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兽吉祥貔貅分别适合男女佩戴(瑞兽貔貅大吉大利)
在中国文化中,貔貅是一种猛兽,一种灵兽,一种瑞兽,是一种吉祥之兽。
因此,貔貅也是传说中一种祥瑞的象征,一种图腾文化的表现。
貔貅主要有几大特点为人所称道和敬奉:
一是威猛,作为一种猛兽,常常被比喻为威武之师,如“貔貅之军”、“貔貅雄兵”、“百万貔貅”等;
二是辟邪,这也是貔貅的别名,辟邪除恶,能消除瘟疫疾病,邪恶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也具有趋吉避害的开运和转运功能;
三是招财进宝,只进不出。貔貅又名“天禄”,能耐神奇,喜金银财宝,大口吞食,来者不拒,而且没有“出口”,是个金银财宝的“无底洞”。
在中国文化中,貔貅威猛而美好:貔貅辟邪祛病,对应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美好祈福;貔貅“大吉大利”,对应于人们追求财富的美好愿望。
同时,貔貅自带喜感,天性喜金银,有进无出,多多益善,意味着一本万利,财源滚滚……
如果以为貔貅只是传说中的动物,那么你可能还不太了解貔貅。
我们可以一起参考历史,来深入认知一下貔貅的内涵。
在正史中,《史记·黄帝本纪》对貔貅有着专门的记载: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与炎帝作战。有人认为熊、罴、貔、貅、豸区、虎是不同的图腾,均为部落名称,这也算是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
不过,在上古时期,熊、罴、貔、貅、豸区、虎作为一种动物兵种,似乎更合理一些。就像历史中记载更为明确的“火牛”(如齐国火牛阵)、象兵、鹅兵、海豚兵、信鸽等作战一样,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实就是骑兵对兵车的改革,都是利用战马协同作战的表现。
而且,黄帝训练熊、罴、貔、貅、豸区,其后并未跟着“之部”、“之军”的确定词汇,同时,《史记·黄帝本纪》说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可见在黄帝时代,驯养动物已成为一种常态,一种普及的能力。
无论是历史上曾经实有的一种动物,还是文化中逐步提炼的一种图腾,或者是传说中神奇的一种瑞兽,貔貅都已经成为精神层面的一种象征,一种民俗生活的一种内容。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人们都十分喜欢佩戴和收藏貔貅。其实,除了人们平常了解的种种寓意,貔貅还藏着两个深层次的秘密:
一是“不漏”
貔貅为什么能克邪去病?
一个原因是貔貅身强体健,雄心锐意,以威猛之势“坐镇”,能“镇住”邪恶力量;
而另一个原因至关重要,就是“不漏”。貔貅没有排泄系统,没有“漏”的开关。貔貅吞食金银财宝只进不出,其实更是指向深层次的“不漏”。也即此处的关窍是“无漏”。不仅财不漏,还要气不漏。换句话说,既不要漏财,更不要漏气、泄气。做到一点也不漏。
中医、中国文化讲营气不失,正气不漏,就是说人体守护之气要完善全备,一身正气不能被外邪损害,不能遭受损失,如此,人体(包括身心)才能健康没毛病了。
儒家所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佛家所说的“漏尽通”,道家所说的“静守”,从状态来说,都是讲“不漏”,都是讲深层次的“不漏”、“无漏”。
二是“大藏”
不漏则藏,有漏则不能藏。
汉语博大精深,“藏”是多音多义字,一个是动词,是储藏、守藏之意,是藏着的“藏”;一个是名词,是宝藏的“藏”,是藏起来的宝贝宝藏。
无论名词动词,在中国文化中,这藏字,核心大意是:是宝才要藏;藏的都是宝。
貔貅招财进宝,只进不出,正是应合了此义。
进一步来说,就像谷物安稳地放在筐子中,走起来不遗漏,才能更好地安放在谷仓中,在中国文化中,只有做到不漏,无漏,精气神不漏,智慧不漏,才能更好地“藏”。
儒家讲“中和”“明德”,佛家讲“三藏”“大藏”,道家讲“藏相”“藏尽”,都是“藏”的要义。
故言之,貔貅代表着“藏”,代表着“大藏”。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