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事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秦国的丞相李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从上蔡郡一个小吏,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之位,可谓是处心积虑,机关算尽,不择手段。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1)

李斯曾观厕所中的老鼠吃大便,见到人就逃跑,而粮仓中的老鼠饱食终日,养得肥肥胖胖,见到人却毫不惊慌。李斯从中悟出了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人要处在有利位置,学做粮仓中的老鼠,莫做厕所中的老鼠。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是荀子的高徒,论学历,堪比现在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他对第一份工作并不满意,仅仅只是上蔡郡的小吏,他决定要找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于是,胸怀大志的李斯来到了秦国,投靠到秦国丞相吕不韦名下打工。吕不韦虽然位极人臣,权势如日中天,李斯却看不起他,因为他只是一名初中生,靠投机上位。

李斯蛰伏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了吕不韦翻船的时候。吕不韦因功高震主,畏罪自杀了。看到自己的老板覆灭了,李斯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大秦的舞台,该由学历更高的李斯同学来导演。

为了升官,李斯决不错过任何一次面见秦王的机会,每次,他都卖力地表演。不得不说,李斯同学真的有实力,他很快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当了长史,成了嬴政身边的助理。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2)

秦国的安全部门逮捕了一名郑国来的间谍,秦国的大臣们建议秦王驱赶各国来秦的人才,李斯也在被驱赶之列。

李斯的确了不起,善于转危为安,他最擅长的本领就是写文章,于是,他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谏逐客书》。秦始皇看了后龙颜大悦,取消了逐客令。

从此,李斯的仕途开始走上了上升的通道,从长史提拔到了廷尉的位置。他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宰相。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将不择手段。

李斯有一个同门师兄韩非,二人都是荀子的学生,按史书记载,韩非的学问应该在李斯之上,《说难》、《孤愤》等文章都是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千古名篇。

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却在韩国得不到重用,受到排挤。韩非满腹才华无法施展,但他在秦国却有一位粉丝,那人就是嬴政。

嬴政欲一睹偶像风采,派兵攻打韩国,只为得到韩非。搞这么大阵仗,就为了要一个人,韩国国君屈服了,就把韩非送给了秦国。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3)

按常理来说,韩非的到来,李斯应该热烈欢迎才对,他们既是同门师兄弟,又同是才华横溢的天才,一起辅佐秦王建功立业,岂不美哉。

可是,李斯不这么想,韩非的才学在他之上,若韩非得到秦王重用,他岂不是要靠边站?韩非成了他仕途前进中的绊脚石,必须坚决除掉。

于是李斯拉上朝中同僚姚贾向秦王上书,诋毁韩非,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心向韩国,留下来将是一个隐患。秦王听了李斯的建议,将韩非投进监狱。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韩非本指望他的李斯出面来救他,哪知等来的却是老同学送来的毒药,韩非到死也未想明白,一个人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竟干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在随后的二十年里,李斯一直苦心经营仕途,在他的内心,没有同门之谊,也没有同僚之情,更没有是非对错,他的心里盘算的只有利益。在嬴政被尊为皇帝之后,李斯顺利地成为了大秦帝国的丞相,实现了他的人生终极理想。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4)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归途中,车行至平原津,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下了一道遗诏,传旨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并继承皇位。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本来,秦始皇临死前已将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妥当,李斯作为丞相只需主持大局,遵先皇旨意办事即可。

可是他内心又开始盘算了,若公子扶苏被立为皇帝,那蒙恬必然被立为丞相,自己只得靠边站,甚至会告老还乡,这种赔本买卖他坚决不干。

当李斯面对比他更没有底线的小人赵高时,赵高用他的那套歪理邪说轻易说服了他,他们决定篡改诏书,改立胡亥为太子,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5)

不得不说,赵高的那套说辞十分邪恶,内心稍持正义和良知的人都会断然拒绝,可是李斯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的那点小心事早被赵高看穿,这为他后来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胡亥被立为二世皇帝后,大秦的真正操盘手变成了赵高,李斯虽贵为丞相,实际权力已被赵高架空。当赵高与胡亥将要赐死蒙氏兄弟时,子婴勇敢地站了出来反对。

此时,最应该站出来支持子婴的人应该是李斯,因为此时赵高已成了李斯最大的敌人。既然蒙氏兄弟也是赵高的敌人,那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应该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拉蒙氏兄弟一把,以牵制赵高。

当胡亥向李斯投来询问的目光时,李斯却沉默了。或许他真的是畏惧赵高的权势,或许他仍然认为蒙氏兄弟是他的敌人,应罪该万死?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6)

李斯最后的正义感和勇气也丢失了。胡亥见丞相李斯默认,就下达了处死蒙恬、蒙毅兄弟的圣旨。可能,李斯那时候真没有想起有唇亡齿寒这个词吧。

当陈胜、吴广起义,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天下大乱。作为丞相的李斯,他不仅没有缓解秦国的国内矛盾,积极平定各地的暴乱,反而给二世皇帝上了一道奇怪的奏折,要求对老百姓严刑峻法,加强横征暴敛。

可能,那时的李斯已预感到危险的来临,他揣摩着二世皇帝昏庸的心理,以求媚于胡亥,并以此脱祸。李斯为了个人的那点私利,宁愿置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为人所不齿。

公元前207年,赵高诬陷李斯谋反,被腰斩于咸阳,临死前牵着中子的手说道:“我还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那儿打野兔,还可以实现吗?”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为什么最后被腰斩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7)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一切都晚了。当他毒死韩非,杀死公子扶苏、蒙氏兄弟时,他想过有今天吗?他为个人的荣华富贵而置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时,想过有今天吗?苍天有眼,恶人自有天收。

当初李斯辞别自己的老师荀子时,曾表达过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一个人有自己的私利并没有错,这是人性的体现。然而,人必须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人要有底线,人不能为了追求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置他人利益甚至国家的前途而不顾。

李斯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一介布衣到封侯拜相,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在他一生中,他一直在算计,从不愿吃亏,最后却被小人赵高所算计,落了一个“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的可悲下场,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参考资料:《史记·李斯列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