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娇与志明好唱吗(春娇和志明打不散)
4月28日,五一档院线好片云集,《速度与激情8》的热潮还未褪去,《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等国产片已来势汹汹。由彭浩翔执导,余文乐、杨千嬅主演的《春娇救志明》(《Love off the cuff》)也提前点映,进入备战状态。
2010年,港味十足的《志明与春娇》(《Love in a puff》)展开了一段起源于“烟”的香港本土化爱情。那时的彭浩翔还未北上发展,这部十分local的影片不仅受到香港人的喜爱,也意外地揽获了一众内陆观众的青睐。至2017年,余春娇(杨千嬅)与张志明(余文乐)已在银幕上度过了“7年之痒”,陪伴所带来的“脸熟”,使春娇与志明日常繁琐的生活,自然融入了这个系列的情怀粉心中。
合拍片势不可挡,内地观众是票房保障
目前,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两岸三地的合拍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市场,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一方面,大陆是一块“肥肉”,港台愈加重视内地市场。除了便于取景外,还因为票房使然,“人多”是内地票房的硬性根基保障。
另一方面,“合拍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地电影制片厂的经营困境。
互利共赢的合作使港台与内陆双双受益,何乐而不为。
2010年《志明与春娇》初上,便以港味粗口、咸湿的成人话题和本土化的生活描述,写实地展示了香港的日常风貌。真实不做作的“自我”里透露着香港街头“随性、开放、潮湿中有些混乱”的气息,这也使“志明与春娇”系列在“酷”的方面得到认可。
得益于分级制度,香港电影一向以“自由的政治表达,限制级的枪战或情色,本土化的日常生活”,无拘束地发挥着电影的宣泄或表态功效。合拍片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首要原因便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港台电影以丰富的娱乐元素,满足了观众日渐增长的消遣需求。而彭浩翔的“爱情三部曲”系列,也罕见地成为了没有露骨镜头,却因“粗口”而被定位三级片的典例。他的“脏乱差”不仅没有被观众“围剿”消灭,反而已获得了潜意识里的本土化认同。
其次,合拍片高额的投资规模使影片的观赏性得到保证。虽然“志明与春娇”系列不在高成本范围之列,但内地“钱多、好调度”的现实情况,使之成为众多合拍电影瞄准的起点。香港导演北上的根本原因并不单纯由于空间受限,归根结底,是资本诱惑使然。
此外,90年代起,刘德华、周润发、成龙等港台明星的号召力,带动了当时的“粉丝经济”,其所带来的影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里,也成为合拍电影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虽然“台湾资金 香港主创 内地劳务”等合拍片的组合,成就了不少经典影片,但对于大陆来说,在缓解产出问题、收获娱乐气息的同时,也对国产片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压力。
大环境使然,彭浩翔北上后,将“志明与春娇”系列迅速向内地文化(以北京为中心)与香港文化对接。自第二部《春娇与志明》起,便开启合作拍摄的性质,因此,主演阵容吸纳了杨幂、徐峥等内地演员。不仅有了国语版配音,内容上也由“香港local”逐渐向内地靠拢。第三部《春娇救志明》就更明显了,港版Fackbook变微博,赵学而的《寻开心》变为那英的《征服》,女同性恋的情节也被更改隐藏得闪烁隐晦。
种种变动,都体现了合拍片对内地文化的迎合和对内地观众口味的试探与揣摩。
“脑洞大开 荤味十足”没能逃过内地审查的“剪刀手”
熟悉此系列的观众,一定不会对开场的“趷趷刚”片段感到陌生。彭浩翔惊悚式开头的“恶趣味”,沿袭了前两部的惯例。彭导的异想天开,如同张志明喜欢时不时吓唬余春娇,某些脑洞大开的“鬼畜”让人无奈又忍不住偷笑。
香港影片中,腔调纯正的粤语和大同小异的街头,总能将观众置身于现场环境中。毫不夸张地说,一经删减和重新配音,不仅削弱了其感官呈现,也使此片如同一部新的电影。
如同@鹦鹉史航 所说,“看港片要看粤语版,如同看3D电影一定要戴3D眼镜”。支撑此系列的看点就在于港味。而内地粤语版、国语版都是经过删减与重新配音的“再造品”,不仅趣味大减,也直接影响了此系列引进的意义。
这部以“爆粗口、荤段子”为特色的系列爱情电影,即便被贴了种种“不健康”的标签,却只单纯地以探讨余春娇和张志明之间的恋爱关系为重,并没有真正不堪入目的画面。相反,这对CP不断“被袒护”“被偏爱”的原因,也正由于他们作为普通小市民,真正在“走心”恋爱。
固定影迷的“观感惯性”庇护下,打“情怀牌”仍需要用心
越来越多的系列电影,习惯用“上次陪你看《XXX》的人,这次还在你身边吗?”等类似噱头,“怂恿”观众去追忆往昔,让观众乖乖掏出腰包,买情怀的套票,还让他们像中了邪一样反复念叨着“谁也不能说它不好”的咒语。
情怀牌固然好用,但也架不住反复入坑。在《春娇救志明》“i n 55!w !”的开头里,不少观众激动地直呼“就是这个味”,顺利实现了入坑的第一脚。虽说删减为此片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矛盾高潮被设置为春娇志明同游台湾的第一天二人因地震产生的分歧,彭浩翔导演也甩不开这口“情节点引爆失误”的锅。
之所以说“引爆失误”,在于地震的戏份实属牵强。男女思维的差异,使这场戏产生了不少争议,有观众认为“志明也有救春娇,是她自己死握着门不松手”,也有观众认为“志明太自私,置春娇一人于危险中不顾”。志明做法的对与错暂且不探讨,但情节点的选取失误,使其爆发时如同在众目睽睽下,释放了一颗哑弹。而彭浩翔对台湾戏份的大篇幅删减,虽起到了不抢正戏风头的作用,却也使这段情感铺垫有了遗憾缺口。
令人接受无能的点还有,《春娇救志明》绕了半天又回到了“志明长不大”的问题,如果八年的恋爱突然说“性格不合”,那真实情况极有可能是除了性格,其他都不合。于是,余春娇在不安全感的作祟下,“作死”地开始搜罗种种对方不爱自己、对方不成熟的证据。实际上,对比前两部,第三部中的张志明陪春娇妈妈买菜、教她使用微博,拗不过春娇爸爸要“大保健”时,自己也十分有数,通过选取地点的热闹程度也能看出,他如自己所说,很久没有去过风月场所。虽然也有面对美女时半推半就的小心思,但比起之前已稳定许多。
彼时,余春娇因为张志明“把干冰放在马桶”的种种“恶趣味”的有趣而深爱他,此时,又开始因为“孩子气”而想“算了吧”。一个问题,反反复复绕来绕去,即便二人出现问题,观众也希望看到不一样的矛盾。打“情怀牌”圈钱的同时,也请用心一些。
此外,在内容上,《春娇救志明》里“干妈”莫名其妙的要求,春娇密友们的“尬舞”,以及说了和没说一样的“UFO”得出的“百分之五十”的衡量,只为了引出“从哪里开始怀疑爱情,就从哪里开始解决问题”,都使这部影片“为了拍摄而拍摄”的痕迹严重。“有趣”与“靠谱”并不相悖,张志明是,按理说这部影片也应该是。
回顾此系列,《志明与春娇》作为这段“姐弟恋”的开端,其中“我大过你啊”“但是我高过你啊”的对白,以及体力不支的张志明用来打掩护的“有些事不用一晚上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等经典台词,成为了粉丝津津乐道、百吃不腻的“情怀点”。经过《春娇与志明》的“空姐危机”,《春娇救志明》显出一股恋爱谈到后期的疲软状态。
八年的恋爱有惯性,八年的观影也使此系列的影迷们产生心里惯势——就为去影院看余春娇和张志明的日常,如同茶余饭后讨论自己邻居的感情生活。都市感情的易变体质,使无数人在现实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情感缺失。跑到影院看这对相爱八年的情侣互相“拯救”对方,不仅满足了自我心理需求,在“与我无关”的范围内,还很安全。彭浩翔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娇与志明本是互相“搭救”,《春娇救志明》的片名经定下后才觉得不妥,但也无机会再更改。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中为结婚而焦虑的贝丝(詹妮弗·安妮斯顿 饰),最终收获了以婚姻为果的“稳定剂”。《春娇救志明》也以张志明“露天KTV”的求婚而收场。彩蛋里的余春娇怀孕了,虽然也明白“是时候长大了”,但两个热衷于“小飞侠”和“达利”的人,自己都还是孩子,便已面临着生孩子的问题了。
综上所述,情怀使然,“志明与春娇”系列,也许拍到八十岁都有会受众。对观众来说,人们希望在他人身上看到支撑自我的可能性。对制作方来说,北上的资本与市场固然令人欣喜,但消费情怀时,也需将观众放在心头。毕竟,不是所有观众都能像余春娇一样,面对着撒娇说“最后一次啦好不好”的张志明时,心头一软,脑子一热,就答应了。
【文/邓雅萌】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