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追求健康和美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自己的“面子”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很多女性朋友会在“面子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购买不同功效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或者到养生美容机构进行美容保健。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还不花钱的中医穴位按摩美容法 。

按摩是传统的美容手法,它是通过刺激人体一定部位的经络穴位,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输送,补充水分,改善面部肤色、神态,改善局部皮肤松弛,让皮肤组织富有弹性,淡化色斑、皱纹。

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美容穴位:

四白穴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1)

四白穴:俗称美白穴,在瞳孔正下方的凹陷处。常按此穴可以消除眼周皱纹,缓解眼睛疲劳,防止黑眼圈生成。

睛明穴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2)

睛明穴:在内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常按此穴可以消除眼睛疲劳,减少眼袋,消除黑眼圈。

印堂穴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3)

印堂穴:在两眉正中间。俗话说印堂发亮气色好,印堂发暗则精神差。经常按压此穴可调节气血,改善由失眠引起的皮肤粗糙,增加记忆力。

颊车穴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4)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咬肌隆起处。常按此穴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调理气色、淡化色斑,还有瘦脸的功效。

太阳穴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5)

太阳穴:在眉梢与耳朵大约1/3的最凹陷处。常按摩此穴可消除眼睛疲劳及面部浮肿,促进新陈代谢。

足三里穴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6)

足三里穴:此穴为补气养虚之首穴。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经常按摩此穴可以改善人体消化机能,延年益寿、延缓衰老。

按摩频次:每日按摩1-2次,每次每穴1-2分钟。

常做这些动作,也能美容养颜

摩面

方法:摩面(又称干洗脸、浴面)。即将两手掌心相互搓热后,按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方向打圈,反复摩擦面颊、鼻梁、额角等部位,如此这般抚摩搓擦,如浴面状,反复数十次。

作用:摩面动作,可以改善面部皮肤和肌肉的供血,延缓面部皮肤的衰老。摩面时注意不要用力向下牵拉皮肤,否则容易产生皱纹。可使面部红润,消除疲劳。

摩目

方法:摩目,动作开始时,轻闭双目,先沿一个方向转动眼珠,再反方向转动。

然后两手搓热,将掌心置于眼睑上,由内向外、由下而上作环形摩动。两拇指分别按揉眼周的睛阳(眼角内侧)、四白(眼眶下方凹陷处)、太阳(眼角外侧后方凹陷处)等穴,同时两手食指轻刮眼眶四周。

作用:摩目动作,可以改善眼周的血液循环,起到明目、防治目疾的作用。按摩眼部四周时,用力要柔缓、均匀、有节奏,勿大力,否则容易损伤眼周的皮肤。

揉鼻

方法:鼻部的按摩,以双手四指反复揉搓鼻翼两侧至目下的部位,以拇指分别在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上按揉;然后两手分别揉捏鼻翼、鼻根周围及两鼻孔下缘。

作用:揉鼻动作,可以改善鼻腔部的供血,增强鼻黏膜的功能,对于慢性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部过敏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和改善作用。

最后还为大家推荐一款著名的美肤药膳——美颜粥,助您美容养颜,固护脾胃。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7)

美颜粥

1 材料(2-3人份):

豆浆约800ml、糯米60g、大米20g、鲜淮山200g、鲜百合50g、鲜莲子50g、枸杞15g、冰糖适量。

2 做法:

  • 糯米和大米提前2-3小时冷水浸泡;

  • 鲜淮山洗净、去皮、切段备用;

  • 电压力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百合、莲子、淮山段、泡发后的糯米和大米,按下“煮粥”键;

  • 煮粥期间,黄豆放入豆浆机打磨出大约800ml豆浆,打好的豆浆过滤出豆渣,豆浆留下备用;

  • 煮好后锅中加入豆浆搅拌均匀,撒入枸杞子和冰糖再焖10分钟。

3 功效:

补中益气、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本方中的粳米具有调和脾胃、清肺除烦的功效,糯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两者搭配不仅口感好,补中益气的功效也增加了。豆浆含有优质的植物蛋白,对女生内分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具有补虚润燥之功。再加淮山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百合清心安神、润燥养阴;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诸物合为方,共凑

补中益气、滋阴润燥之功效。一般人群可食用,

尤其适合当下秋燥季节所致的皮肤干燥、口渴多饮、鼻咽干燥、心烦失眠等人群。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8)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9)

PS:

豆浆性质偏寒且易滞气,消化不良、嗝气和肾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食。肠胃功能不好的人也可以在煮粥过程中加几片生姜,煮好后捞出生姜弃掉,粥再与豆浆等物混合均匀焖10分钟。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10)

脸上按哪个穴位最好 常按面部这些穴位(11)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