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本地郎真实身份揭秘(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属于广东人的回忆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今天说《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算是一个偶然吧,因为真的好多好多年没有看了,只是今日在刷抖音时意外刷到了一个小片段,这便勾起了我的回忆。
说实话,《外来媳妇本地郎》绝对算的是中国电视史的常青树,从2000年开播至今,播出级数已经达到了惊人3000多集,时间跨度将近20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外》成为广州电视圈的一个不老神话?而到了现在《外》除了剩下情怀还有什么呢?
一、出道即巅峰——《外来媳妇本地郎》首先老规矩,对一些没看过的朋友们特别是新广州人介绍《外来媳妇本地郎》。该剧描述了生活在广州西关老城区的康家一家人,父亲康伯思想非常传统,对儿子们娶媳妇的首要要求便是有广州户口,但偏偏“光、宗、耀、祖”四个儿子带回来的媳妇没有一个符合要求。以此为背景,展开了一系列本地与外地文化冲突的生活情景喜剧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本地气息浓重的电视剧,其是将广州作为基石,通过外来的文化,思想,习俗与其造成的冲突来编写故事。可以这么说,单纯看这样的设定,你就知道《外》绝对不会是一个俗套的电视故事,它的火爆是必然的。
首先,不管是广州本地人还是在广生活的外地人,每个人都能够在这里获得共鸣。无论你是河南人、上海人还是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次,这部剧诞生于2000年,这个是广州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这一段时间,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了广州,也正是因此,本地人和外地人会在文化和习俗上有冲突、有纠纷、有摩擦、有包容。而放到现在基本不可能。
最后,最重要的是,这部剧没有否定现实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本地人排斥外地人,但是同时也给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互相包容、互相接纳。
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冲突才使得《外》显得特别有有趣吸引人,而在08年播出的《七十二家房客》,虽然也有冲突,但是这个冲突不是基于文化差异,因此就很难达到《外》这样的效果。
二、一个重要的分界点——2006年我有问过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时候慢慢开始不看《外来媳妇本地郎》,大家各有各的理由,比如长大了就不看了,又或者是出入社会后就不看了等,但是这其中,大家都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二哥康祈宗。
2006年的6月这部戏的核心演员郭昶因为胃癌离世,作为《外来媳妇本地郎》康祈宗的扮演者,郭昶算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其地道且极具市井气息的表演在当时收获了不少人的喜爱,片中的康祈宗精明、干练、静静计较、爱占便宜,郭昶完全将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广州人的特色演绎了出来。可以说,郭昶的离去对于《外》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损失。
除了演员外,在此之后《外》的剧本精彩程度也开始慢慢的下降,在之前也说过了,《外》好看的很大原因就是基本文化冲突下的各种笑料故事,并且当时的编辑在这个的基础之上在加了很多对于社会事件的反思。比如我自己印象深刻的一集是《网络生存》,在这集中探讨完全依靠网络生存的“死宅一族”的生活,完美映射了现在被手机奴役的我们。
然而,随着集数的增加,外的剧情也慢慢变得平淡了,特别搬离西关大屋之后的剧情。而且后期的剧情真的有点强行制造矛盾和冲突,在加上大家接触的电视作品也越来越多了,这样老套的剧情设计已经没法再让观众去买单了。
三、开启新的篇章——《春暖花开》系列在今年2019年,《外来媳妇本地郎》正式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春暖花开》系列,因为《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很多老演员年龄都比较大,因此《春暖花开》系列开始慢慢讲主线聚集到当年的年轻角色。
比如康天庥从当年那个读小学的小胖子,变成了今天这个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了。并且在这个系列里,通过康天庥的感情线主线,剧组呈现了很多当今年轻人的新观念,比如爱情观、婚姻观、事业观等,剧情上还是有一定吸引力了,虽然康天庥的扮演者被吐槽演技太烂。
从当年的第一集到现在的3000多集,《外来媳妇本地郎》可以说是出道即是巅峰,其也在广大广东人心中留下一个重要的位置。虽然现如今的外剧已经难以更上大众的口味,但是偶尔能在休息时间重温早期剧集,在哈哈一笑之际似乎又回到小时候坐在凳子前看剧的场景吧。
最后,向广东人都爱的二哥致敬!
对于《外来媳妇本地郎》你有什么独特的记忆呢?评论区分享下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