是因金山湖入住率不高而迟迟未进驻。

对于这些刚崛起的新兴片区,虽然目前入住率不高,但因这几年不断建设新楼盘,未来几年势必会成为住宅大区,所以继续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是有必要的。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6)

惠州商业发展至今,大型购物中心已遍布惠州各大区域,为惠州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尽管还有部分新兴片区仍无大型购物中心,但小编仍相信,这些片区的商业配套会尽快完善。

另外,小编盘点了惠州各大区域已有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河南岸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7)

作为惠州大型商业综合体发源地,河南岸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常住人口数。

目前河南岸大型购物中心有3个,首当其冲的便是建面约40万平米的港惠新天地,港惠新天地运营多年,每日依旧火爆。

东平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8)

东平是个宜居宜业的人居生活区,周边遍布住宅区,入住率高。东平的商业综合体发展较早,早在港惠开业那一年,惠州永旺购物中心便紧接着开业了。

目前东平大型购物中心有3个,永旺购物中心开业最早,目前仍是周边居民首选的消费之地。赛格假日广场与隆生广场开业将近两年,人流量相对较少。

江北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9)

江北是惠州CBD中心,自市政府迁移过来后,江北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也因江北是新区,大型购物广场都比较新,且定位高端,所以吸引了不少其他片区的居民前来消费。

目前江北大型购物中心以华贸中心、佳兆业广场为主,而万汇城(意生广场)虽两度更名且两度改变运营模式,但人流量却仍然无法与另外两家比拟。

麦地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10)

麦地是惠州商业发展最早的片区,也是一个成熟的人居大区,早年曾是惠州最火热的一个片区,随着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麦地的传统商业逐渐没落。

目前麦地仅天虹商场这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面约2.3万平米,于2006年开业,虽然人流量与以往无法比较,但天虹商场仍有一批忠实的顾客在支持着。

仲恺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11)

仲恺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工业区到人居现代大城,仲恺的蜕变我们有目共睹,随着片区逐渐变得宜居,新的商业综合体也不断出现。

仲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皆在这几年间崛起,目前仲恺有三个大型购物中心,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TPARK时尚公园,天益城与仲恺商业体量最大的鑫月广场·欢乐海湾也受到了居民的喜爱。

惠阳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12)

惠阳作为临深大城,近几年的楼市发展格外火热,但环顾惠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我们却发现,惠阳多年里新增的大型购物中心并不多,且体量都不大。

目前惠阳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是印象汇购物广场,也就是以前的新一城,建面约10万㎡。

大亚湾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13)

大亚湾也是特别火热的临深城市,要说这几年惠州哪个区域最火,大亚湾可谓是当之无愧了。居住在惠州多年的市民应该都知道,在2015年前,大亚湾整个城市与空城无异。随着楼市的火热,大亚湾片区人流量骤增,商业综合体新增的速度也非常快。

目前大亚湾已开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足足有8个,体量最大的是这两年刚开业的万达广场与龙光购物中心。从2015年至今,大亚湾一共新增了6个商业综合体,在此之前,大亚湾仅有两个大型购物中心,可见近几年大亚湾发展之迅速。

惠东

惠州江北片区商业规划(惠州各片区商业配套大PK)(14)

惠东是滨海城市,除了几个临海的区域发展较火外,更多区域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但是惠东的商业综合体发展却是非常早的,早在90年代末,惠东便进驻了片区首家商业综合体美多购物中心,2016年还在胜利广场开了分店。

但是近年来,惠东大型购物商场新增速度缓慢,10年间仅新增2个商业综合体,商业配套仍有待完善。(ps:由于小编对惠东比较不熟悉,盘点时可能会漏掉几个,希望在惠东的西友们积极私信小编加上哦!)

以上就是小编盘点的惠州各片区已开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如有遗漏,麻烦大家在底下评论区积极指出。

小编小记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

惠州有如此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也意味着惠州正在高速发展中,希望未来惠州的人口实现快速增长,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商业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