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计算使用的139)

缴纳养老保险,在退休时计算领取养老金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遇到两个计发月数139和195。这两个月数人们很好奇,究竟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2005年,为了改变过去养老金过于平均化,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方面无法适应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平均工资,除此以外还无法体现出退休年龄的差别。于是,国家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制定了新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办法,并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由各个省级地方自行确定,并报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计算使用的139)(1)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改变了过去那种退休所有人都领取20%社平工资的做法。新的计算公式,更能体现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比如说按照60%基数缴费15年,退休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按照300%基数缴费40年,可以领取80%的社会平均工资呢。

个人账户养老金,改变了过去那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统一除以120的做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入比例改由11%改为8%。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就出现了年龄的区别,50岁是195个月,60岁是139个月,70岁只有56个月。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小,相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会越多。

计发月数,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一张表,伴随着文件统一公布。从40岁到70岁,年龄小于40岁按40岁的计发月数计算。年龄超过70岁的按照70岁的计算月数计算。

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计算使用的139)(2)

这些月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实际上,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积累的养老金。国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我们达到人均预期寿命时,恰好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领完。如果没有领完的,可以继承。领完的,有统筹账户基金发放等额的待遇,确保退休待遇不降低。

当时,国家也调整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最初个人账户的利率不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很多地方都是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确定的非常低。后来的记账利率,改由各个省级部门统一确定,一般在4%到4.5%左右。

按照当时国家的假设,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也就是4%左右。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为75.21岁。近年来,国家已经不再公布城镇农村分区别的预期寿命。实际上2000年的全国预期寿命为71.4岁。可是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毕竟称之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参照的是城镇人均预期寿命,预计现在的城镇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

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计算使用的139)(3)

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计算使用的139)(4)

个人账户里有一笔钱,60岁退休,每年领取1/139,这笔钱的余额每年按照4%的利率计算利息,恰好到期75.21岁的时候能够把个人账户里的余额领完。

实际上这时候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考虑到,建立了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以后,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影响。现在每增加养老金都会按照相同的个人养老金增发比例,增加个人账户余额的发放额。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也开始由人社部统一公布,一直在6%~8%以上,这也是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一步。

所以,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修订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毕竟人均预期寿命和20年前相比,真的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不管是如何完善,相信会更加科学的,更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稳定发展。未来会越来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