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在大槐树下出几个人(陶唐刘)

晋国大夫范宣子说“祖自虞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下面看一下他的发展史

吕氏在大槐树下出几个人(陶唐刘)(1)


虞上:黄帝姓姬,其后,他的25个儿子又形成14个姓氏。尧除承继祖辈姬姓外,又因其母汪龙(居于今河南淮阳市的有锋氏族部落之女)在祁地伊长孺家生下他,故又以地名“唐杜”为姓。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帝”都有称号,如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尧的氏族部落善于农耕和烧制陶器,又曾以唐(今河北唐县)、陶(今山东定陶县)地为部落居住地,遂被人们尊称为陶唐氏,故有帝尧陶唐氏之称号,亦单称为“唐尧”。姬姓(或祁姓)尧的氏族部落在迁徙中不断发展,活动范围不出今河南、山东、河北及山西。其部落中有不少氏族,活动地域亦较多,地名随族迁移,形成河北“唐”地名,山西的“唐城”、“北唐”、“南唐”、“西唐”、“东唐”,以及山东的“陶”地、山西的“陶城”等。他被众部落首领推举为“帝”后,定都于平阳 。

夏: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后,禹王又封帝尧的后裔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20里的故唐城),称唐国。姬姓唐国传到夏朝中期后衰落,余民中的一支渡过黄河,定居于今河南鲁山县的刘村,更姓刘氏。其后,刘氏人又建立弱小的刘国。刘国贵族刘累被夏王孔甲(都于今河南偃师市二里头)任命为驯养龙的官员。因他曾从师于豢龙氏,故孔甲封刘累为“御龙氏”。龙本是炎黄以来华夏族的图腾崇拜物,被崇奉为“神龙”,神圣不可侵犯。但孔甲昏暴,却以死去的雌龙(母龙)肉食之,味美无穷。他又令刘累另外寻找雌龙驯养,供其食用,刘累知难以找到,必被孔甲处死,便悄悄逃回刘国。夏王孔甲怒,灭其祖先的姬姓唐国,余众四散,一支余众乘夏末之乱,在今山西太原复建立弱小的北唐国,以与翼城故唐国相区别。

商: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王朝后,都于西亳(音博Bo,今河南偃师)。鲁山的刘国(刘累后裔)、太原的北唐国及翼城等地的姬姓唐民,因仇视夏王朝,所以在成汤灭夏时,均纷纷归服于成汤。史书记载,夏王桀被商军打败后退守于鸣条(今山西夏县故夏邑城),商军追击并包围了夏墟,故唐国余众做内应,助商汤军攻克夏墟,囚禁夏王桀,立下功劳。因而商王汤又恢复了在今山西翼城西的姬姓唐国,称“南唐”。商王汤又灭亲夏王室的韦(亦称豕韦,彭祖后裔)国,封刘累的后裔于韦,恢复其祖姓姬或祁,仍称豕韦国。殷王武丁时,迁封韦国国君刘(姬)贡于夏墟(今山西夏县),称唐国(西唐),封其子于韦(豕韦),成为子姓韦国。这样一来,商代时山西地区便有北唐、南唐、西唐三个姬(或祁)姓唐国,国君均为帝尧的后裔。

周:周成王时,亲商的西唐国暗中参与纣王之子武庚的叛乱,被周公旦大军征服,强迁于周朝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的镐京村)东南的杜村,杜村的得名是因姜姓炎帝裔支族后土部落曾居于此,其图腾崇拜为杜树遂将居地称“杜”。唐国迁于杜地时,国君为姬(刘或祁)晖,传至杜伯时称杜伯国(非西周的伯爵国),人口已较多,经济有所发展,国力已较强盛,成为周王朝的亲近国。于是,周宣王召杜伯入王室做官,封为“伯”爵。周宣王有个宠妃叫女鸠,她看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设法去引诱他。杜伯是个正直的人,拒绝了女鸠的勾引,女鸠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负她。周宣王轻信了女鸠的话,就把杜伯抓起来处死。杜伯被屈杀死,他的子孙大都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裔族便以国为氏,称杜氏。其 子 隰 叔 奔 晋 为 士 师 , 生 士 蒍 . 蒍 生 成 伯 缺 , 缺生 士 会 。

吕氏在大槐树下出几个人(陶唐刘)(2)


士会,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公元前633年的著名战役——晋楚城濮之战中,代任戎右之职的士会勇猛奋战,晋军以弱胜强,大败楚军,从此奠定了他在晋国政治舞台上的牢固地位。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他的太子夷皋年幼。为了国家的前途,大臣们在襄公死后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太子,另拥立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正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士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人派士会与另一位大臣先蔑一同出使秦国,前往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士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的国内政局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公元前620年,以赵宣子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背叛了士会和公子雍,在晋国国内改立年幼的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士会和公子雍回国。

为此,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结果秦军大败。士会失败后,不能再回晋国,被迫出逃到秦国避难,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流亡生涯。他的妻子儿女和和大部分族人随后也纷纷从晋国逃到秦国,与他会合。士会投奔秦国后,很快受到秦国的重用充当秦军的谋士,经常为秦军攻打晋国出谋画策。秦国在士会的帮助下,为了报复晋人,多次出兵攻打晋国,夺取了晋国的武成、羁马等地,晋国军队从此彼于奔命。鉴于秦国重用士会给晋国造成的巨大威胁,公元前614年,晋国的六大臣在诸浮再次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对策。会上,一致决定为士会平反昭雪,将他请回晋国。

随后,晋国派大臣魏州余假装投降秦国,暗中与士会接洽联络。士会答应回国。州余接着向秦王献计,要秦王派士会前往晋国的魏地做策反工作,秦王果然派士会前往,并与士会约定:万一晋人有诈,将士会抓住,那时秦王一定会把士会的家人妻子送往晋国与士会相会。这样,士会便借前住魏地之机,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晋国,重返晋国政坛。士会返回晋国后,再次受到重用,出任上将军(晋国三军统帅之一,地位仅次于中将军即元帅)。公元前593年,士会因消灭赤狄有功,被晋景公封为中将军(晋国元帅),并兼作太傅之职,从此成为晋国三军统帅,开始执掌晋国国政。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由于他对晋国的卓越贡献和不朽业绩,公元前592年士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的领地随邑的基础上,加封另一个领地——范邑(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范城)。后来士会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为“武”,因此史称他为“范武子”或“随武子”公元前614年士会返回晋国后,秦康公依约将士会的大部分家属族人送回了晋国。这部分返回晋国的士会子孙,后又随士会迁徙到新的领地——范邑定居。他们的后代,就以新的采邑名称——范,作为他们的姓氏,形成了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大姓——范。他的一支子孙后裔,却继续留在生活了7年之久的秦国。这部分被留在秦国的士会后裔以士会远祖刘累的姓氏为姓,形成秦地刘氏这支刘氏后裔出了一位名人,即汉王朝的创建者刘邦,其后为皇族,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

吕氏在大槐树下出几个人(陶唐刘)(3)


这样,刘姓自从尧帝时刘式封刘得姓,至大约公元前1877年改称御龙氏,此后又相继改称豕韦氏、唐氏、唐杜氏、杜氏、士氏、随氏,在经过夏、商、周数千年的沧桑变迁之后,至此正式恢复了“刘”的血缘徽记。纯粹的中华刘姓的历史,至此才完成序幕。由此可知士会是范,刘,随共同的祖先。陶,唐,杜,范,刘,随一脉相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