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的孔子的故事(论语故事之三十七)

论语故事之三十七:孔子被谁调侃了

孔子被晨门调侃)孔子被调侃的次数不再少,狂接舆调侃过孔子,这里还有几位隐士,也调侃过孔子。像有次子路晚上宿于石门这个地方,看守石门的官叫“晨门”,早上负责打开城门,晚上又负责关闭城门,这位晨门也是隐士,就问子路,你是从哪里来的。

子路说,我是从孔子那里来的,孔子在鲁国的名气是很大的,所以晨门认得孔子,就说,是不是那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啊,就是说孔子很倔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为何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是说春秋的时代,弑君、篡位的事很多,时代很危险,一般像晨门、接舆这些人都隐居起来了,而孔子还怀揣着自己的道德仁义,周流东西,也就是周游列国,向各国的国君,宣扬自己的那一套以仁治国的理念,却四处碰壁,而晨门深懂孔子,所以有此问。

原文如下: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背篓的隐者也来调侃孔子)诗词、乃至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感情,而孔子也是如此,在卫国时,闲来击磬,有位荷蒉者经过孔子的门前,这位荷蒉者,也是一位隐士,隐的连姓名都没有了,只是荷蒉,“蒉”是一种用草编的容器,荷蒉,简单说,就是一位背着竹篓的隐者,他听到孔子在击磬,音乐是人内心思想的反映,于是问孔子:击磬的人,想必有心事吧。

过一会儿,荷蒉又说,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说,这个击磬的人,一定是个固执的人,把磬击打的那么响,空怀理想,却苦于无人能知,时代环境不容许孔子实现理想了。如果水浅,还可以挽起裤腿过去,如果水很深,挽起裤腿也没有用了。后面这句“深则厉,浅则揭”出自毛诗·邶风·匏有苦叶篇,其实是说,有心人不必固执,一定要改变什么,天下势衰,就应该像归园田居起来。

几位隐者,表面上是在调侃孔子,但实际上,从反面赞美了孔子,没有隐者的调侃,我们就不能认识一个真实的孔子,他生逢春秋,面对当时复杂的局面,虽然四处碰壁,却不肯隐去,而四处游说,一直到晚年,回归故里,建立私学,为后世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

原文如下: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关于论语的孔子的故事(论语故事之三十七)(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