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1)

图为:本报记者何婷讲述《一张小饼满城大爱》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2)

图为:本报记者陈凌墨讲述《一个人,一条鱼》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3)

图为:本报记者满达讲述《军魂在烈火中永生》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4)

图为:本报记者刘春燕讲述《19年,再出发》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5)

图为:本报记者郑晶晶﹙左﹚和妇产科专家张庆华教授在直播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6)

图为:本报记者邹斌(左一)、曲严(左三)在探秘非遗国漆直播现场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7)

图为:本报记者何婷(左)、曹磊(中)在中百生活剧场直播

记者温暖的手记(我们总是在路上)(8)

图为:本报记者李月媛(中)在直播“舌尖上的汉阳”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艳 通讯员吴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邹斌 曲严 萧颢 李辉 王永胜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不仅在纸上,也可以在路上。请锁定楚天都市报推出的‘我们在路上’大型网络直播,让你离记者近一些再近一些……”

昨日是我国第19个记者节,本报派出十余名记者,滚动推出了7场网络直播活动,观看量合计高达100余万人次。

9:00,在全国或省级“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均斩获奖项的4位记者何婷、满达、刘春燕、陈凌墨,给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们再次开讲,拉开全天候直播活动大幕。

《一张小饼满城大爱》,讲述了江城网友在2016年冬夜接力帮助“煎饼姐”汪天姣的温暖故事;《军魂在烈火中永生》,彰显了记者为采写救火英雄李道洲的壮举,通宵达旦坚守现场的敬业精神;《19年,再出发》,梳理了楚天都市报19年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圆梦,打造大型品牌公益活动不忘初心的历程;《一个人,一条鱼》,诉说了长期跟踪报道白鱀豚、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命运,关注长江大保护进程的执着……

11:00,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第二场直播《武汉名医谈妇科肿瘤:这些信号别忽视》开锣。由本报推出的“38℃妇产科”报道的主人公、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张庆华教授坐镇,吸引不少网友还踊跃提问。

14:30,第三场直播《探秘非遗国漆制作工艺场》,请来了东西湖区新沟镇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余继先。老先生介绍了国漆的制作加工流程,57岁的简绪澄师傅手持木质钉耙,演示了拌漆过程。

15:30,记者将镜头聚焦武昌区84岁的剪纸达人杨春荣婆婆。为迎接军运盛会,她耗时1个月创作了一幅1.5米长的《大江大湖大武汉》剪纸作品。8万多网友通过镜头,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黄鹤楼、龟山电视塔、武汉体育中心等多个武汉地标。

16:00,第五场直播如约而至,本报网红记者“曹打听”来到汉口越秀星汇维港的中百生活剧场,为消费者探访生鲜冻品的市场状况。

16:30,直播镜头又摇向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社区,十几名留守儿童在两个大姐姐的指导下,开心地击打着非洲鼓和尤克里里。她俩是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教授声乐知识,并跟孩子们相约每周一见。

17:30,最后一场直播在汉阳区拦江路开锣。10多名市民代表与华师大、湖工大的10多名留学生结对子,共同感受“舌尖上的汉阳”……

记者,记着。

在这个特殊又平凡的节日里,记者们依然奋斗在街头巷尾、社区校园,与读者在一起,与网友在一起。

他们,脚下有泥,眼中有光。

他们,铁肩荷责,妙手著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