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1)

南乐仓颉庙

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

——南乐县有趣的古老村名地名

之二

李恩义

南乐县一些村名的读音

南乐县一些村名的读音与全国其他许多地方读音一样,并非普通话读音。就拿南乐县来说,南乐县的乐le,并不是电视台播音员读的南乐le 县,南乐当地人一直保持着古读音“洛luo”,称南洛luo县。这在《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的黄泥岗晁盖劫宝,把酒桶遗忘在劫宝现场。被劫者酒醒后,发现酒桶上写着“南洛县花家”,就到南洛县衙告状。即可证明。南乐县人一直保持着古读音。这也如毗邻的河北省大名县一样,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人,都叫大dai名府、大dai

名县。实际上20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也读大dai名县。他们说,我们查过字典,念大dai名县。

南乐县的一些村庄名称也是并非普通话读音。如韩张堡、清丰县的高堡pu,当地人读bu。善缘疃tuan,读善缘tan。记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村还叫石羊屯。同样,韩固町、乔崇疃,都是读疃为tan。近德固叫亘gen德古。阎李谷金楼村,人们称杨谷金楼,省略李字,

阎字儿化。

“文革”期间,因经常发动群众去公社开会,点名时,往往省略不少字,短促而紧凑有力。如闫李谷金楼只喊阎李;王方山固、梁方山固、崔方山固,省略方山固三字,只说王方、梁方、崔方。后来在大队上报的报表中也把村名简化,只写开头的两字。改革开放后一律恢复原名。南乐县还有省略家字的,把庄字儿化。如常家庄,人们会

叫常阿庄儿,把庄字儿化。近德固的君泽村,外村人叫君德村,或居念村。

关于村名的读音,读者朋友可就所知道的村名不同读音,发表在

评论区内,以便增长知识。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2)

仓陵明代大方碑之一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3)

康熙五十年《南乐县志》仓颉庙陵图

韩张 亦名韩张堡,韩家镇。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首霸齐桓公,率诸侯朝拜周天子,在此会盟,故称朝城。即韩张原名朝城。汉初东武阳县地,东汉延熹年间(158年六月——167年六月)东武阳侯居瑗封于此。初平三年(191年)于此筑东武阳新城(旧城位于新城东南近处),移东郡及(东武阳)县来治。同年曹操引兵破濮阳的白饶,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自后魏起此处先后为武阳县、武圣县和朝城县治所。

宋明道二年(1033年)因河水将朝城冲毁,把朝城迁到东边四十里的社婆镇,朝城故城逐渐废为镇,其地与周边地区遂并入南乐县。离此东北12里有古殷城(今福堪),隋为元城县治所和东武阳侯居瑗家族墓地群。因朝城县治东移,朝城县属山东省,1956年并入山东省莘县。

五代梁朝大将王彦章曾在此驻兵,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改名韩家店。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4)

草缏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5)

掐缏子

著名的草缏由五代后唐鹿邑仕女董月英首创,后主李煜首倡。董月英晚年随夫回老家山东莱州,南乐草缏即源于莱州,明朝万历年间就已有多个品种,清嘉庆年间即有外地客商在韩张设缏庄,用于加工和收购,由元村上船或陆路运往天津等地,出口海外。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6)

南乐仓颉庙

仓亭 位于南乐县城西北35里的吴村(史官村)。南乐仓颉陵庙有仓颉造书台亭,故名仓亭,古已有之,虽不是村名,但历史上多有记载,如《读史方舆纪要》。仓颉陵庙北侧则是黄帝二子昌意所筑的昌意城,后为昌乐县治。

仓颉陵庙是全国仓庙中保存古代文物最多的地方,陵前石翁仲俱全,拳书碑、明代朝廷重官题刻的大方碑、画像碑、明代高浮雕石柱、名人题刻等一应俱全。陵庙原有北宋宰相寇准石刻楹联,上书气势磅礴的“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齐桓公的人物简介(与齐桓公有关的韩张镇)(7)

历史是诡谲jue的,本来这里是仓颉长眠的庄严之地和奉祀造字圣人的斯文之地,但历史上为了自己集团的权利,仓亭成了多次厮杀的战场。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八月,汉末名将皇甫嵩与黄巾军首领河北巨鹿人张角战于仓亭,获其帅。当时皇甫嵩是北地太守,因破黄巾军升冀州牧。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破袁绍于仓亭。

晋穆帝永和六年(350年)六月,内黄人冉闵篡赵自立为王,称魏,历史上称冉魏。赵将张贺度等起兵讨伐冉魏,两军会于昌城,冉闵自己率军击之,战于仓亭,张贺度大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