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创始人(国际面孔新加坡)
4月14日,70岁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49岁的现任内阁财政部长黄循财将成为自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之后的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班子(新加坡国内称“4G”)领军人物,并在未来合适的时刻接替自己的总理职位。当晚,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议员们在党团会议上表态支持这一决定。
爱弹吉他、爱养狗的黄循财,不是典型的新加坡精英。该国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对他的描述更为准确:“精英中的草根,草根中的精英”。
既是草根又是精英的他,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出身草根
是“书虫““吉他手”也是“爱狗之人”
黄循财1972年出生在新加坡一个普通家庭,祖籍为中国海南省。他的父亲年幼时随家人前往马来西亚,成年后在新加坡定居,退休前是一名销售人员;他的母亲则是新加坡本地一名小学教师。有报道说,黄循财一家人居住的公房治安不佳,他与哥哥曾亲身经历过入室盗窃事件:被窃贼捆绑后,眼睁睁地看着歹徒搜刮走家中的值钱物件。
黄循财曾对媒体说,他“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黄循财中小学是“就近入学”,不过其父母重视子女教育,对两个儿子的功课和锻炼抓得很紧。黄家兄弟本身也很用功,长大后一个从政、一个做了航空工程师。
在黄循财的Instagram主页,他介绍自己为“新加坡财政部长”“书虫”“吉他手”和“爱狗之人”。高中毕业后,黄循财通过政府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专业为经济学。他酷爱音乐,据称8岁时就开始自学吉他,热爱摇滚乐和蓝调,而选择美国留学则是因为那里是他最爱的音乐人、吉他乐手克莱普顿等人的故乡。
大学时期,黄循财与美国的室友志同道合,两人会定期去街头卖艺,黄循财负责弹奏吉他,每次表演两小时左右,“生意”好的时候一次能进账30美元。在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他分别在密歇根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在哈佛大学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步入政坛后,黄循财仍在一些休闲和慈善活动中以吉他手的身份登台表演,还曾在一次筹款晚会上弹唱了闽南语流行歌《我问天》。在他当选后,他小时候的演唱视频在TikTok上迅速走红。
●沉潜刚克
“交棒”给他是党内 “最安全”选项
黄循财1997年以经济师一职进入新加坡贸工部,正式成为一名政府公务员。长期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工作,曾被一些媒体视作“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务员”。事实上,他的政治履历非常丰富,从政20年来在贸工部、财政部、卫生部、国防部、教育部等至少8个政府部门担任职务,在政府财政预算、医保改革等工作领域颇有心得。2005年至2008年期间,他还担任过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的首席私人秘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循财被政府任命为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联合主席之一,其出镜率也因此大幅增加。彼时的新加坡抗疫工作还在探索当中,政府官员时常受到舆论“炮轰”,但黄循财始终应对自如,给同僚和竞争对手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如此,他在抗疫期间也展现出极高的共情能力,曾在一场演讲中声泪俱下地向抗疫工作者致敬,博得广泛好感。
据报道,“70后”的黄循财在新加坡政坛的崛起,与李显龙迫切寻找接班人的愿望不谋而合。今年2月,李显龙度过了其70岁生日,而他此前就表示过,年过七旬后无意再继续执政。报道称,黄循财通过抗疫工作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出任财政部长时也表现不俗,算得上是党内“最能达成共识”的接班人人选。了解黄循财为人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琳达·利姆也认为,黄循财应该是执政党内“最安全”的一个选项。
在宣布“交棒”给黄循财后,李显龙在脸书上发帖说:“这一继任决定对新加坡来说至关重要。它将确保作为我们制度标志的领导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李显龙还补充说,领导的权力并不是“继承”的,而是要由每一代领导人物争取而来。
黄循财在脸书上呼应了李显龙的说法,强调自己将尽其所能承担领导人的责任,并坚持团队运作的领导模式。
●谈中美关系
美国欲遏制中国崛起是无效的
由于家中主要讲马来语和英语,黄循财的中文一直到2020年都是一个“短板”。但通过勤学苦练,他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上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据新加坡媒体19日报道,黄循财当地时间18日上午出席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场对话会。他在答问环节中指出,美国和中国将持续接触并找出在共同关注的议题上合作的方法,这比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要好,后者将是困难且无效的,最终会破坏包括美国在内所有国家的稳定。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表示,新加坡历代领导人均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这种局面不会因权力交接而产生变化;他预计,黄循财执政之后很可能也会每年访华。
来源 | 综合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
责编 | 林丽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