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明朝的抗倭名将(大明名臣之抗倭总指挥)
1565年十一月初三夜,狱中,一位中年男子,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他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在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他也许挣扎过,也许不甘心,但是最后的最后,他还是说服了自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位中年男子——胡宗宪,一位有争议的帝国名臣。《明史》评价胡宗宪“多权术”,可想而知,能被史官评价为“多权术”人,其机谋巧诈的能力应该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平。那么这位大师级权术家,怎么就穷途末路了呢,用现在话讲,“他是怎么做到呢”?让我们从长计议,从权术大师的少年时代说开去。
科举体制下的古代中国,一个人要想做点事情,弄成点事情,必须走科举的路——乡试、会试、殿试,让别人去羡慕。最后筛出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也是我们常说的“天子门生”。明朝同样如此,要知道能出任封疆大吏,基本上都得是进士出身,当然也有例外,如海瑞,海瑞仅是举人出身。
1538年胡宗宪中进士,经历短暂的刑部实习,学习政务后,胡宗宪正式踏入仕途。他即将踏入一个新的征途——官场,这征途中充满凶险和未知,同时也伴随着光荣和梦想。在征途中,权术大师迎来他人生的升华,同时也将和堕落共舞。这一切的一切,从一期士兵哗变开始,因为它将验证胡宗宪非凡的权诈机谋能力,它是一次完美的权术表演。胡宗宪决定饮下权力这杯美酒,开始走向权力的深渊,可能千古留名,也可能遗臭万年。
做过县官的袁宏道在给朋友的书信中讲到:“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何也?钱谷多如牛毛,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官长尊如阎老。以故七尺之躯,疲于奔命。”
“……然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矣,而不难。”
这是袁宏道对自己知县经历的总结,看其大意,要做一个合格的知县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1)伺候好上级领导;
(2)做好迎来送往的工作;
(3)处理好政事文书;
(4)做好自己辖区内的税收工作;
(5)安抚百姓。
权术大师开始了基层官场生活,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这些年知县任上,胡宗宪应该做好了上述五方面的工作,各方面对他都比较满意,所以后面也获得了提升。胡宗宪懂得了官场,获取了一手的官场经验,体悟了到真实的官场生态。不知道胡宗宪这时候,有没有感叹到,幸好老子年轻时读了这么多兵法谋略的书,保证了自己这些年的平稳行船,这些特么八股文把老子坑惨了。
经历数年的基层官场历练,有理由相信,胡宗宪十分精通和上司相处,学会了预判上司的想法,迎来送往的工作做的也滴水不漏,忽悠能力更不在话下。简单说,胡宗宪知晓了基层官场的运作机理,练就了一身柔软的手段和官场技法。可能也只有悟性极高的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观念升级”,我们这些普通人估计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够去有机会、有能力完成这套“观念升级”。
经历益都、余姚知县的官场历练后,胡宗宪的升为御史,巡按宣府和大同。宣府和大同作为和蒙古作战的前线,胡宗宪作为御史,没少参与旁听前线将军们的关于战争和战局的谋划,有可能胡宗宪本身就亲身看到和体验过战争的残酷。
自己年轻时读过的兵法理论,结合自己在战场前线得到的一手经验,悟性极高的胡宗宪体悟到了战争的法则。至此,权术大师的官场和军事方面的积累基本完成。格局已定,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更好的机会,去实现更大的抱负。胡宗宪在沉默中等待的时候,他所在的宣大辖区内,发生了士兵哗变。《明史》载:“诏徙大同左卫军于阳和、独石,卒聚而哗。”皇帝命令士兵迁徙至阳和、独石。大同本身地处战场前线,阳和、独石更是地处前线的前线,生活条件比大同更艰苦。虽然有诏令,士兵们愣是不去,架不住催促,逼急了,士兵们哗变了。
宣大的将领们也急的不行,找不到前去安抚的人,也不敢强行派兵镇压,把这帮人逼急了,估计这帮人索性越过国境线,后果很严重。这时候权术大师出场了,面对沉默的众人,胡宗宪说:“我去!”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宗宪单骑慰谕,许勿徙,乃定。”胡宗宪到了哗变士兵面前,告诉士兵们不必惊慌,命令变了,不用换防了,哗变平息了。就这样,一场军事哗变,被一句话浇灭了。这就是胡宗宪,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判定领导会根据情况,调整命令。当年明月评价胡宗宪具有“准确的人心洞察力、惊人的局势判断力。”一阴一阳谓之道,一些事是相反相成的,这件事也显示出了,胡宗宪的一个弱点,正是这个弱点最后要了他的命。胡宗宪看到了哗变的本质,他来不及也不可能直接向皇帝向请示,直接改变了诏令。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皇帝对此并没有任何批评,皇帝对胡宗宪的应该是满意,所以后来也改变了诏令。这里存一个危险的前提,能否成功取决于皇帝本人对事情的满意与否。这次胡宗宪判断对了,嘉靖皇帝对边关小的军事故障,可能不在意,所以就改变命令。也许正是这一次,胡宗宪从中得出一个结论,一些事可以提前促成事实,然后再奏请皇帝同意。
导致胡宗宪倒台的“假圣旨事件”和胡宗宪宣大平叛有几分相似之处。十几年后,严嵩倒台,罗龙文被抄家,胡宗宪的同行,一位御史发现了胡宗宪写给罗龙文的信件。信件中,胡宗宪附上自己的圣旨。尽管这件事胡宗宪做的很密,不知道罗龙文基于什么目的把胡宗宪的信件留下来了。替皇帝拟圣旨,染指了皇家禁脔,后果可想而知,毕竟“天下是朕的”。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到浙江,胡宗宪只是一个巡按,并没有督抚东南的资格。东南总督这个位子,对初到浙江的胡宗宪同学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历史总会把适当的人,推到适当的位置。无疑,胡宗宪同学是历史的幸运儿。胡宗宪同学的命运,发生了大反转。工部侍郎赵文华来了。机灵的胡宗宪同学,意识到机会来了。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
帝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倭寇嘉兴,守宪中以毒酒,死数百人。及经破王江泾,宗宪与有力。文华尽掩经功归宗宪,经遂得罪。寻又陷天宠,即超擢宗宪右佥都御史代之。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文华令副使刘焘攻之,复大败。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 ——《明史.胡宗宪传》
经过胡宗宪和赵文华的一番政治操作,胡宗宪升任浙直总督,可以说得上火箭式升官。这个过程,胡宗宪确实出力不少;在宣府大同的军事历练,帮助了他。胡宗宪,一路走来,刑部见习生,县令,边疆巡按,东南巡按,而后督抚东南。终于,他有更广阔的空间发挥他关于战争的体悟。这条路上,曾经那么漫长,仿佛一辈子也走不完,就这样他一路走来。这条路,它血迹斑斑,却又那么的具有吸引力。胡宗宪依靠严嵩的势力走向了权力之路。
胡宗宪出任总督,胡宗宪抗倭的过程,明史也有明确的记载。胡宗宪找幕僚,聚将领,派特使,练新军。估计也是费了老大劲,才将倭寇赶出浙江。胡宗宪在东南抗倭。高层的党争,以严嵩的失败而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清理“严党”。胡宗宪作为“严党核心成员”提拔和重用的人,当然也面临清算的危险。未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其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得旨逮问。——《明史.胡宗宪传》很快朝廷有人参奏胡宗宪是严党,这时嘉靖皇帝出面了。
由于胡宗宪和嘉靖皇帝的联络很多,双方有过很多交流,嘉靖皇帝对胡宗宪伸出援手。聪明绝顶的嘉靖皇帝,对朝廷局势和人心的掌控,可能超过了任何一个皇帝。嘉靖皇帝当然明白,不能将严党扩大化,还是要鼓励大家为朝廷做事。
这次嘉靖皇帝为胡宗宪撑腰,不得加罪胡宗宪,回家养老。及宗宪至,帝曰:“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胡宗宪这种长期呆在官场的人,手握重权,对权力天然的依赖感。胡宗宪想起复,重新接近权力中心。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会御史汪汝正籍罗龙文家,上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宗宪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明史.胡宗宪传》
胡宗宪投嘉靖所好,估计嘉靖皇帝未必在乎这些秘术,考虑到胡宗宪抗倭有功,还是准备起用胡宗宪。接着,剧情大反转,胡宗宪因为自拟圣旨,染指皇权,触碰了嘉靖皇帝的敏感区域,结果下狱。擅长权力斗争的胡宗宪,很快做出反击和辩解。胡宗南谈到自己的抗倭的艰难,说到自己完全是为了皇帝才得罪言官的,并指出该名言官有受赃事宜。嘉靖皇帝将汪汝正下狱。权术大师胡宗宪,出招也相当高明,把皇帝也扯进来了,让皇帝做挡箭牌。他终究还是失败了,也许他还不够了解嘉靖皇帝。汝正这些言官,它更能准确的把握嘉靖皇帝的心理,嘉靖皇帝深谙帝王权术和组织博弈,最担心的皇权被染指,最厌烦的是被言官指责。胡宗宪搞了那么多事情,嘉靖皇帝都没有追究,但是染指皇权的事情,是嘉靖皇帝的逆鳞,龙有逆鳞,触之必怒。言官发力相当精准,准确把握皇帝心理,一招致命,他所要确保的仅是自身的廉洁。汪言官的意思是胡宗宪以下犯上,反对皇帝。
胡宗宪攻讦汪言官受赃,可以作为发力点,但是把皇帝扯进来,把祥瑞的事情扯出来,就显得没有找对发力点。你胡宗宪为了皇帝,得罪了言官,你和言官有私人恩怨,又怎么样。这也只能说明汪言官私德不好,可是你胡宗宪操纵圣旨的事实明明白白的摆在这儿。也许胡宗宪知道这个发力点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是他不想认输。在狱中冷静下来的胡宗宪,也许想过向皇帝辩解,也许他写过辩解信,但没有得到回应。嘉靖皇帝的意思很明确——不杀功臣,让你自裁。胡宗宪也许领悟了嘉靖的意思,于是他变得平静了,不再挣扎了。
1565年十一月初三夜,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他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在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他也许挣扎过,也许不甘心,但是最后的最后,他还是说服了自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万历皇帝即位,为胡宗宪复官。
明史将胡宗宪传列入名臣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