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高情商怎么反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说起孟子,很多人都会想到孟母三迁这则典故,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决定这个人日后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孟母深切知晓这其中的奥义所在,为了孟子的未来,孟母不得不多次搬迁,以免孟子学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高情商怎么反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

孟子的成功,离不开孟母良好的教育。

《孟子》一书,也是他的主要作品,其中内容大多是以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中就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关于这句话中所说的无后,后世许多人为其注释,大都是以无子孙为解释,意思就是说若是一个人不传宗接代,便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最早的《孟子》注释文献,它解释:“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高情商怎么反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

到了现代,也有无子孙这样的说法,不过,这个无后为大究竟是指为何,至今仍然有争议,人们对此有着多种看法。

其中有一个观点认为,无后是没有尽到子女该有的责任。

《诗经》中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齐风·南山》中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舜娶妻,没有禀报健在的父母,因此就没有尽到子女该有的责任。

除此之外,也有观点认为,无后代表着目无尊长,舜没有告诉父母,也就是不尊重父母的意思。

当然,不管这名句如何解释,但凡有些良知的成年人,都深知何为孝,何为不孝,至于这些争论,都毫无意义。

那么,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另外两大不孝又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高情商怎么反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

一、对父母的过错不加以改正便执行,使父母陷于不义之地,这也叫愚孝。

对于这种行为,父母与子女之间,都是相互的。

在父爱母爱中,有一种爱名为溺爱,关于溺爱,相信很多朋友都懂,就是孩子从小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情。

孩子年幼不懂事,不知道这些事情该不该做,但父母心中知晓,不过有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明知有错,却不加管束,导致孩子以后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走上歧途。

相反,子女成人后,看到父母做错了事,若是不加劝导,也会陷父母于不义之地,这是一种愚孝,对父母太过纵容。

大家都知道孔子,孔子向来崇尚孝道,当时有弟子询问孔子,只要对父母百依百顺,这就是孝道吗?

孔子闻言后,当即反驳道:“这叫什么话?若是父母作出不义之举,子女不稍加劝阻,岂不是陷父母于不义之地吗”?

孔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弟子恍然大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高情商怎么反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4)

二、家庭贫困加之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获得俸禄来赡养老人。

这句话,用现代人的思维很好理解。

就是家庭贫穷,子女却在家中啃老,这是一大不孝。

作为子女,应该主动踏入社会工作赚钱,用来赡养父母,不应该坐吃山空,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向父母伸手要钱。

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养大,子女成年后,应当不依靠父母,并且成为年迈父母的依靠,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总而言之,生有养,死有葬,娶妻生子,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道!

参考史料:《孟子》、《诗经》,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